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好的人生》破20亿播放,汪俊:我们偷学了短剧杀手锏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5-12 01:00 2

摘要:谁曾想到,一手打造这部现象级剧集的导演汪俊,却在庆功宴上说出惊人之语:"拍都市剧这些年,我每天都像在走钢丝!"

当《蛮好的人生》以破20亿播放量收官时,优酷弹幕炸出一片"求续集"的呼声。

谁曾想到,一手打造这部现象级剧集的导演汪俊,却在庆功宴上说出惊人之语:"拍都市剧这些年,我每天都像在走钢丝!"

镜头里,孙俪顶着乱蓬蓬的短发,操着上海腔在弄堂里追着熊孩子跑。

这还是《甄嬛传》里睥睨后宫的娘娘?"胡曼黎这个角色,我足足准备了三个月。"

孙俪在采访中透露,她曾潜伏在上海某保险公司当实习业务员,最夸张时一天被客户挂断28次电话。

导演汪俊在监视器后看得眼眶发红——有场戏胡曼黎被客户泼咖啡,孙俪坚持不用替身,36℃高温下被连泼7杯冰美式。

当黏腻的咖啡顺着发梢滴落,这个昔日古装剧女王,彻底蜕变成烟火气十足的市井女人。

更绝的是剧中穿插的上海方言。"侬晓得伐?"这句口头禅意外登上热搜,网友戏称这是"最贵沪语教学"。

原来孙俪特意请来弄堂阿姨当方言教练,连骂人的语气词都要精确到微表情。

有场菜市场砍价戏,她硬是把30元/斤的虾砍到18元,把群演大爷惊得直呼:"小姑娘侬不要太结棍!"

当观众以为要看到职场开挂大女主时,剧情却来了个急转弯——胡曼黎被同行抢单、遭上司穿小鞋、甚至被客户诬陷骗保。

这哪是爽剧?分明是"职场历险记"!

但正是这些扎心细节,让保险从业者直呼真实。有场戏揭开行业潜规则:新人必须自掏腰包完成首单。

拍摄时,现场围观的真·保险员突然泪崩:"这就是我刚入行时被骗的经历!"

剧组前期暗访了17家保险公司,挖出不少猛料。

比如那个总爱画大饼的经理角色,原型竟是某公司"洗脑式晨会"的培训导师。

而胡曼黎带着徒弟扫楼拓客的剧情,直接复刻了上海陆家嘴保险精英们的日常——西装革履外表下,藏着磨破的皮鞋跟。

"有人说这是我的舒适区?"汪俊苦笑着摇头。

拍摄期间他患上严重失眠,床头常年摆着三样东西:褪黑素、血压计、保险行业调研报告。

有次拍家庭戏时,他突发奇想让胡曼黎女儿患上罕见病,结果被医学顾问连夜打脸:"这个病不会突然发作!"整个团队为此通宵改剧本。

比起早年《小别离》聚焦教育焦虑,这次他玩得更"疯"——把保险单变成照妖镜,照出中年危机、婚姻暗礁、养老困局。

最妙的是胡曼黎帮客户处理理赔时,意外牵扯出小三争夺遗产的狗血大戏,弹幕瞬间沸腾:"比《金牌调解》还刺激!"

但汪俊最得意的,是藏了个"洋葱式"设定:前5集观众以为在看职场剧,10集后变成家庭伦理剧,结局才发现是女性成长史。

这种层层反转的叙事,让豆瓣小组吵翻了天:"这剧到底该归哪类?"

拍摄养老院戏份时,发生过戏剧性一幕:群演老奶奶突然拒绝说台词,理由竟是"我女儿从没这样跟我说话"。

这件事给汪俊当头棒喝——都市剧观众都是"人间清醒",稍有不真实就穿帮。

为此他立下变态规矩:所有道具必须"能闻到生活味"。

胡曼黎家的冰箱贴是上海老字号糕点券,女儿书包挂着校运动会奖牌,连阳台上晾的内衣款式都要符合40+女性审美。

最绝的是有集出现2008年保单,道具组真从旧货市场淘来泛黄合同纸。

但汪俊清楚,细节堆砌救不了悬浮剧。

他要求编剧团队每人每月必须完成"都市生存体验":挤早高峰地铁、参加家长会、甚至假装客户去4S店砍价。

有编剧吐槽:"为了写离婚戏,我差点被律所保安当闹事者抓走!"

当胡曼黎最终在黄浦江边喊出"我不认命"时,监视器后的汪俊悄悄抹泪。

这个镜头拍了17遍,不是孙俪演不好,而是导演执着要拍到江面货轮鸣笛的瞬间——他想用汽笛声隐喻都市人的呐喊。

如今回看,剧中处处藏着主创的野心:

保险理赔单串起的30个案例,拼出当代都市浮世绘;

弄堂早餐摊的热气,对冲写字楼的冰冷玻璃幕墙;

就连那个总坑徒弟的油腻主管,最后也被揭晓是房贷压垮的中年人。

观众或许没注意到,全剧出现97次"蛮好"这句上海方言。

这既是胡曼黎的口头禅,也是主创想传递的生存哲学:在满地鸡毛中,修修补补的人生也可以闪闪发光。

所以当汪俊说出"如坐针毡"时,我们突然读懂了他的执念——真正的都市剧不该是造梦工厂,而是要给每个在早高峰地铁里啃包子的普通人,一个看见自己的镜像。

毕竟生活没有金手指,但我们依然可以像胡曼黎那样,把每道伤疤都活成勋章。

当你在都市剧里看见自己狼狈的模样,是会愤而关屏,还是含泪点赞?

来源:碧海青天0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