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起初,我是被《家里家外》官方背书的宣传吸引,本想着随意看看,没想到却一头扎进了这个充满烟火气的故事里。这部短剧总时长长达三个多小时,我断断续续花了好几天才看完,每一集都像是生活的切片,让人难以割舍。
起初,我是被《家里家外》官方背书的宣传吸引,本想着随意看看,没想到却一头扎进了这个充满烟火气的故事里。这部短剧总时长长达三个多小时,我断断续续花了好几天才看完,每一集都像是生活的切片,让人难以割舍。
《家里家外》以上世纪80年代川渝地区为背景,讲述了一对重组家庭的故事。单亲妈妈蔡晓艳,性格泼辣直爽,是典型的“川渝暴龙”大女主;单亲爸爸陈海清,身为工厂技术骨干,对待家人温柔体贴,堪称“满分宠妻”。两人带着各自的孩子走到一起,从最初的矛盾不断,到后来相互理解、彼此扶持,一家人在时代的浪潮中共同成长 。
剧中的四口之家,就像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普通家庭,他们的故事在时代的洪流中起伏。工厂倒闭、下岗潮、下海经商,这些大时代背景下的历史特征,被巧妙地融入剧情。剧中人物在经济发展浪潮里摸爬滚打,经历倒卖生意、遭遇诈骗,每一次挫折都是生活的真实写照,让人感同身受。当然,主角光环也很强大,都是人中龙凤。
在家庭关系的描绘上,这部短剧也十分细腻深刻。如何经营好自己的小家庭,如何处理与原生家庭、父母和兄妹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常面临的难题,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解包容,都刻画得入木三分,使每个角色都鲜活立体,充满生命力。比如蔡晓艳与继女陈爽之间,从最初的隔阂到后来的亲密无间,那些日常的小摩擦、小温暖,都让人仿佛看到了自己家庭中的影子。
值得一提的是,《家里家外》是国内首部全程采用四川方言叙事的短剧 。满屏的“安逸”“嗦”等地道川渝话,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但求疼(无所谓)”“千翻儿(淘气)”“背时(倒霉)”等土话俚语。字幕组也很贴心,既保留了方言特色,又加了注解让外地观众也能看懂,这种“中译中”的创新,为剧集增添了独特的魅力,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热辣的川渝街头,感受着浓浓的市井烟火气。
从制作层面来看,《家里家外》也展现出了极高的水准。为还原80年代的真实感,剧组在置景上狠下功夫,老式家具与暖黄灯光色调相统一,电视机声画与时代事件严格同步,夫妻俩围着蜂窝煤炉煮饭的场景,处处充满烟火气。区别于大荧幕时代的横构图美学,该剧发掘出了竖屏垂直叙事的潜能,利用大光圈镜头,将人物从背景环境中凸显出来,使观众能够更清楚地观察到影像中角色的神态动作,拉近角色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这种“刷着刷着手机就掉进故事里”的沉浸感,以“生活流”的拍摄和“去滤镜化”的真实质感,完全颠覆了观众对“短剧即快餐”的刻板印象,重新定义了微短剧电影级制作的行业标杆。
《家里家外》不仅仅是一部短剧,更是一部家庭生活的史诗。它让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看到自己的影子,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它也为短剧行业树立了榜样,证明了短剧也可以有深度、有内涵,承载起传递文化价值、唤醒集体记忆的重任 。推荐给每一个热爱生活,对家庭关系有思考的观众,相信你也会在这部剧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感动。
来源:梨园戏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