摘要:这一切都随着淑珍的远去而一去不复返了。他的两腮开始凹陷,他的头发开始干枯脆落,他的膝盖动辄吃不上劲,他的口气日益浊恶,他的视力听力明显下降,莫非我也该走了?我是一个软弱的,明白地说,怯懦的人。
作者:温纾言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也,从来如此。
《我的后半生》原著里,其实沈卓然最后的结局是倒在了妻子的墓前,去世了。
因为: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才明白,原来自己最爱的,从来都是早他一步离开人世的妻子。
大结局的时候,沈卓然坦然而又满足的承认:
每朵“奇葩”都值得爱,都有各自值得欣赏的地方,人生走到这一步,他知足了。
年轻的时候,相较于爱情和生活,沈卓然更实际的选择了后者。
哪怕是在原著里,描述妻子最多的,都是她在生活上对她的照顾。
这一切都随着淑珍的远去而一去不复返了。他的两腮开始凹陷,他的头发开始干枯脆落,他的膝盖动辄吃不上劲,他的口气日益浊恶,他的视力听力明显下降,莫非我也该走了?我是一个软弱的,明白地说,怯懦的人。
可等到妻子去世,沈卓然即便在生活上有儿子儿媳的照顾,却终究是感觉自己少了点什么。
大多数人选择在年轻的时候拼事业,选生活,准备到了晚年再去好好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只是许多人没有沈卓然对现有生活的资本,以及家人的支持而已。
就像是最近热搜上挂着的那个“等以后有时间了,再出去看想看的风景”一样,大多数人在年轻的时候选择了生活,到老了却发现,自己的精力根本已经跟不上眼前的变化。
在这样什么都不确认,却唯独缺少亲密关系的情况下,沈卓然甚至回忆起了自己曾经被久久压抑的欲望。
发生了这一切以后,沈卓然更加疑惑,是发生了还是没有发生,当然不是与淑珍的酸甜苦辣的半个多世纪的日子,甚至也不是趴在那蔚阗身体上的春梦,也不是欧洲女子的风情万种……她给他带来的是尽善尽美的安排与敬业。完满的服务后面有一种悲哀的矜持。矜持的冷静中有一种遥远的尊严,一种艰难,一种带伤的坚忍。这在某种意义上更激发了沈卓然的渴望。因为他不能完全满足:他反省自己,君子求诸己,他的不满足也就是她的不满足,他老了,毕竟。他没有能燃烧起震荡起酣畅起迷醉起楚楚可怜的连亦怜,他气喘吁吁之中想着的是下一次,是他的有生之年,他仍然需要女人,却不仅是温顺与侍奉,他需要的是女人的生命之火,就像鱼需要水流,庄稼需要地气,他当然需要女人,因为他还活着。
所有的一切都在证明:
有些时候,这个世界只是让我们看他们想让我们看到的,真正的生活,往往比这更为戏剧性。
犹记得大学时代看报道,有报纸上写着老男人为了解决自己的/性/生活而选择去/嫖/娼/,最后被抓获,老人哭着向警方解释,自己即便已经到了随心所欲的年龄,却还是有这方面需求时的羞赫,以及莫名的耻感时,给当时的我造成了极大的震撼。
弗洛伊德曾说:
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都不会消失,它们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会以更丑恶的方式爆发出来。
同样的:
人最真实的需求不是被掩埋了,不会表达了就不存在了,有时候只更以更极端的方式去解决。
就像剧里,沈卓然为什么和连亦怜在一起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会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床上去,甚至有了/性/生/活?
其本质,就是因为他有此方面的需求,只是此前一直在被压抑,妻子走后,他一度精神萎靡到让儿子与儿媳都认为他也要跟着去了。
为此,沈卓然已经压抑了十多年。
直至连亦怜的出现。
她的功能性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沈卓然的真实需求。
她是美女、大厨、菲佣、老婆、保健员、护士、天使的完美集合。想到这里沈卓然想跳起来。
若非对方后来涉及到他关切的利益了,后续沈卓然可能还会继续享受她的这种关照。
只是到头来,欲望总是以厌倦收场。
放到现实生活里,大家或许更关注的,其实是明星八卦,娱乐新闻,往往有此类案件或是八卦登上热搜,网友们一笑了之,弃之不顾。
却不想,快节奏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忽略了一件事:
其实老年人的生活和感情,也需要关注。
爱情或许不重要,但一直学会爱却很重要。
人的一生很长,却又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变得短暂。
可是有些东西:
从来都是太阳底下无新鲜事。
国人往往谈及“性”字闻之色变,要么急急掩饰过去,要么从中厉声呵断,却未有人能再此期间正视人真实需求该如何解决,如何改变。
一味地压制这种需求,倒不如选择去正视,逐渐去认识,改变。
正如那句老话所说的一样:
有些东西,与其堵,倒不如疏。
作者:温纾言,自由撰稿人,兼具浪漫主义与理性主义,专注女性成长与情感方面的写作。
热爱文字之美,卖字为生,相信有一天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来源:花语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