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听一个熟悉的小伙伴说,自己呆在这里都是为了那点工资,故有时候安排较多的工作也闷声完成。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验,明明被人恶意打压,却也因为害怕对方的权势而忍气吞声?
听一个熟悉的小伙伴说,自己呆在这里都是为了那点工资,故有时候安排较多的工作也闷声完成。
罗斯福说:“唯⼀我们需要恐惧的,就是恐惧本⾝。”
而一旦我们有了害怕的人与事,就失去了对问题的主导。简而言之,怕,你就输了。
01
“恐惧是比威胁更致命的武器,它让你未战先降。”
或许你会好奇,为何恐惧会让人沦为“待宰羔羊”?
其实这是一种心理机制,恐惧会触发一个人的本能,是战或逃,但更多人会选择逃,比如妥协,比如讨好,而问题却不会消失,相反会变本加厉。
在《白鹿原》中,我们可以看两个人的表现,以理解恐惧对一个人的影响。
如果你知道有人一直在算计你,会不会常担忧,并处于恐惧中呢?
白嘉轩便是如此处境,因着白鹿两家作为原上的大家族,且是族长的竞争者。
但他面对鹿子霖的算计,早期有过对家中人和田产的担忧,但在这个过程中,却始终坚守底线,并直面问题本身,最终赢得族人敬重。
而黑娃不喜欢白嘉轩的腰杆直的背后是害怕,害怕其作为族长的权威,而因一度走上歧途。
黑娃有些决定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带着对权威的反叛,就像他闹革命,就像他打断白嘉轩的腰。
在现实中,害怕无处不在。就像普通员工因害怕领导批评,不敢提加薪,结果被更年轻的同事替代。就像你越害怕失去眼前人,越紧张越在乎,反而失去越快。
怕的背后,在看不见的地方,你失去的会比所能想象的更多。
首先,是机会成本。有些时候,你一旦退让,就意味着往后会有数不清的妥协。
曾见过一个职场新人,因为刚进公司,想和大家搞好关系,故对于他人的吩咐都不敢拒绝,于是最脏最累最不讨好的工作都成了她的分内事。
时间长了,不论是领导,还是同事,都默认某些活都是她的。
其次,是尊严贬值。一个人越害怕,便越会被轻视。就像一个家中,伴侣中的一人越忍让,不仅不会得到尊重,反而会被更变本加厉的控制。
邻居家的二儿媳,上顾老下顾小,收拾家务,洗衣做饭,无一不做,但某天因不舒服而没做饭就被一家人指责。
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恐惧中,其决策能力也会下降。故尽量不让自己恐惧。
罗翔老师说:“勇敢是最珍贵的。对普通人而言最有效的勇敢,是认清最坏的结果能承受,那就鼓起勇气坐庄尝试。输得起后,所有赢得都属于馈赠。”
而纳尔逊·曼德拉则说:“勇敢并不是不感恐惧,而是战胜恐惧。”
02
海伦·凯勒说:“最大的恐惧往往来源于我们内心的幻想,而非现实。”
因此,当我们认识到恐惧的本质,也就能直面它,并摆脱其限制。
在《白鹿原》中,朱先生是智慧的代名词,当族内出现纷争时,他常常以智慧化解,而非以暴制暴。
在白鹿原上,土地和水都是稀缺资源,带有灌溉水源的土地更得人们的看重。
原上的李寡妇早前将半亩水地抵押给了鹿子霖,后又卖给了白嘉轩,最终引发了纠纷——一地二卖。
这导致白嘉轩和鹿子霖两人从发生口角到打斗,再到两个家族之间的械斗,事情越发严重。
但朱先生被请来调解矛盾,他给双方的说辞一样,“倚势恃强压对方,打斗败诉两败伤。为富思仁兼重义,谦让一步宽十丈。”
他没有偏袒任何一个人,而是以仁义化解矛盾与纷争,互相谦让一步,以和为贵。
最后事情圆满解决,且双方都没要那块地,还帮李寡妇渡过了难关。此事传扬出去后,滋水县令古德茂大为感动,将白鹿村封为“仁义白鹿村”并刻碑纪念。
问题得以解决自然离不开朱先生,但更重要的是白鹿两家消除了心中的恐惧,他们一直处于竞争关系中,彼此都害怕对方更加强盛。
但在朱先生的调解下,他们愿意放下彼此的恩怨,放下恐惧,而是团结起来实现多赢。
塞涅卡说:“命运害怕勇敢的人,反而去欺负胆小的人。”
03
“恐惧是最邪恶的坟墓,只因它能将人活埋。”因此,战胜恐惧,势在必行。
若想从此不再恐惧,或者说让自己从怕到不怕,其方法如下:
第一,重塑认知。我们须改变自己对恐惧的认知,意识到它并不可怕,且我们可以战胜它。
你在比你强,比厉害的人面前会感到害怕吗?大多数人会怕,只因对方更强。
如果领导威胁你说不如何就会怎样,多数人会害怕,会妥协。但反过来想,对方威胁你,其实正说明着你对领导有威胁。
还有在比自己厉害的人面前,有人怕说错话,怕做的不好,心有担忧,其表现瞻前顾后,殊不知这样的表现才真的让人看不上。
其实恐惧的背后是害怕失去,失去一个机会,失去某人,但换个想法,失去也意味着拥有更多,有更多选择的空间。
改变认知,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原来如此广阔。
第二,刻意练习,进行反恐惧训练。每天10分钟,练就强者思维。
我们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去设想可以如何处理。
比如我们把自己代入白嘉轩的角色,如何面对与鹿子霖之间的斗争?代入黑娃的角色,遇到白嘉轩,自己会如何做?
角色扮演久了,当我们遇到令自己恐惧的情况时,其恐惧程度也会降低,相应的反应能力也会有所提升。
另外,我们可以写下自己恐惧的人与事,并分析其原因,以及自己是否能接受最坏的结果。
比如失去眼前人,自己能不能接受?如果暂时不能,那么可以做些什么,让自己能放下?
后来你会发现自己可以接受最坏的结果,而后也就有勇气面对自己的恐惧了。
最后可以积少成多,一点点积累小胜利。
曾看过一个TED,分享者说自己害怕被拒绝,为了改善这个情况,于是他走上街寻找拒绝。
比如他主动与人攀谈,然后提出自己的要求,而后被拒绝。最初他十分难受,情绪起伏大,但随着被拒绝的次数增加,他逐渐适应,不再感到难为情。
我们也可以如此,从小恐惧开始,比如从拒绝某个小要求开始,长期以往,内心终会强大起来。
写在最后
其实,恐惧的根源是自己。“你怕的从来不是某个人,而是那个不敢为自己争取的自己。”
雨果说:“勇者之路,虽荆棘密布,却因勇敢而铺满鲜花。”
愿你我都能如此。
来源:异世独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