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在热播的《无尽的尽头》是以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为题材的电视剧。在剧中有这样一位软饭男父亲,他带着自己的一对儿女与现在的妻子组成了一个再婚家庭。为了迎合妻子,虐待自己的亲生孩子。甚至,还为了经济利益,杀掉自己的孩子,责任嫁祸给现任妻子的女儿。
正在热播的《无尽的尽头》是以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为题材的电视剧。在剧中有这样一位软饭男父亲,他带着自己的一对儿女与现在的妻子组成了一个再婚家庭。为了迎合妻子,虐待自己的亲生孩子。甚至,还为了经济利益,杀掉自己的孩子,责任嫁祸给现任妻子的女儿。
这情节为啥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就是因为它戳中了大家对重组家庭的那种刻板恐惧,好像只要亲爹再婚,孩子就得倒霉。可现实真有这么夸张吗?
有了后妈就有后爹,这话虽说不是普遍现象,但那些极端案例,就像一把尖锐的刀,毫不留情地撕开了人性那层脆弱的遮羞布。
看看重庆姐弟坠亡案,亲爹张波为了讨新欢叶诚尘开心,竟然丧心病狂地把两个孩子从15楼推下去。这种事太极端了,可它背后藏着一个残酷的真相:当新家庭的利益和旧有的亲情发生冲突时,有些父亲就会在本能的驱使下,选择抛弃过去的亲情。
这世上没有一生下来就恶毒的后妈,也没有绝对冷血无情的父亲,重组家庭本身并不是悲剧的必然源头,真正的问题往往藏在更深层次。
重组家庭就像是在走钢丝,人性、利益、情感就像站在钢丝上的三尊大佛,确实不好平衡。
从法律角度讲,继父母和继子女不像有血缘关系的父母子女那样,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除非继父母主动承担起抚养责任,并且形成长期稳定的抚养关系,不然在法律上,他们对继子女并没有必须履行的义务。
这就意味着,后妈后爹对孩子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得看个人的道德水准,还有家庭内部的情感交流情况。
在现实里,常见的矛盾其实没那么吓人。
有些后妈为了讨好丈夫,或者巩固自己在家庭里的地位,对孩子过度纵容,用各种好处拉拢孩子,结果搞得亲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处处受限。
有些孩子呢,因为后妈给的自由更多,就跟后妈更亲近,这可把亲妈给心疼坏了,又心酸又无奈。
男人在重组家庭里,大多更看重新婚姻关系的稳定。
传统观念里男主外的思想根深蒂固,他们潜意识里觉得只要把现任哄好了,家庭就能稳稳当当的。当另一半的枕边风夹杂着各种利益诉求扑面而来的时候,很多男人根本分不清到底是为了家庭好,还是被人当枪使了。
再往深里挖,会发现后妈对继子女的敌意,本质上是一种生存焦虑的投射。
就像《小巷人家》里的后妈张阿妹,自己带着女儿嫁过去,整天担心继子女会分走丈夫的财产,就连一块红烧肉都要盯着继女珊珊夹了多少筷子。
这种资源争夺战在重组家庭里太常见了,特别是在那些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家庭,资源本来就紧张,后妈肯定会优先考虑自己亲生孩子的利益。
可问题是,有些父亲也跟着后妈一起站队。比如浙江有个案例,后妈把孙子锁在门外,亲爹居然还在那儿和稀泥说一家人别闹了,这时候孩子心里得多寒心啊。
不过话说回来,也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人。现实中还是有不少后妈把继子女当成亲生的一样疼爱,也有很多父亲再婚后,对前妻生的孩子更加呵护。比如这两天上热搜的汪小菲的后老婆帮大s的女儿小玥儿办生日宴,就是个典型。
但这些美好的例子背后,往往有着更复杂的情感逻辑。有些后妈是真心想把新家庭经营好,比起资源分配,她们更在乎家庭的氛围是不是和谐;
还有些父亲是因为心里有愧疚感,觉得离婚对孩子有亏欠,所以想用更多的爱来补偿。但这些情况到底占多大比例呢?据统计,重组家庭里继子女受虐待的概率确实比原生家庭要高。这冷冰冰的数据,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无尽的尽头》敢把这么极端的案例搬到荧幕上,是因为它在现实里真有原型。
就像之前震惊全网的邯郸未成年人杀人案,三个少年霸凌同学致死,其中一个孩子的家长不但不反思,还想尽办法帮孩子脱罪。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父母本身的价值观就已经扭曲了,再婚只不过是把原本就存在的问题放大了而已。
剧里那个被亲爹和后妈合谋害死的孩子,其实就是家庭权力失衡的牺牲品。当亲爹把新伴侣的利益看得比孩子还重要的时候,悲剧就很可能会发生。
那普通家庭该怎么打破这种困境呢?首先得认清三个现实。
第一,后妈和继子女之间天生就隔着一层血缘滤镜,刚进门就想亲如母子,那不太现实,得给彼此一些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和适应。
第二,父亲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承担起调解员的责任,不能当甩手掌柜,得积极协调后妈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让大家能好好沟通。
第三,经济独立对孩子来说太重要了,这就像是孩子的一道护身符。就像那个被后妈关在门外的小孩,如果父母能提前把财产分配协议定好,或者孩子自己有独立的住所,也不至于被逼到走投无路的地步。
我们得清醒地认识到,极端案例只是少数,并不能代表大多数重组家庭的情况。很多重组家庭虽然一路上磕磕绊绊,但最后还是能摸索出适合彼此的和谐相处模式。
孩子会不会受到伤害,关键不在于有没有后妈,而是家庭里的成年人够不够成熟,有没有坚守住道德底线。法律虽然能约束人的行为,但没办法强迫亲情的产生。真正能保护孩子的,永远是身边人的良知和善意。
来源:之乎者也小鱼儿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