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主演梅婷的南京话集锦,到新街口、紫金山天文台、四牌楼、绣球公园等场景,再到徐家鸭子、绿柳居马蹄糕、咸香豆腐脑等特色美食,作为一部讲述当代都市人生活百态的电视剧,《我的后半生》俨然把金陵特色的美景、美食和方言搬上荧幕。
梅婷来南京啦!
5月12日,电视剧《我的后半生》粉丝见面会来到南京
剧组人员回到了剧中的中秋诗会取景地
即艺术金陵文化创意产业园博爱楼
现场,他们分享拍摄趣事,讲述剧集背后的南京故事!
主创分享故事,将最鲜活的南京搬上荧幕
从主演梅婷的南京话集锦,到新街口、紫金山天文台、四牌楼、绣球公园等场景,再到徐家鸭子、绿柳居马蹄糕、咸香豆腐脑等特色美食,作为一部讲述当代都市人生活百态的电视剧,《我的后半生》俨然把金陵特色的美景、美食和方言搬上荧幕。
这些设计的背后,正是编剧蓝小汐,一个土生土长的南京人。在她笔下,南京厚重的历史和烟火气息,既是浓厚的乡愁,也成了故事中的重要抓手。“剧中那些场景——绣球公园的晨练、科巷菜场的叫卖声、颐和路的梧桐,都是我记忆中最鲜活的南京。”蓝小汐说。
电视剧《我的后半生》剧照
“南京的城市气质与这部剧的主题高度契合。这里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现代的活力,完美诠释了‘后半生’的丰富可能性。”现场,制片人黄澜表示,《我的后半生》选择以南京为背景,在创作、拍摄的时候,南京的城市气质、市民性格、文化品味、城市风景都对剧集风格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些南京元素巧妙地融入剧情,不仅推动了故事发展,更细腻地展现了人物的情感,让观众深切领略到南京的独特魅力。
演员现场互动,以细腻笔触描绘现实生活
在互动环节中,梅婷饰演的刘丽娜成为全场焦点。梅婷成功塑造了爽利泼辣又温暖的南京女人形象,又展现了女性在不同阶段的自我成长,还现场示范了剧中的经典台词,引发观众阵阵掌声。
作为南京演员,能在南京拍戏、用南京话说台词,梅婷感到十分开心。她对自己的家乡充满热爱,曾经这样深情表白:“南京是一座从电影里走出来的城市,阴雨绵绵时像暧昧的柔焦;晴空白日里,明艳动人,每一帧都有经久不衰的配色。我有幸成长在这部电影里。”
主演梅婷现场分享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
现场不少观众坦言,该剧开篇葬礼场景下,许娣扮演的亲家母孙宝琴的“手机铃声事件”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种叙事结构有着强烈的戏剧张力,既打破了传统家庭剧的悲情氛围,又以带笑的轻喜剧形式呈现代际对话,以豁达的视角解构了老龄化社会的沉重议题。“用略带夸张的手法探讨比较深刻的社会话题,在笑声中暗藏对代际沟通的反思。”现场一位观众说。
专家点评解读,笑对人生“下半程”
电视剧《我的后半生》之所以能引发广泛共鸣,正是因为它直面了丧偶、黄昏恋、女性困境等现实话题。
当前,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目前已超3亿,老年群体的生活状态、情感需求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议题。从老年人的视角出发,关注他们的现实生活,正视他们的精神需求,看见他们的情感世界,这是老年题材文艺作品的重要意义。
现场,多位专家充分肯定了这部电视剧作品的现实意义和创作探索,认为该剧聚焦老年婚恋情感这一主题,关注和正视老年人情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表现出了对老龄群体浓厚的社会关照和人文关怀。
粉丝见面会正在进行中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摄
“《我的后半生》不仅是一部热门剧,更是一部生活的写照,透过它,许多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情感期盼。”现场一名专家表示,该剧既有表层的故事讲述又有深层的终极探寻,为观众提供了多维度的思考和探讨空间。
见面会特别设置了“南京话演绎名场面”“我想要怎样的后半生”等互动环节。多位观众分享了自己对“后半生”的期待,这些真实的愿望与剧中人物的选择形成有趣呼应。活动最后,主创团队与全场观众合唱剧集主题曲,并在签名环节与粉丝亲切互动。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鲁舒婷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