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喜剧消亡史:当笑声被短视频碾碎的时代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5-12 10:45 2

摘要:2025年的观众打开视频平台,首页推送的是“一分钟看剧”“三分钟解说”,还有60秒广告,那些需要静下心来品味的《我爱我家》式幽默,早已被算法挤进“怀旧专区”。中国情景喜剧从1993年《我爱我家》横空出世,到《武林外传》登顶巅峰,再到《爱情公寓》争议中落幕,三十

2025年的观众打开视频平台,首页推送的是“一分钟看剧”“三分钟解说”,还有60秒广告,那些需要静下心来品味的《我爱我家》式幽默,早已被算法挤进“怀旧专区”。中国情景喜剧从1993年《我爱我家》横空出世,到《武林外传》登顶巅峰,再到《爱情公寓》争议中落幕,三十年间,我们见证了一个喜剧类型的辉煌与沉寂。

经典情景喜剧的底色,是裹着糖衣的社会手术刀。《我爱我家》里,退休老干部傅明一边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一边偷偷用外汇券买进口咖啡;《武林外传》的佟湘玉对着“江湖侠义”翻白眼:“武功再高,也得交房钱!”这些作品之所以成为时代记忆,是因为它们用荒诞解构现实,用笑声戳破虚伪。

就连主打青春爱情喜剧的《爱情公寓》,早期也藏着对“海归镀金”“成功学鸡汤”的暗讽。

讽刺的消亡,是情景喜剧失魂的开始。如今的创作者要么困在“正能量”的条框里,把家长里短拍成道德讲堂;要么沉迷于堆砌网络段子,把“谐音梗”和“屎尿屁”当幽默。

某平台2024年推出的《医是医,二是二》,试图复制《武林外传》的套路,却因台词强行玩梗、人物标签化,被观众吐槽“像AI写的剧本”。

情景喜剧曾是性价比最高的影视品类:《我爱我家》的道具从旧货市场淘来,《武林外传》的饭菜拍完就成了演员盒饭。但在流量为王的时代,这套“穷办法”彻底失灵。制片方更愿意砸钱买IP、请流量明星,而情景喜剧需要的恰恰是“反流量逻辑”——它依赖扎实的剧本和演员的“烟火气”。

编剧生态的恶化更是雪上加霜。一部《武林外传》打磨三年,如今资本要求三个月出剧本。某平台2023年推出的《破事精英》,被曝编剧团队集体用ChatGPT生成笑点。当创作沦为流水线作业,台词里再也长不出“吕秀才的哲学思辨”,只剩下“666”“绝绝子”的塑料感。

短视频的冲击比想象中更致命。年轻一代习惯了“15秒一个反转”的刺激,对需要铺垫半小时的“慢幽默”失去耐心。《东北一家人》里牛大妈念叨“翠花上酸菜”能让人会心一笑,但今天的算法只会推送上百个“东北大姨模仿秀”——观众在笑声中咀嚼的,不再是生活滋味,而是工业糖精。

平台数据揭露更残酷的现实:2024年某长视频网站“情景喜剧”标签下,播放量TOP3全是二十年前的老剧,新剧最高点击量不及一条宠物狗拆家的短视频。当《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用“即兴喜剧”“漫才”收割流量时,情景喜剧连“怀旧红利”都吃不上——它的叙事节奏,早已跟不上这个倍速时代。

并非所有人选择躺平。2023年东方卫视《开播!情景喜剧》试图用综艺孵化新IP,赵本山带着《鹊刀门传奇》杀回江湖,用“武侠+直播”的混搭玩出新花样。这些尝试虽未重现辉煌,至少证明:观众依然渴望有血有肉的喜剧。

或许情景喜剧的未来不在电视,而在更灵活的媒介中。《地下交通站》的粉丝自发剪辑“贾队长鬼畜合集”,在B站收获百万播放;《龙门镖局》借弹幕互动剧形式重生,让观众决定剧情走向。当讽刺的锋芒穿上新媒介的外衣,笑声或许能再次刺破时代的荒诞。

《编辑部的故事》里戈玲曾说:“幽默是智力过剩的表现。”当算法把人类驯化成“即时快乐”的奴隶,情景喜剧的消亡,何尝不是一场智力与审美的集体退化?我们怀念的不只是《武林外传》的笑声,更是那个还能被一句“额滴神啊”戳中思考的、活生生的人。

再见,我的情景喜剧!

来源:HI回归自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