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冯世杰和叶晓明找到丁元英指点,丁元英去王庙村实地查看之后,跟他们俩确定了一件事情,就是投资方会绝对控股,也就是说:谁出的钱多,谁就更有决策权、话语权。
↑↑↑关注我,一起成长,一起变更好
2025年第31篇分享
冯世杰和叶晓明找到丁元英指点,丁元英去王庙村实地查看之后,跟他们俩确定了一件事情,就是投资方会绝对控股,也就是说:谁出的钱多,谁就更有决策权、话语权。
当时,他们兄弟俩就已经答应了的。
可当丁元英布局格律诗,打算在展会上,用大幅降价的打法让格律诗声名远扬。
叶晓明却第一个跑出来反对。
他害怕会引起争端,从世俗的角度出发,害怕被人戳脊梁骨。
接着质问丁元英,这样做出事了谁负责?
丁元英回道:这是公司行为,出了事公司负责。
没想到,叶晓明就着丁元英的回答,讥笑道:“这是少数人的行为,露骨点儿说是你的个人行为,不是大多数人的意见,不能代表公司。”
叶晓明从头到尾都知道他自己没有绝对控股,更不会有决策权,他现如今的讥笑反对,又是为什么?
说到底,还是对他自己所处的位置不清晰。
但凡足够知道他自己只是一个小股东,就不会用讥笑来反对丁元英提出的决策,这不够理性,也不够专业。
叶晓明试图用挖苦、讽刺的语言来打压丁元英,似乎这样就能让丁元英退缩。
但丁元英才不会吃这一套,更不会理会别人怎么看他。
叶晓明这样用情绪去处理事情,首先问题不会得到解决;
其次,别人也会觉得他处理事情不够冷静和理智,还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提意见不成,反倒把自己搭了进去,得不偿失。
其实,只要仔细想想,就知道这些话该不该说了。
别人比你更有决策权时,你能做的只能提醒或者闭嘴,而不是讥笑反对;
说出来的话,跟没说出口,假如是一样的效果,那就干脆闭嘴,少说废话。
就像当初丁元英窘迫到卖唱片为生,芮小丹和欧阳雪知道以后,也没有跟肖亚文讲。
跟肖亚文讲了又如何,丁元英卖唱片的事情已经成为事实,人家更不可能去接受肖亚文的帮助。
如果说与不说的结果都一样,最好就别说,学会闭紧嘴巴。
叶晓明那么精明一个人,又怎么不知道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呢?
他的讥笑反应里面,本身也隐含有着对这件事的恐惧,生怕后面会有大风险降临。
于是,为了避险,情绪一上头,话就从他嘴里说了出来。
如果他知道这是丁元英计划中的一部分,就绝不会讥笑、站出来反对丁元英了。
他也只会觉得丁元英是高人,并赞赏人家玩得真高。
可惜,他没学会复盘自己身上的问题,一开始的时候更没有制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只知道丁元英是高人,还以为靠着他,就能成事。
可这世界上,又有什么是绝对确定的呢?
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余韵》里写道: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这三句描绘了金陵(南京)的兴衰变迁,也说尽历史的无常和人生的起落。
既然没有什么是绝对确定的,那就不需要过于恐惧,让情绪上头,说了不该说的话、甚至做出错误判断。
多思考自己站在什么位置,清晰自己该做什么、该说什么,或许也能达到避险的效果。
来源:影视大哼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