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比《悬崖》好看的谍战剧,演员阵容雄厚,爆剧来袭!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5-09 01:58 1

摘要:这两年谍战剧里的男主们要么是冷面杀手,要么是天才破译员,女角色不是哭哭啼啼的拖油瓶,就是只会谈恋爱的花瓶。

各位看谍战剧的兄弟姐妹们,有没有发现个怪现象?

这两年谍战剧里的男主们要么是冷面杀手,要么是天才破译员,女角色不是哭哭啼啼的拖油瓶,就是只会谈恋爱的花瓶。

就在大家快对"男特工拯救世界"的套路麻木时,一部12年前的老剧突然被网友挖出来封神——陈紫函带着四个姐妹租了个"黑玫瑰行动小组",穿旗袍踩高跟鞋,左手甩飞刀右手搞情报,硬是把1941年的上海滩搅成了"致命女人"的修罗场。

更绝的是于震这次不玩手撕鬼子了,演了个藏在警察局里的地下党,和女特工们联手挖出日军惊天阴谋。

这剧当年播的时候没爆火,如今再看,简直是把《史密斯夫妇》和《风声》揉碎了再撒上一层辣椒面,刺激得人头皮发麻!

故事从1941年冬天的上海码头炸开。

日本军部的秘密信使刚下船,就被四个黑影堵在了巷子里。

领头的黎紫菡(陈紫函饰)一甩貂皮大衣,露出大腿绑着的勃朗宁手枪,还没等小鬼子喊"八嘎",枪口已经盯上了脑门。

这场面够飒吧?

结果搜遍全身就找着一封信,上面五个字差点让姐妹团集体破防——"富士山的雪"。

军统局长气得拍桌子:"小鬼子搁这写散文呢?"但就这五个字,愣是让黑玫瑰小组和警察局探长郝瀚(于震饰)踏进了连环杀局。

要说这剧最带劲的,就是四个女主的人设个个戳心窝子。

陈紫函演的黎紫菡,表面是百乐门的头牌歌女,实际是小组的定海神针。

有场戏她在舞池里边唱《夜来香》边给手下打摩斯密码,高跟鞋尖藏着刀片,愣是在日本军官眼皮底下划开了保险箱。

赵雪莲演的白如意堪称民国版"女版诸葛亮",总能用算盘推演出敌人的行动路线。

最绝的是姜鸿演的吴天娇,这个从烟花巷杀出来的姑娘,把风尘女子的媚劲儿全化成了致命武器。

有次她假扮日本艺伎,在酒宴上把情报写在和服腰封里,被搜查时直接扯开衣襟,愣是把鬼子兵看得忘了正经事。

网友弹幕刷屏:"姐姐这招叫美人计plus!"

于震这次可算不拆炸弹改拆阴谋了。

他演的郝瀚白天是警察局里溜须拍马的油腻探长,晚上就成了给黑玫瑰小组送情报的"神秘人"。

有场戏他在停尸房和黎紫菡接头,前一秒还对着日本上司点头哈腰,转头就冷着脸说:"明天中午十二点,虹口仓库有批盘尼西林要劫。

"这变脸速度,川剧大师看了都直呼内行。

最逗的是他跟小组老幺穆阳(朱紫汶饰)的互动,小丫头总爱男装混进日军俱乐部,有会被郝瀚逮个正着,俩人在厕所隔间传情报,外头日本兵还催着"快点拉",弹幕笑炸:"这届特工接头怎么有味儿啊!"

说到历史细节,剧组是真敢拍。

那个写着"富士山的雪"的密信,可不是编剧瞎编——1941年日本确实启动过"雪计划",准备在东北建立秘密生化基地。

剧中黑玫瑰小组捣毁的731部队上海分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

根据《上海抗战史》记载,仅1941年,上海地下党就破坏了日军23次细菌武器运输,很多就是女特工乔装成护士、舞女完成的。

就像剧中白如意说的:"我们擦的不是口红,是枪油;描的不是眉毛,是生死线。

"

老戏骨们的飙戏现场更是火花四溅。

黎紫菡和郝瀚在歌舞厅那场"死亡探戈",陈紫函的高跟鞋每踩一步都像在刀尖上跳舞,于震的眼神从轻佻到凝重切换得毫无痕迹。

最催泪的是吴天娇牺牲那场戏,姜鸿穿着被血染红的旗袍,靠在弄堂墙上哼苏州小调,用最后力气把微型胶卷塞进墙缝。

镜头扫过她手腕上的烟花烙印,突然就懂了什么叫"淤泥里开出的黑玫瑰"。

这可比现在那些靠慢镜头和BGM硬凹悲壮的高级多了。

别看是12年前的剧,服化道现在看依然能打。

黑玫瑰小组每次出任务的造型都是精心设计:劫军火时穿修女服,偷情报时扮成清洁工,刺杀汉奸直接旗袍开叉到大腿根。

历史学家考证过,当年上海女特工确实善用身份伪装,据《民国女特工档案》记录,光1941年就有37起日军高官遇刺案是女性所为。

剧中黎紫菡用留声机唱片藏密电码的桥段,原型就是真实存在的"唱片间谍"徐佩珩,她曾用此法传递过武汉会战的关键情报。

追剧时最让人提心吊胆的,是黑玫瑰小组和日军的脑力对决。

有次她们要截获载有鼠疫菌的列车,白如意愣是用数学公式推算出经停站点,穆阳扮成卖报童在月台埋炸弹,吴天娇负责引开守卫,黎紫菡亲自开火车头。

这场面不比《速度与激情》差,尤其是陈紫函咬着发簪跳车那幕,弹幕直接刷爆:"姐姐杀我!"

更绝的是每次行动前,姐妹团都会在阁楼用口红在镜子上写行动计划,完事儿就拿手帕擦得干干净净——这细节把女特工的机智与谨慎拍得淋漓尽致。

大结局简直是把观众眼泪当自来水放。

黎紫菡为掩护郝瀚暴露身份,被日军围堵在钟楼顶。

她穿着初见郝瀚时的墨绿旗袍,对着镜头嫣然一笑,突然纵身跃入黄浦江。

镜头切到江面漂浮的黑玫瑰胸针,远处传来胜利的号角声,这画面美学直接封神。

据剧组透露,这场戏陈紫函坚持不用替身,在深秋的江水里拍了七条,上岸时嘴唇都冻紫了。

这种拼劲儿,倒是和剧中黑玫瑰们的精神完美契合。

如今再回头看,《黑玫瑰》简直是女性谍战剧的教科书。

没有靠男人上位的俗套剧情,没有莫名其妙的多角恋,有的只是四个乱世红颜在硝烟里绽放的惊心动魄。

据统计,该剧播出时BTV收视率连续三周破2,豆瓣评分从最初的7.1一路逆袭到8.4。

有网友说得好:"这才是大女主该有的样子——她们搞事业时眼里有火,面对死亡时嘴角带笑。

"

追完剧那晚,我翻出外婆留下的老照片。

她曾是抗战时期的学生救护队员,照片里穿着阴丹士林旗袍的姑娘们,和剧中黑玫瑰的身影突然重合。

原来那些课本上寥寥几笔的"敌后斗争",藏着这么多惊心动魄的玫瑰人生。

所以啊,要是最近剧荒的朋友,真该看看这部被低估的宝藏剧。

当片尾曲响起周璇的《天涯歌女》时,你会突然明白:最锋利的刀,往往藏在最柔软的地方;

最黑暗的时代,永远杀不死带刺的玫瑰。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举报-反馈

来源:剧迷热议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