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被后世敬称为“船山先生”,他在历史课本里的介绍仅有寥寥数语,却是被陶澍、魏源、曾国藩、郭嵩焘、左宗棠、谭嗣同、黄兴、杨昌济等一众湖湘人物推崇的思想家,更是一位“坐集千古之智”的儒家弟子。他虽生前寂寂无名,死后却入祀孔庙,影响了近三百年中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5月12日讯(记者 邓正可)5月12日19:30,讲述王夫之生平及思想的四集纪录片《船山先生》,将在湖南卫视、芒果TV开播。
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被后世敬称为“船山先生”,他在历史课本里的介绍仅有寥寥数语,却是被陶澍、魏源、曾国藩、郭嵩焘、左宗棠、谭嗣同、黄兴、杨昌济等一众湖湘人物推崇的思想家,更是一位“坐集千古之智”的儒家弟子。他虽生前寂寂无名,死后却入祀孔庙,影响了近三百年中国思想史和政治史。
当人们提到湖南人,大多会说起“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不怕死”这句评价,相对应的还有“湖南骡子”这个标签——其后所代表的血性与诚朴,是湖南性格的最佳代表。而这一切,在300多年前的船山先生身上,已露端倪。王夫之的一生,是家国破碎与精神坚守的双重史诗。明朝覆灭后,他举兵抗清、流亡湘西,晚年隐居石船山下,在饥寒交迫中写下近千万字著作,身体力行地实现了对华夏道统的拯救与传承,并在近200年后,成为照亮中华文明至暗时刻的一盏思想心灯。
面对王夫之,人们大多熟悉于“王夫之”三字背后所代表的思想成就,却陌生于其思想成就对于近代乃至当代中国的真正影响;我们熟悉于他人生故事里所充斥的湖湘精神,却又陌生于他的身上的点滴经历、蜕变传承。
在与多位“船山学”专家深度研讨、遍览相关文献资料之后,纪录片《船山先生》主创团队确定了破题之道——将视线投注到船山先生思想形成与延续的脉络之上。观众将在《船山先生》的首集里,看到一位天才少年的学习与成长,看他如何以儒学立身,并试图通过读书、科举实现人生抱负;又看他如何被时事打乱所有安排,举兵抗清、与混乱的世道抗争。
纪录片《船山先生》由中共衡阳市委宣传部、湖南卫视、芒果TV、衡阳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芒果伯璟、伯璟文化制作。
来源:新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