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乘风2025》二公“本草纲目”的练习室,琼瑶剧里那个骄傲的“紫菱”陈德容,因为跳舞不断崩溃:“我乱了,跟不上……”
《乘风2025》二公“本草纲目”的练习室,琼瑶剧里那个骄傲的“紫菱”陈德容,因为跳舞不断崩溃:“我乱了,跟不上……”
队友越花式安慰,她越加抵触;
直到淡淡老师轻声细语的几句话,竟让她强忍的眼泪唰地掉下来:“老师的话,让我感受到安慰。”
那些真正厉害的女子,都有一个共性——她让你感受到:“这人,懂我!”
1.倾听 . 看见
当人被情绪淹没时,大脑的理性决策区域往往会关闭,任何建议不过是徒劳无益。
正如陈德容在面对舞蹈的困境时,队友吴宣仪和Vava张开双臂,急于安慰:“我多抽点时间陪姐姐一起练!”然而她的抗拒更加明显,身体不自觉地往后退。
“我长这么大,没有碰过这种事。我不愿成为被注意的人,要这样被你们帮助,我感觉很困难。”
淡淡老师并不急于开口评价,而是耐心地退到一旁,仔细观察她的肢体语言——退缩、抱臂、眼眶泛红。
陈德容哽咽道:“我很不喜欢,也没法面对这种不被理解的感觉。我又必须把事情完成,我该怎么办……”
此时的淡淡老师一声不吭,静静地倾听她的表达,通过沉默突破了“帮助就等于纠正”的误区。
情绪崩溃时,倾听比说教更有效。因为语言本身就有疗愈的力量。当痛苦被完整地表达出来,大脑便自发整理这份混乱的体验,情绪逐渐放松,理性也开始回归。
很多人误以为,帮助情绪低落的人就是要给她解决方案;但她真正需要的,并非答案,而是能看见她、陪伴她、且不评判她的人。
正如《爱战士》的作者格伦农·道尔所说:“We don’t need to save her. We need to witness her. 我们需要停止拯救,开始见证。”
“拯救”是俯视,“见证”才是平视,是一种尊重。
真正“懂你”的女子,能看见并允许你安全地做个情绪完整的人——展示无助、软弱、崩溃......
那一刻,你的情绪终于能够着陆,这是你内心重启的起点。
2. 共情 . 破局
对骄傲者而言,“承认无能”比失败更痛苦。
陈德容年少成名,演艺事业一帆风顺。从小习惯于被仰望的她,面对跳舞挑战,需要接受帮助,是伤自尊的。
她哭着说:“我可能真的做不到,可是又不想要承认自己不能胜任……”
淡淡老师走上前回应她:“唱跳是种形式,其实表达的是女性精神。我们是去挑战她的精神。”
这句话精准击中了陈德容的内心。因为她崩溃的核心,不是“跳不好”本身,而是“跳不好 = 丢脸 = 拖后腿”。
琼瑶剧御用女主,现在却变成团队短板,这种落差让陈德容根本没法接受“无能的自己”。
淡淡老师将“跳舞”转化为“精神的挑战”,降低了她的心理预期,也化解了她的完美执念。
“浪姐舞台不是给专业歌手和舞者设计的,我们对他们的要求更严格,因为他们很清楚自己做得比普通人更好;
老天给他们赏了这碗饭,就好像看不到他们的努力了。但您一点点努力,就会被发现。”淡淡老师接着破局。
此前,陈德容将自己和队员吴宣仪和Vava放在一起比较。她发现无论如何努力,在唱跳方面都无法达到同样的水平。
吴宣仪安慰她:“跟音乐多练就行!”其潜台词让人理解为:“你只是练得不够,练够就能做好”。结果,陈德容压力更大,觉得自己“怎么练都追不上”。
这令她非常绝望,所以她那么抗拒,感觉孤独。
而淡淡老师通过否定专业标准,让陈德容从“我必须像她们一样专业”的焦虑中解脱出来,卸下心中的偶像包袱。
心理治疗师哈丽雅特·勒纳(Harriet Lerner)在《愤怒的舞蹈》中写道:“只有当我们的情绪被承认时,我们才会开始真正地松动和改变。”
当一个人说“我做不到”,不一定在逃避,而是在求救:“我怕让别人失望”。
真正“懂你”的女子,承认你的感受是真实合理的,并不急于改变你,而是给你理解与空间,帮你破解情绪背后的可能性。
她让你感觉安心,因为她的态度传达了:“我在这里,我理解你”——这才是真正打动人的力量。
3. 重构 . 赋能
当一个人处于低谷时,周围的劝说,如“你可以的”,这种急于推动只会让无力感加重。
所以,见到陈德容的情绪有所松弛,淡淡老师接着说:
“如果您比你挑战你喜欢的东西,再多付出那么一点点努力,你都会被看到。最终,我们不会挑剔那个舞台,甚至会被你感动。”
其高明之处在于,淡淡老师没引导陈德容“怎么跳得更好”,而是共情天赋者的困境,利用对比优势,去反向消除自卑感。
她既不否认陈德容的不足,但通过对比专业者的隐形压力,又让陈德容觉得“我的努力更显眼”,相当于重构了一个游戏规则:
从“我跳不好 = 丢脸”,转向了新焦点:“我敢挑战不擅长的事 = 值得尊重”。
淡淡老师接着说:“你不需要喜欢唱跳,这辈子都不跳也没问题。但这一次,我们试着用别人的语言、别人的舒适区,挑战自己的不舒适。”
这种回应,用了种非常厉害的心理机制:赋予了一个期限自由。
人对“永久性任务”会恐惧,比如“我永远跳不好”。但如果说接受短期实验,“就试这一次”,压力和恐惧瞬间降低。
陈德容从孤独绝望的境地中走了出来,马上感到轻松:“老师讲的话,有打动到我。在这之前没有过。”
尽管动作依然笨拙,但陈德容在三公舞台上,眼神却充满光芒。最终,她所在小组凭借《向云端》获得了同组第一的好成绩,顺利晋级。
如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在她的畅销书《终身成长》中所说:“不要赞美聪明,要赞美努力、策略和进步。”
我们以为低谷中的人需要的,是一句“你一定可以”。
其实,她更需要的是看见、理解、支持,是背后不急于推波助澜的包容。
真正“懂你”的女子,不是急于把人拽出深渊,而是陪你找到绳索,赋予你勇气爬出深渊,向光而行。
会说话,是一种才能;能“懂你”,是一种修养。
淡淡老师的出现,无疑是《浪姐6》最明智的决定。她没有喧哗的存在感,却有令人安定的温度。
她代表的是女性之间更深层次的连接方式——不是比较,不是审视,而是懂得。
“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有的在浪尖,有的在海底,唯有懂你的人,才不会嘲笑你的眼泪。
在她面前,你不需伪装,不用逞强,不必完美。她懂你的言外之意,也懂你的欲言又止。
这样的女生,自带光芒!
来源:峡谷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