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和一个小伙伴聊到《白鹿原》,对方说记忆最深刻的就是田小娥,人漂亮,但却以悲剧结尾。
和一个小伙伴聊到《白鹿原》,对方说记忆最深刻的就是田小娥,人漂亮,但却以悲剧结尾。
她的一生,历经四个男人,而这些男人也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了她的命运。
这个角色深刻揭示了在封建礼教下的女性生存困境与情感挣扎。
“风情万种的田小娥至死都不知道,在窑洞里和她互相慰藉的白孝文,是她4个男人中对她最好的。”
01
郭举人:封建礼教的压迫者
田小娥的第一个男人,是被父亲卖去做小妾的郭举人。
他年事已高,买田小娥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并将她视为延年益寿的工具。
除了履行妾室的义务,田小娥还被迫进行一些荒诞的养生仪式,比如用身体泡枣给郭举人吃。
在这里,她身心受挫,过着没有尊严的日子。
郭举人代表了封建礼教下的权威与压迫,他让田小娥深刻体会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卑微地位。
同时,这段关系也揭示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与摧残,启示我们应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性别歧视与压迫,尊重每个人的尊严与权利。
即使在现代社会,也有不少性别歧视与压迫,比如不少男性在婚恋市场上明确要求要找一个贤惠的妻子,既要兼顾家庭,又要分担经济压力。
这个社会,多是女人需要面对家庭与事业的平衡,而男性则不需要。这也导致不少女性在家庭责任与职业发展之间疲于奔命。
特别是在没有足够社会支持体系的情况下,女性往往被迫牺牲职业机会以照顾家庭。
02
黑娃:短暂爱情的给予者
在郭举人家中,田小娥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爱人——黑娃。
他年轻又热情,浑身散发着男性荷尔蒙,还对田小娥充满了爱意与同情。
于是,田小娥爱上了黑娃,并与之一起逃了郭举人家,并回到了黑娃所在的白鹿原上。
但是村里的族长不让田小娥入族谱,故这两人就在白鹿村外的破窑洞里过上了自己简单而幸福的生活。
可惜好景不长,为了维持两人的生计,黑娃外出闯荡,留下田小娥一个独自面对村里的流言蜚语与艰难生活。
不可否认的是,黑娃给予了田小娥短暂的温暖与爱情,但他的离开也让田小娥陷入了更深的孤独与绝望。
这一段感情所展示的是,爱情虽然美好,但却难抵现实的残酷。我们在追求爱情的同时,也要学会独立与坚强,否则生活的种种挑战会令女性堕入万劫不复之境。
这放在现实中便是爱情与面包的抉择,正如网上的流行语,“我搬着砖就无法抱你,放下砖却无法养你。”
一个女性若想活得好,且拥有美好的爱情,最好自己能经济独立,这样不论对方在不在身边,自己都不惧生活。
03
鹿子霖:权力欲望的利用者
田小娥的第三个男人是白鹿原上的权势人物——鹿子霖。白鹿原上有两大家族,白家和鹿家,而鹿子霖则是后者的掌门人。
他利用田小娥独身一人在原上的无助,以及对黑娃的思念,用救黑娃为诱饵,诱使田小娥与其发生关系。
这促使着田小娥走向死亡,因为鹿子霖将其视为报复白家的工具,教唆其去勾引白孝文,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悲剧。
鹿子霖代表了权力与欲望的化身,他利用田小娥的弱小与无助,满足自己的私欲与野心。
这段关系揭示了权力对人性的腐蚀与扭曲,以及人性在权力面前的脆弱与不堪。
它启示我们,要警惕权力的滥用与欲望的膨胀,坚守道德底线,尊重他人的尊严与权利。
这一点在现实中也有许多,不少刚出社会的年轻姑娘被有钱有权的男人骗,后又被抛弃。
一个女性,想要避免被人利用或被骗,则需自己有所辨别,以看清眼前人是人是鬼。
04
白孝文:情感慰藉的给予者与精神救赎者
田小娥的最后一个男人是白孝文,也是白鹿原上族长白嘉轩的长子。
他本是一个在封建礼教下成长的循规蹈矩的青年,却在遇到田小娥后导致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为了田小娥,他与自己的家庭决裂,还放弃了组长继承人的身份与家业,只为能与其在一起。
在田小娥最艰难的时期,是他给了其充分的理解与支持,还有物质帮助,是她生命中真正的情感慰藉者。
不得不说,白孝文对田小娥的感情是真挚而深沉的,他愿意为了田小娥放弃一切。他的这种牺牲精神在封建礼教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他们的故事以悲剧结尾,但白孝文的存在却在田小娥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感受到了温暖与爱。
这向我们展示了,爱情是超越世俗与偏见的,它能够激发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
另外,它也提醒我们,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要勇于面对现实与挑战,坚守内心的信念与追求。
写在最后
田小娥与四个男人的情感纠葛,是她悲剧性人生的缩影。
最后只有白孝文,她主动勾引的这个男人,却是对她最好的。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论处于什么时代下,靠他人都是靠不住的,唯有自己立起来,才能带来新生与美好。
爱情可以追求,但也要做好准备以应对生活所带来的挑战,并坚守本心。否则生活不仅不会如你所愿,还会让你疲于奔命。
来源:剧集追踪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