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命而生》:杜湘东为什么放弃当刑警的机会?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5-05 20:59 1

摘要:他的志向是当一名刑警,去街上抓坏人,去破大案要案。他在警校学的是刑侦,成绩优异。他不想当管教,整天巡视犯人的吃喝拉撒,乏味得很。

刑警队里的关系盘根错节,有能力的调走了,没能力的却得到了晋升。

杜湘东到巴南市第一看守所报到时,所长看着他的成绩单,忍不住叹息:“屈才了。”

杜湘东的各项考核成绩,从来都是全队前三名,他在省级比赛中,擒拿格斗拿过名次。

他的志向是当一名刑警,去街上抓坏人,去破大案要案。他在警校学的是刑侦,成绩优异。他不想当管教,整天巡视犯人的吃喝拉撒,乏味得很。

他和所长谈,他要调走。所长不舍得放走这个唯一的大学生,便采用了“拖字诀”。他对年轻人说:“刚来就调走,别人会认为你不踏实。干满三年再说。”

杜管教觉得所长这样说,是承认了他受到不公正待遇,就不好意思再要求什么了,于是回去继续认真工作。

陆川导演的《借命而生》,描述了学霸杜湘东高素质、负责任和尽心工作的良好品格。他骨子里的刻苦和不服输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同时映衬出无能者的苍白和愚蠢。

1. 比不上有门路的差生

杜湘东的同学徐胖子,体能考核从来没达标过;到了案情分析环节,只要被害人中有女的,他都判定为情杀。

徐胖子的舅舅是警校的政治部主任,他就分去了治安科管扫黄,算是“人尽其才”。

另一位同学张向阳在市局当刑警,每回来送犯人,都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临走时常叮嘱:“哥们儿好不容易把人抓进来,你们可得看好了啊!”

同学聚会,那些当刑警的话题,围绕着最近又破了哪些大案要案,受过伤的也总不忘记撩起衣服展示他的“英雄印记”。

看着他们嘚瑟的样子,杜湘东不以为然。他要是在他们的位置上,指定会把一切处理得板板正正,不会像他们那样顾头顾不了腚。

这一天,喇叭里叫他去接人。他来到一楼,见是张向阳站在门外,他转身向回走,被张叫住了。

2. 印象深刻的两个新人

他和张向阳暗中一直较劲,都是不服输的人。

毕业分配,张向阳到市局当刑警;杜湘东来到看守所当管教,看守所地处偏远,进城要骑三个小时车。

这次张向阳送过来两个年轻人,填交接单时,杜湘东的钢笔不出水了,张向阳把自己兜里的钢笔扔给他。

钢笔上烫着“警校一等奖”的金字,张向阳就是这样,只要找到个缝,他都要挤进去炫耀炫耀自己的优越感,杜湘东特别讨厌他这一点。

他故意没把笔还给张向阳,趁对方看不见时给撅坏了。

两个年轻人是六机厂的工人徐文国和姚斌彬,因盗窃罪被逮捕。他们有技术,帮所里修好了设备,帮杜管教修好了录音机。

隔了两天,张向阳过来专门嘱咐杜湘东,要留心看管这两个人,六机厂的命案确定是他们干的。

3. 注意观察过程的直觉

杜管教是刑侦专业的高材生,他留意观察这两个新人的行为举止,仔细辨别他们的言行。

张向阳带着手下,来到看守所,就杀人案对徐文国和姚斌彬进行了审讯,杜湘东违反规定对审讯进行了部分旁听。

他了解了案情之后,认为几个环节有疑点,可张向阳觉得他多管闲事,对他的说法不屑一顾。

杜湘东下班后,骑车来到六机厂家属楼进行调查,目击者陈素娥说,她看到李超倒下后,还在向前爬。

他马上意识到当时被害人没死。这时保卫科科长刘广才带人赶到,把他强行“请”了出去。

杜湘东继续调查,他在没资源没人手的情况下,一边完成本职工作,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去找那些疑点的真相。

还没等杜湘东调查清楚,发生了地震,张向阳带车过来,要把两个重大嫌疑人转到别处,杜湘东随车去办交接。

途中囚车和一辆大货车相撞,押解人员昏迷,两个嫌疑人逃跑了,姚斌彬拿走了张向阳的配枪。

4. 驱散不了内心的憋屈

车上其余的人中,杜湘东最先从昏迷中醒过来,他喊不醒张向阳,便一个人追了出去。

姚斌彬和徐文国分头跑,杜湘东朝姚斌彬的方向追。

用枪指着杜湘东时,姚斌彬很纠结,他不想回到牢房里,那不是他待的地方。

他没有杀人,但是一时半会说不清楚。如果他开枪打死杜管教,他就真有人命在身;如果他不开枪,回牢里不一定能洗清冤屈。

姚斌彬大声地让徐文国快跑,别回来!他跟着杜管教回到看守所。

张向阳认为姚斌彬案人赃俱获,有陈素娥的证言,按判定姚斌彬故意杀人结案,法院判决时加上姚盗窃,逃脱,抢夺枪支,数罪并罚,判处死刑,执行了枪决。

徐文国是姚妈妈的干儿子,把斌彬当作亲弟弟。斌彬入殓那天,徐文国偷偷回来了。

5. 两次带头抓捕徐文国

杜湘东根据蛛丝马迹,察觉到徐文国去见姚妈妈。他通知张向阳带队去抓捕,杜先追进林子里,接近了徐。

不过徐文国早有准备,他用棍子把杜打昏,拿走了他的警官证,这也成了杜湘东的心病。

第二天,在老家养病的陈素娥被勒死了,现场有徐文国的指纹。

杜湘东时刻留意家属楼周围的情况。又过了一年半,杜湘东看到寄给姚妈妈的3000元汇款单。

汇款地址是沐同县,那里有很多煤矿,汇款人王红兵。杜意识到对方很可能是徐文国。

杜湘东告知张向阳,又和所长请了事假,赶赴沐同县。

张向阳派刑警夏米配合杜湘东,杜和夏一步步从多个私人矿主那里找到化名王红兵的徐文国的线索,张向阳接到夏米的报信,也带着人赶到了。

6. 没想到真凶另有其人

于此同时,杀死李超真正的凶手刘广才,指使刚出狱的郑三闯带着人去干掉徐文国,几个人和徐文国一起来到矿井下。

在矿洞里,他们激烈地打斗,期间将支撑木撞倒,引起塌方,入口被堵死,郑三闯受伤。

徐文国知道另一处出口,郑三闯哀求他救自己出去,徐文国问谁派他来的,郑说出刘广才。

徐文国和秋虎架着郑三闯,带领另外32人走出了矿洞。

徐文国安置了大家,听到警笛鸣叫的声音,他返回矿洞。

警方赶到,杜湘东发现了郑三闯,夏米进矿洞去追徐文国,发生了瓦斯爆炸,夏米牺牲。

郑三闯交代了事情的原委,刘广才落网。

刘广才坦白了他杀死李超的前因后果,如何嫁祸给姚斌彬;他承认陈素娥也是他勒死的。

7. 苏队扛下了所有责任

刑警队开会,谈论姚斌彬被冤枉的案子,姚斌彬主观上没有杀人的故意,是刘广才暗中用真枪换掉了姚斌彬的假枪。

按理说,直接责任人是张向阳,案子从头到尾都是他负责的,杜湘东提醒他有疑点,他根本没当回事。

苏队将责任全揽在自己肩上,他离开刑警队,临走时为杜湘东要到一个调入刑警队的名额。

苏队长清清楚楚,这个案子能破,完全依赖杜湘东的推动。只要是有预谋作案,稍微复杂一点,张向阳的脑子就跟不上趟。

张向阳,人不坏,就是能力差。可是出了问题,没法追究他的责任,因为他的背景强大。

杜湘东是个孤儿,因为没有背景,即使成绩优异,还是被分到了偏远的看守所。

他对这个案子的跟进,属于不务正业,所以他有线索,不得不请事假去煤矿调查。他查案没有正当理由,既没有帮手,也没有可以利用的资源。

而负责破案的张向阳,有人手有武器有资源,却把案子办成这个样子——不该死的人死了好几个。

8. 杜湘东放弃了当刑警

杜湘东去煤矿五天,新婚妻子刘芬芳因为自己在家,夜里突然大出血,没有及时送医,不幸离世。

杜湘东一个人在喝闷酒,张向阳来了,挨着他坐下来。

张告诉他姚斌彬案的错判,走国家赔偿了;办案不力的责任,苏队全扛下了;夏米牺牲,按烈士批下来了。

他拿出了表格,只要杜湘东签个字,下周一就可以去刑警队报道了。

当刑警是杜湘东一直梦寐以求的,可是识才的苏队长离开了刑警队,草包张向阳却晋升为队长。

杜湘东太了解他了,自己真要成了张向阳的手下,不用太久一定会憋闷死。

姚斌彬案要是交给杜湘东办,早就利利索索查清楚了。姚斌彬不会被判死刑,陈素娥不会被杀,夏米不会牺牲,刘芬芳更不会死!

这一切,都是张向阳办案不力造成的。人死不能复生,死者的家人承受着本不应该承受的悲痛。

结语

见张向阳一脸无辜地倒满酒,要和自己干杯,杜湘东气得掀翻了桌子,他捶打这个误事还感觉良好的蠢才。

他感到窒息,于是拼命地大喊:“啊!啊!!!”

他起身说:“回家,刘芬芳还在家等我呢!”

张向阳茫然地看着杜湘东的背影,他不明白杜为什么发那么大火。他也不清楚,这个案子,他仍然在被罪犯牵着鼻子走……

品味别人的故事,领悟自己的人生,下期更精彩!

来源:美女爱洗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