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水竹亭:刘诗诗的古偶舒适区与演技争议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5-08 00:31 1

摘要:作为一部主打东方美学的古偶剧,刘诗诗以清冷雅致的造型和行云流水的打戏“美出圈”,剧中青衣执笛、竹林舞剑的镜头被赞“工笔画中走出的仙女”,尤其是芭蕾舞功底加持的武打动作更是兼具力量与柔美,可谓是“刀马旦含金量持续飙升”。

爱情古装剧《淮水竹亭》在爱奇艺热播,刘诗诗的表现成了大家关注和热议的焦点。

作为一部主打东方美学的古偶剧,刘诗诗以清冷雅致的造型和行云流水的打戏“美出圈”,剧中青衣执笛、竹林舞剑的镜头被赞“工笔画中走出的仙女”,尤其是芭蕾舞功底加持的武打动作更是兼具力量与柔美,可谓是“刀马旦含金量持续飙升”。

然而,刘诗诗这种“稳定输出”的古典美却成了双刃剑。

不少观众吐槽刘诗诗“美则美矣,缺乏灵魂”,全程端着仪态仿佛“设定程序的古风手办”,甚至被沈月、孟子义等配角的灵动演技反衬出僵硬感。

争议最集中的是刘诗诗的眼神戏。

支持者认为她以克制内敛的表演传递出角色隐忍与深情,如家族巨变时强忍泪水的微表情颇具感染力;

但批评者直言她“双目无神似盲人”,情绪表达过于单一,尤其在激烈剧情中显得空洞,被调侃“脖子以下全是戏,脖子以上全靠脑补”。

此外,还有部分观众认为她困在“清冷破碎”“古典美”的舒适区,从《步步惊心》到《淮水竹亭》始终是“静态美人”,缺乏突破,缺少“鲜活感”。

不过,总体而言,刘诗诗用颜值和打戏撑住了古偶女主的基本盘,但演技的争议也暴露出这位85花转型的瓶颈。

演员刘诗诗若能在后续剧情或未来作品中解锁更多层次的情绪表达,或许能让这份“仙气”真正落地,与观众产生更深的共鸣。

来源:妙妙梦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