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暗算》原著大结局,才真正看懂到底是谁“杀死”了阿炳?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5-07 16:14 1

摘要:阿炳因阑尾炎住院,护士林小芳悉心照料,安在天突发奇想,原本打算给阿炳配勤务员的想法瞬间让位于给阿炳安一个家,当他向林小芳提起时,林小芳没有丝毫犹豫地就答应了下来。

阿炳找出了敌方所有的电台和频率,安在天被破格提拔为701副局长、侦听局副局长。

阿炳因阑尾炎住院,护士林小芳悉心照料,安在天突发奇想,原本打算给阿炳配勤务员的想法瞬间让位于给阿炳安一个家,当他向林小芳提起时,林小芳没有丝毫犹豫地就答应了下来。

林小芳的哥哥原本是701警卫排排长,在一次实弹训练中以身殉职,她被701破格招入,后被保送到护士学校学习,再回到701就被提了干,既因身份,更因她心中对701的感恩,嫁给大英雄、瞎子阿炳,她无怨无悔。

婚后,两人在一号山谷的一幢两层的小楼安了家,两年后,林小芳怀了身孕,组织特批了她两年假期让她回娘家生养孩子,期间工资分文不少,还另外加了每月10元钱的育婴费。

在阿炳等待林小芳母子回来的543天里,阿炳用烟盒子叠了543只鸽子,每只鸽子都凝结了他对林小芳和儿子浓浓的思念之情。

可当林小芳带着儿子回到701的当天,安在天亲自下厨为她接风洗尘,半夜,阿炳却有些莫名地因为要紧事去上班了,临走时他让林小芳转交一个布包给安在天,里面只有一封信和一部录放机,信封里有几百块钱,录放机里放着一盒磁带,安在天按下播放键,阿炳呜呜地、带着哭腔地声音悠悠传来:

呜呜......我虽然看不见,可我听得见.....呜呜......儿子不是我的,是医院药房那个山东人的......呜呜......老婆生了别人的孩子,我只有去死......呜呜......我们陆家堰的男人都这样......小芳是个坏人......呜呜......你是个好人,钱给我妈妈......呜呜。

一句一个“呜呜”,像个无助的孩童般,从做父亲的无尽喜悦里,突然间掉落了万丈深渊。

安在天顿感不妙,他紧急地叫了车,砸开了阿炳的办公室,阿炳蜷曲着倒在地上,手上只捏着一个电源插头,全身被烧得一塌糊涂,是的,就是“一塌糊涂”,四个字,道尽了阿炳结局的悲惨与悲凉。

阿炳死了,一双世间再难以匹敌的耳朵,也在此刻谢幕,生前越是伟大,死的越是落寞,徒生太多唏嘘。为什么阿炳要如此决然地走这条路?其实在阿炳刚到701时,安在天说的这些话,早已揭示了真相,而我也真正明白,“杀死”阿炳的,是他自己,也并非只有他自己。

30年前的一个晚上,一支部队来到了陆家堰,他们深夜来凌晨就走了。

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村里裁缝家的女儿、阿炳的母亲就怀了身孕,十个月后,这家未婚先孕的女儿生下了阿炳。

阿炳生下来就有智力障碍,3岁不会走路、5岁不会喊妈,也是在5岁,阿炳发高烧,昏迷了三天三夜才醒过来,醒来后就突然会张口说话,可眼睛却因为高烧再也看不见,怎么治也治不好。

近三十年的时间,阿炳与母亲相依为命,仅靠母亲的裁缝手艺艰难度日,一个还不到50岁的女人,看起来就像一个年过70岁的老妪。

阿炳的母亲,因一夜放纵而凄苦一生,因有缺陷的儿子而被困住一辈子,一生从未真正笑过,饱经岁月与生活的风霜,却磨不去她身上的朴实、坚韧与善良,阿炳,唯有孝报之。

原本村里的一位长者,也是罗山“罗三耳”同在上海音乐学院的同事,为了让阿炳有碗饭吃,想让罗山收阿炳为徒做调音师,但罗山看阿炳又瞎又傻,尽管阿炳有双好耳朵、村里很多人都来求他,可他始终不愿意收下阿炳。

直到安在天的到来。

安在天专门租了一艘游艇来接阿炳,此时阿炳正在桑园,看门的是他的堂叔,堂叔每天给他准备了一小捆柴火让他带回去,这捆柴火成为了阿炳家每天做饭的必需,也成了阿炳唯一能为母亲分担的事,这件不大的事,却是阿炳认为天大的事。

所以当游艇离陆家堰越来越远时,阿炳突然对着越来越小的母亲的身影,大声喊“妈,我今天,忘......忘记给你带柴火了,怎、怎么办......”,柴火是孝顺,而生下一个孩子,亦是对母亲的孝顺,可当听出孩子不是自己的,他愧于母亲,更无颜于母亲。

阿炳不明所以,依旧毫不犹豫地跟着安在天来到了701,甚至最后与林小芳成亲,是生活所逼,是对母亲的体贴和孝顺,亦是他自己的心之所往。

生命消逝前的那抹璀璨烟火,照亮了他一生的阴暗,也让他短暂的生命在最后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价值体现,烟火刹那,虽遗憾,却永恒。

阿炳被关了眼睛的门,却打开了耳朵这扇窗,他是最为优异的“听风者”,能听常人所不能听。

阿炳的“听”,在这两件事上,令人惊叹。

安在天将阿炳带回701见首长,院子里有两条狗正在打闹,阿炳凝气静听,而后憨憨一笑,说:

我敢说,外面的两只狗都是母狗,其中一只是老母狗的,少说有七八岁,另一只是这母狗下的崽,大概还不到两岁。

一个“敢”字是自信,“两只是母狗”、“母狗下的崽”、“七八岁”、“不到两岁”是能力,能听出性别、听出年岁,听出来的远比看出来的还要清晰与深入,阿炳的耳朵,独树一帜。

敌方师旅级以上的单位无线电静默52小时,事态严重。

701成立了特别行动小组,由701头号人物铁院长挂帅,侦听局吴局长直接领导,下设7个成员,701兄弟单位的28名专家组成,每天24小时不停地寻找敌台。

7天的时间,只在45个频道上听到了转瞬即逝的敌台声音而已,如果按照这个效率,敌台100个电台算,每台18套频率,总计1800套频率,至少需要25个星期,近半年的时间。

原本701打探到了罗山,他曾经是国民党中央乐团的专职调音师,还给宋美龄调过钢琴,宋美龄很赏识他还为他赐名“罗三耳”,解放后,他在上海音乐学院做老师,只可惜,他乱搞男女关系,将当时上海市文艺界的一个大人物的女儿祸害了,他自知难以翻身就从3楼跳了下来,虽未死,除了嘴巴能说,其他都报废了。

经罗山介绍,安在天找了阿炳。

阿炳到701后,马上进行了测试。

20部录放机和20个不同的莫尔斯点电码,先让阿炳听一个信号,然后再给他20种不同的信号,找出刚开始听的那一个,尽管阿炳不懂莫尔斯密码,但阿炳的测试是全过,是未听错一个信号的全赢!后来又制造混乱同时放出8种不同的电波的不断升级难度,阿炳未错分毫。

阿炳正式投入工作之前,安在天知争取了7天的时间将他培训成侦听员。

要知道,安在天成为侦听员,是上了8个月、2000堂课时之上的,且侦听局最厉害的林姓“天兵神将”,也是花了3个月时间,而阿炳,还没有4天时间,就已经比肩林神将。

阿炳坐在机房找敌台的第一天,他坐了18个小时,抽了4包烟,直到敌台3部共51套频率,24天后,阿炳一个人找到了86部电台中的73部电台,1516套频率中的1309套频率,一个阿炳,独领风骚。

后来阿炳通过辨别报务员发报的手迹特点,找出了敌方剩下的15部电台,最终敌方107部电台、1861套频率全部被找到,不到1个月时间,阿炳不费吹灰之力地演绎了一场完美的“听风”盛宴,阿炳功不可没,成了701人人敬仰和敬畏的英雄。

阿炳,能听出狗的性别、血脉和年龄,能听出庄稼地里蝗虫成灾、能听出半夜三更小偷作祟、能听出住宅地基下沉、能听出谁家女人与他人厮混、能听出陆家堰300户人家近2000人的声音,更能听出从未接触过的专业性的莫尔斯密码,听风,听的是声音,更是世间万般事,谁又能说,耳不及眼!

所以当林小芳带着儿子回到701,他亦很快听出了孩子血液里流淌的血脉,孩子不是他的。

阿炳,身无一物,却唯独以耳著称,并立下丰功伟业,最终也因耳而凋落,可以说,一双异于常人的耳朵,是阿炳身体的器官,是阿炳与世沟通的唯一桥梁,是与阿炳朝夕相处、形影不离的“朋友”,是阿炳立于普通人之上的工具,更是导致阿炳惨死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

成于耳,亦累于耳,悲哉。

性格

安在天带阿炳到701后,侦听局吴局长等多数人都提出让阿炳马上进入到侦听工作,但安在天却以阿炳缺乏正常的理性和思辨力极力反对,他说:

在生活中,阿炳认定事情的方式和结果总是很简单,而且只要他认定的东西,是不可改变和怀疑的。这说明他很自信、很强大,但同时他又很脆弱,脆弱到了容不得任何质疑和对抗。当你和他发生对抗时,他除了自虐性的咆哮之外,没有任何抗拒和回旋的余地。

阿炳,是天才与严重智力缺陷,是强大与脆弱,是自信与自卑的融合体,是往返两种极端的、没有任何缓冲地带的自我者。

阿炳的这两种极端性格,在他遇到这两件事的反应中,足显。

安在天去陆家堰第一次见阿炳时,村里的一个万姓小孩考验、作弄阿炳,明明阿炳听出安在天不是陆家堰的人,可小孩却谎称安在天是他的叔叔,面对被质疑,阿炳很是坚决地否定是,并且很是生气,他咬牙切齿、近乎发疯地说: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你......你是骗子!你骗人!你骗我!你......你......你们万家的人都是骗子!都不是好东西!骗人的东西!骗子!骗子!......

阿炳骂着,脸色变得逐渐铁青,浑身跟抽风似的痉挛不已,当小孩子被强迫向阿炳道歉,众人像哄小孩一般地哄他吼,他才平复歇斯底的情绪。

安在天带阿炳到701初见首长,听到院里有两条狗在嬉闹,阿炳了然于安在天为了让他顺利留在701故意展露能力,阿炳很是笃定地说两条狗都是母狗,是一对母子,且两条狗一条七八岁,一条不到2岁。

但却被养狗的招待所的所长否定,所长很是肯定其中的一条小狗是雄性,阿炳再次失控: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你......骗我!你.......是个坏人......捉、捉弄我、一个瞎子,你......算什么东西!你......你、你是个坏人......

安在天赶紧出来一边安慰他,一边佯骂所长,阿炳的情绪才得以平复。

在这两件事中,可以明显看出阿炳身上的两种最明显,也相悖的性格特点。

固执的自信。自信于他的“听”,自信到从不允许任何人质疑他的能力的领域;极端的脆弱。但凡有人对他的耳朵提出些许否定和怀疑,他的反应远比正常人要更偏激,如果不能及时安抚下来,他会深陷执念而无法自拔,直到被重新认可。

且他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愤懑时,来来回回就是“你是骗子”、“你是坏人”......略显幼稚的言语,藏着一颗最不容易被玷污和质疑的偏执。

所以,阿炳在听出林小芳生下的儿子不是自己的时,他说林小芳是坏人、是骗子,如出一辙。

打击,如同天降巨石,砸出了他性格里的极端因子,而他并没有第一时间去找安在天寻求帮助或倾诉,反而是将自己一个人束缚在办公室里自我沦陷、自我挣扎,最终自我了结。

如阿炳这般极端的人,一旦走向偏执,他是没有退路,更没有前路的。

阿炳最终选择走向这条绝路,是他出身的自卑与局限、是他溶于骨血里的自信与自尊,是他性格里的极端与脆弱,凌驾在能力之上的事,他信手拈来,无法掌控的琐碎,他却力不能及,掌控与失控,造就了阿炳的悲剧。

阿炳死后,为了维护阿炳的名誉,阿炳的死因归于:工作中不慎触电身亡。

那个药房的山东人被开除,被安在天丢在了火车站。

之后,林小芳向安在天负荆请罪,她告诉安在天她怀上别人孩子的真相:

阿炳是没有性能力的,他认为,阿炳像个孩子一样的认为,只要跟老婆睡在一张床上,抱抱她、亲亲她,自己就会做父亲,他妈妈就会抱孙子。

林小芳怀孕后,再也没让那个山东人碰一下。

阿炳死后,林小芳离开了701来到了陆家堰,一直尽心地照顾阿炳的母亲,对于那个孩子,林小芳并未带在身边且对孩子的去向只字不提,直到1983年,阿炳的母亲因糖尿病引发心脏衰竭去世,在林小芳安葬完老人的当天,她就离开了陆家堰,从此下落不明。

照顾和安葬阿炳的母亲,以不配对孩子不管不问,是林小芳最后的忏悔和赎罪。

阿炳的死是一场悲剧。

可林小芳的一生,又何尝不是。

来源:用情写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