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绝密较量》导演刘江:强情节、高密度的谍战剧,要有落地感与真实感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5-06 10:06 2

摘要:国安题材电视剧《绝密较量》4月28日起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和爱奇艺播出,引发观众热议。中国视听大数据显示,该剧在CCTV1开播前三日收视率均破3%,稳居第一。这部由刘江执导的作品,以紧凑的节奏、复杂的剧情和现实主义风格,为观众呈现了一场“高密度”的当代谍战风暴。国

《绝密较量》导演刘江工作照

国安题材电视剧《绝密较量》4月28日起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和爱奇艺播出,引发观众热议。中国视听大数据显示,该剧在CCTV1开播前三日收视率均破3%,稳居第一。这部由刘江执导的作品,以紧凑的节奏、复杂的剧情和现实主义风格,为观众呈现了一场“高密度”的当代谍战风暴。国安题材+刘江执导成为本剧最大的看点。刘江曾凭借《黎明之前》等作品奠定其谍战题材的口碑基础。时隔十余年,刘江再度回归这一类型,带来了更具时代感、科技感与现实意义的《绝密较量》。围绕人物塑造、艺术表达以及国家安全意识等多个维度,中国艺术报记者专访了刘江,听他讲述创作这部作品背后的思考与挑战。

中国艺术报:从十多年前的谍战片《黎明之前》到今天的国安题材剧《绝密较量》,您觉得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哪些变了?哪些没变?

刘江:最大的区别在于时代背景的不同。《黎明之前》是民国谍战,而《绝密较量》是当代国安题材,这带来了三个层面的变化。一是质感上的变化。民国剧的历史背景距离当代观众较远,观众对于那个时代的生活方式、人物状态有一定疏离感;而当代剧发生在当下,任何细节稍有不实,观众就能立刻察觉。因此,当代谍战对于生活质感要求更高。二是技术手段的升级。《绝密较量》中融入了大量高科技元素,如远程拷贝、监控窃听等。相比过去的情报传递、密码破译等方式,现代间谍的手段更加隐蔽、复杂,也更具现实冲击力。三是社会意义的深化。当代谍战不仅延续了以往对无名英雄牺牲精神的歌颂,更强调国家安全意识和反间谍教育,贴近现实生活,具有更强的时代感和现实警示意义。

《绝密较量》剧照

但有一点始终未变,那就是信仰与奉献的精神内核。无论是“黎明之前”的地下党情报人员,还是当今的国安战士,他们对于国家利益的默默守护,他们的信仰、忠诚与牺牲精神,是我们永远要致敬的主题。

中国艺术报:在创作过程中,您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又是如何克服的?

刘江:创作这类题材最大的难点在于平衡保密与艺术表达之间的关系。拍摄中,国家安全部门全程参与了指导。我们在创作中既要尊重事实,又要进行艺术加工,要做到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想象也是完全基于现实基础。同时,像核电站、机场、高速公路等这些过去很难拍摄的场景,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得以顺利拍摄。

此外,特技效果和文戏表演都非常有挑战性。这部戏的特技量是一般作品的一倍以上,翼装飞行、水下潜泳、爆炸追逐等动作戏份,都是实景拍摄加特效合成完成的,在短时间完成这么多特技制作是巨大的挑战。

《绝密较量》剧照

文戏的创作也很有难度。比如张鲁一饰演的杨光、高圆圆饰演的赵亚苧身份极为复杂,都有两层甚至三层身份。演员需要完全吃透剧本,在表演中埋下伏笔,而不同的时间线所获得的信息不同,也要求在表演中有细节的处理。这对演员的理解力和控制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中国艺术报:您能否评价一下张鲁一和高圆圆的表演?

刘江:他们的表演均超出预期,展现了他们在人物塑造上的精准把握和专业素养。尤其是高圆圆,这次的角色与她本人性格相差很大,但她完成得非常好。张鲁一在理解剧本逻辑方面非常出色,这对演绎复杂的角色至关重要。剧中杨光、赵亚苧都有多重身份,在细节处理上要格外用心。而两位演员都非常重视对角色内在逻辑的思考,不是依赖技巧,而是真正深入角色内心,用情感打动观众。这一点特别可贵。

比如高圆圆饰演的赵亚苧,除了观众能看到的两层身份之外,第三层身份起初是很难察觉的,随着剧情的发展才会慢慢显现出来。这就要求演员不仅要表现出前两层身份的特点,还要巧妙地暗示第三层身份的存在。因此每个细节都需要精心设计,才能让观众随着后续剧情的发展有恍然大悟之感。

中国艺术报:电视剧一开篇就有诸多反转,比如伪装后厨的间谍跳楼、安保负责人中刀、中方谈判代表氰化物中毒、核专家孙老教授遇害……这些情节让观众对后续剧情充满好奇。这样的安排出于什么考虑?

刘江:伪装成后厨的间谍王小泉,表面上只是一个普通的厨师,但实际上被间谍组织利用;核研究专家孙老,在面对金钱诱惑时坚守底线,最终惨遭毒手……这些人物和情节的设置并非凭空想象,而是基于现实中的真实案例进行艺术处理。

《绝密较量》剧照

而这样的安排是为了展现一个核心理念:敌人强大,我方更强。正是在与强敌的斗争中,国安战士才更能展现出他们的非凡能力和坚定信念。剧中不仅展现了高科技手段的运用,如远程拷贝、监控窃听等,还呈现了许多惊心动魄的对抗场面,就是为了呈现一种强强对决的精彩。

为了增强戏剧张力,我们在剧本创作阶段就反复打磨每一个细节,力求让每个情节都经得起推敲。比如孙老遇害的案件,他实际上是被一种延时性的毒药所害,能够在一段时间后引发心脏骤停。这类高科技犯罪手法不仅增加了故事的紧张感,也反映了现实世界中的潜在威胁。

中国艺术报:现实题材创作是您特别擅长的领域,这次在《绝密较量》中有什么创新?

刘江:这次尝试将“现实主义”与“类型化叙事”相结合。虽然是一部强情节、高密度的谍战剧,但我们依然强调落地感与真实感。很多观众可能以为谍战剧就是悬疑、反转、打斗不断,其实真正打动人的,还是人物的真实性和故事的生活基础。

《绝密较量》剧照

在塑造人物方面,我们做了许多努力来强化现实质感。以田子薇这个角色为例,她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配角。在杨光安排田子薇一项技术筛查的重要任务时,她提出了要吃宵夜的要求,炸鸡、奶茶、汉堡和一些烤串,原本两天才能完成的艰难任务,最后压缩成了一天,在后面的剧情里也强化了田子薇这个特点。类似的还有杨光被母亲催婚等等。增加这些看似与主线无关的生活片段,目的就是让人物形象更鲜活、更接地气,也让国安干警不再是“神坛上的英雄”,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烦恼的普通人。只是这些普通人,选择了不平凡的人生道路。

《绝密较量》剧照

隐蔽战线的国安战士不能公开身份,他们默默坚守岗位,守护国家和人民的安全。《绝密较量》片尾曲《岁月静好》中的一句歌词“是有人替我们负重远航”,正是整部剧的精神写照。我们享受着和平与安宁的生活,是因为有人在看不见的地方承担风险、付出代价。

《绝密较量》剧照

《绝密较量》虽然是一部类型化的国安题材剧,但我们始终没有放弃现实主义的底色。希望在紧张刺激的剧情之外,也能让观众感受到生活的真实、人物的温度。

中国艺术报:通过拍摄《绝密较量》,您对国家安全有哪些深刻的体会?

刘江:最大的体会就是国家安全不仅是党和政府的事,更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很多人不了解国安工作的具体内容,也不清楚一些日常行为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比如剧中呈现的一个情节——旅游公司以办理出游为由,出借游客身份证件获利,这种行为看似“普通”,实则背后可能隐藏着重大犯罪风险。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桥段提醒大家,国家安全并不遥远,它就藏在你我身边的小事里,也希望能通过这部剧唤醒公众的安全意识,让大家意识到国家安全就在身边,每个人都应该成为国家安全的守护者。

中国艺术报记者 丁薇

来源:中国美术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