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手机里存的李祯路透图都快翻烂了——粉色毛领衬得她脸像桃花,油纸伞下站在小桥边的模样,连空气都像浸了徽州的茶香。
谁懂啊家人们!
昨天刷到杨紫《家业》杀青的消息,我手机里存的李祯路透图都快翻烂了——粉色毛领衬得她脸像桃花,油纸伞下站在小桥边的模样,连空气都像浸了徽州的茶香。
从去年跨年还在剧组赶拍,到今天正式杀青,这大半年追着李祯的路透跑,突然要和她“暂别”,心里空落落的,但更多是按捺不住的期待:这剧到底得有多好看,才能把我们的“小猴紫”变成这么温婉的李祯?
说起来,《家业》的杀青来得不算突然,但每一步都让人心跳加速。
去年11月开机时,“首部徽墨文化大剧”的标签就足够吸睛——徽墨作为非遗,不像瓷器、刺绣那么“出圈”,但它是文房四宝里的“墨魂”,多少文人的诗画都靠它传世。
杨紫演的李祯,是徽州李墨的掌门人,要带着家族在商战里突围,还要把老祖宗传下的制墨手艺守住。
这角色光是听设定就够有分量:既要懂商道,又得有匠人魂,和她之前演的古灵精怪角色完全不一样。
从路透和杀青照来看,杨紫确实“变身”了。
以前的她是《长相思》里灵动的小夭,是《承欢记》里带点小脾气的麦承欢,但李祯的造型一出来,连我妈都盯着手机说:“这闺女咋突然这么端庄了?”高高挽起的发髻,红发带配金钗,不浮夸但有巧思;粉色衣袍裹着毛茸茸的领子,笑起来眼睛弯成月牙,像极了徽州巷子里走出来的大家闺秀。
更绝的是她和小女孩的杀青合照——抱着孩子的她,眼里全是温柔,完全看不出是那个会在片场穿古装玩手机的“小机灵”。
网友说得对:“杨紫和李祯,真的融为一体了。”
这剧能让人这么上头,可不单靠颜值。
《家业》的剧本是改编自糖拌饭的同名小说,导演惠楷栋之前拍过《延禧攻略》《鬓边不是海棠红》,对传统文化的呈现特别有心得。
从之前曝光的场景看,黄山的云雾、千岛湖的水,还有徽派建筑的白墙黛瓦,每一帧都像从水墨画里抠出来的。
更关键的是,剧里把徽墨的制作过程拍得特别细:选料、捣墨、晾胚,连墨香都好像要从屏幕里飘出来。
有网友翻出资料说,剧组专门请了非遗传承人当顾问,连李祯用的墨模都是按古法制的——这种“较真”,才是文化剧该有的样子。
现在最让人心急的,就是啥时候能播。
参考资料里说,杀青后明天会发物料,可能有杀青特辑,但正片还得等后期。
不过想想杨紫这两年的剧,《长相思》爆成那样,《承欢记》口碑也稳,《家业》又是她第一次演“非遗+商战”大女主,收视破纪录不是没可能。
连剧评人都在说:“要是能拍出《大宅门》的厚重感,这剧绝对能成经典。”
说真的,看着李祯从路透里的“粉衣姑娘”到杀青时的“墨业掌门”,我突然懂了为啥现在观众爱追这种“文化剧”。
以前看剧图个乐,现在更想看点“有根”的东西——徽墨不只是块墨,是老祖宗的手艺;李祯不只是个角色,是传承文化的普通人。
杨紫这次把“传承”演活了,让我们这些年轻人突然觉得:原来非遗离我们这么近,原来守着老手艺也能这么酷。
最后想说,《家业》杀青不是结束,是李祯的故事要真正开始了。
从今天起,我手机里的李祯美图要“吃灰”了,但我更期待在屏幕上见到她——穿着粉衣撑伞走在徽州巷子里,笑着说:“这墨,我李祯守定了!”到那时,我一定搬好小板凳,泡壶茶,好好看看这“徽墨里的故事”。
来源:不错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