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川,收手吧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5-08 11:26 2

摘要:只看前几集,的确能感受到它的野心,演员表里的秦昊、史彭元、苏小玎都来自爆款剧集,这可是张东升、严良和高启盛!

迷雾剧场的《借命而生》刚刚开播时,很多人都以为导演陆川要翻身了。

只看前几集,的确能感受到它的野心,演员表里的秦昊、史彭元、苏小玎都来自爆款剧集,这可是张东升、严良和高启盛!

质感也是稳扎稳打,转场是精心设计的,悬疑氛围渲染到位,不急着推进叙事而从角色入手,将时代洪流裹挟下的小人物缓缓铺开,也的确有爆款潜质。

但三集之后,剧集的问题暴露无遗,你才发现陆川还是那个陆川,是那个大喊"冲我来,别碰我叔和我婶"的陆川。

等到13集大结局,我更加确定,《借命而生》的名字,说得似乎是陆川借了我们观众的命。

我究竟在期待什么?我早应该明白,一个拧巴又陈旧的导演,根本无法创作出打动观众的故事。

01

氛围感?注水遮羞布!

如果你被第一集“监狱”氛围感的炫技镜头打动,多看几集会发现,所有不为叙事服务的绝妙镜头,都是耍流氓。

《借命而生》就是如此,在雾中密林、古朴小巷、破旧工厂的外壳下,包裹的其实是一个注水严重,连导演都搞不清楚自己在拍什么的割裂剧集。

它改编石一枫的同名小说,原著没有贯穿始终的凶杀案,依靠越狱题材,讲述的是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变迁。

与《漫长的季节》《平原上的摩西》等作品如出一辙,抽丝剥茧寻找凶手不是它的重点,时代洪流席卷之下,小人物的颠簸命运才是它的核心。

但《借命而生》却自始至终没搞清楚,到底要拍悬疑还是要拍时代?

在导演反复横跳过程中,这个仅仅13集的故事,根本没有重点,处处是废笔,就连氛围感,也成为注水遮羞布。

剧集从某县城看守所展开,管教杜湘东(秦昊 饰)是看守所上下唯一的大学生,他的理想是调到公安局成为刑警,但所长不放人,千辛万苦留住他。

杜湘东不得志,整天摆烂,直到,遇见徐文国(韩庚 饰)和姚斌彬(史彭元 饰)两个犯人。

他们是六机厂的工人,因为偷车和打架斗殴被关。

但没过几天,就说他们背上了命案,车间主任李超死于枪杀,有目击者说亲眼看到徐文国和姚斌彬拿着一把自制手枪。

杜湘东凭直觉认为他们不是凶手,加上徐文国和姚斌彬也死不承认,让杜湘东燃起刑警梦,私下里开始调查。

不得志的管教,为了寻找真相,替嫌疑人翻案,是合格悬疑剧的开篇。

直到第四集,节奏急转直下,你才发现前三集的铺垫,都是白搭。

徐文国和姚斌彬被移交刑警队,但路上遭遇车祸,两人趁机逃亡,杜湘东一路追击,姚斌彬被捕,徐文国成功脱身。

而这,其实才是真正的起点。

所谓的“借命而生”,是姚斌彬偷枪吸引追兵,自我牺牲,让徐文国逃脱。

姚斌彬人赃并获,数罪并罚,被判处死刑,徐文国借了姚斌彬的命。

但如此简单的主线,被大量散乱的支线稀释,过度追求电影化,更压缩了原本就紧凑的叙事空间。

宝贵的前三集里,处处是不明所以的赘余。

杜湘东去相亲,认识了在肉联厂的刘芬芳(钟楚曦 饰),两人的爱情部分大书特书,水了不少集。

一会是杜湘东吃醋,一会是刘芬芳给杜湘东炖猪蹄,结局竟然还突然洒狗血,硬是生离死别。

看着看着你会怀疑,这究竟是迷雾剧场还是琼瑶剧场?

13集的篇幅,既想呈现前后跨越二十年的时代,又想铺垫好悬疑线,还想编织群像戏,甚至是爱情戏,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任务。

这已经不是能力配不上野心,而是创作者对原著不够了解,对剧集整体掌握不够清晰,对到底要拍什么更是一头雾水。

以如此的心态去创作,注定会处处不讨好,倘若全盘崩塌,受伤的还是观众。

02

悬疑剧?虎头蛇尾!

如果说《借命而生》所渲染的时代氛围,尚有可取之处,那么悬疑线可以说是一塌糊涂,直接对观众贴脸开大。

前几集还有心思以草蛇灰线布局,给观众留下些问号,到了第十集,则彻底放弃逻辑和拆解案件。

幕后真凶如同天降神兵一般自投罗网,一集里有半集都是他对着镜头自述杀人经过,从动机到杀人方法,事无巨细。

迷之操作,推翻了所有人的行为和努力。

杜湘东以管教身份调查,为蒙冤之人洗脱哀屈的孤注一掷成了笑话,姚斌彬为了徐文国的逃亡而牺牲成了犯傻,悬疑线的布局也成了废笔。

到了这里,情节发展突然上高速,连续几个时间轴跳跃,短则两年,长则十九年,没有任何铺垫和叙述,成了苍白的字幕交代。

原著中细细密密交代的时代变迁,也被潦草带过,徐文国摇身一变成了矿工,又莫名其妙发生矿难。

为了躲避警察,他钻进矿洞,遭遇二次坍塌,生死不明。

但再一转头,他摇身一变成了企业家,回到县城,高调复仇。

过程中本该有的艰辛和纠结,都不是一笔带过,甚至是直接跳过,完全把观众当傻子。

这丧失的不仅是情节上的逻辑,人设也全面坍塌。

徐文国作为白手起家的生意人,高调返乡洗脱哀屈进而复仇,但需要的具体证据、收购工厂的资金,都没有准备齐全。

这既不符合他逃亡几十年应该有的老谋深算,也不符合他原本聪明的技术工人,甚至能上大学的人设。

杜湘东在原著中对徐文国逃亡耿耿于怀,是因为两人逃跑是他的失职所致。

但剧集中把这段情节抹除,让杜湘东追捕徐文国20多年的动机已经相当薄弱。

至此,剧集已经彻底沦为四不像,既没有自圆其说完成悬疑线的闭环,人物也支离破碎,没有一个角色立得住。

到结尾,还要用字幕恶心你一把,告诉大家所有为非作歹的坏人都已被缉拿归案,接受了法律制裁。

陆川作为电影导演,在剧集把控上明显水土不服。

面对一个大体量的内容,他既不会梳理主线,取舍主次,也没法做到原著的现实深度与悬疑色彩之间的平衡。

他只会用炫技般的电影镜头以及矫情手段,来完成他一厢情愿的“艺术叙事”。

《借命而生》,以悬疑外壳包裹时代悲歌的剧集,终于虎头蛇尾,沦为一部四不像。

03

陆川?拧巴的矫情怪!

之前在聊《749局》时,我们曾经提到,陆川拍《749局》过程中,遭遇资金链断裂。

为了能把电影拍完,他去接拍广告和电视剧,自己贴钱,支撑后期制作。

现在看来,《借命而生》就是他“打工赚钱”拍《749局》过程中的一次敷衍之作。

前阵子第16届金扫帚奖曝光获奖名单,陆川和他的《749局》,已经包揽了最令人失望影片、最令人失望导演和最令人失望编剧,堪称“满载而归”。

这也是他继《南京!南京》《王的盛宴》之后,第三次获得金扫帚殊荣。

最近几年,陆川一直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

从炮轰《抓娃娃》之后抵赖,到包揽金扫帚荣誉,他完美呈现了,什么是嘴比作品硬,自己拍尽了烂片,还反过来怪观众不懂艺术。

的确,陆川也拍出过《可可西里》《寻枪》这些比较像样的作品。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陷入到极其拧巴的状态,一方面自诩“高质弱酸型艺术家”,想要坚持自己的作者性,看不上“躺着赚钱”的开心麻花。

另一方面,他又比谁都拼命,渴望证明自己在商业片上也能做出成绩。

这种割裂,存在于他最近的每一部作品中,不管是《借命而生》《749局》,还是之前的《王的盛宴》《九层妖塔》。

反复的拧巴与纠结中,陆川几乎错过了每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他的思维方式和电影技巧,甚至价值观都是陈旧的。

这从《借命而生》中,对于女性角色的塑造上就能看出。

两位主要女性角色,无一不是为了爱情无脑付出的“贤妻”,既模糊了自我价值,也不太有主观能动性。

尤其是刘芬芳,在陆川的视角下,一方面表现她的果敢和勇气,一方面又让她对自己肉联厂女工的身份感到羞耻。

甚至于最后安排她在丈夫出差时独自在家大出血死去,成为杜湘东一辈子怀念的白月光。

无一例外,充斥着父权社会对于女性的意淫和想象。

时代在进步,而陆川却始终困于自己的世界里又难以自拔。

他就像是郁郁不得志的杜湘东,固执追凶20年,殊不知自己是骑着二八自行车,徒劳地追赶着时代的特斯拉。

陆川的拧巴,某种程度上代表的也是中国电影市场的分裂。

但票房和观众的取向,在不断筛选着作品以及创作者。

继续自以为是的陆川,迟早只会沦为被时代所抛弃的矫情怪,还不如,直接缴械投降得了。

来源:局外人看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