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端了!观众苦刘诗诗式演技久矣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5-04 03:25 2

摘要:这部剧改编自国产动漫《狐妖小红娘》竹叶篇,开播前,刘诗诗曾被网友评为天选淮竹,开播后,主演却喜提“端王妃”称号。

她见daily2025年05月03日 16:29湖北听全文

近期,刘诗诗、张云龙主演的《淮水竹亭》在一片期待中开播,却以#淮水竹亭难看#的词条引爆热搜。

这部剧改编自国产动漫《狐妖小红娘》竹叶篇,开播前,刘诗诗曾被网友评为天选淮竹,开播后,主演却喜提“端王妃”称号。

从“天选古人”到“面瘫木偶”,这场翻车事件背后,不仅是一个演员的困境,更折射出内娱影视行业亟待突破的深层危机。

01 从“天选淮竹”到“AI演技”,一场古典审美的溃败

开播前,《淮水竹亭》的定妆照曾让观众惊呼“刘诗诗就是东方淮竹本竹”。

她的天鹅颈、竹笛绿衣与工笔画般的仪态,完美契合了漫画中清冷破碎的古典美人设定。

然而剧集播出后,观众发现“美则美矣,毫无灵魂”。

刘诗诗仿佛被封印在“优雅”的模具中,连悲伤时都保持着“下颌线45度上扬”的标准姿态,被网友调侃为和杨洋一起打包送去拍“颈椎复健广告”。

这种“端妃式”表演在剧中比比皆是:面对妹妹被挟持时眼神空洞如观Excel表格,与男主互动时僵硬如“被威亚吊着的竹子”。

观众发现,她的表演已陷入程式化泥潭:清冷人设≠面瘫,隐忍克制≠情绪真空。

正如网友所言:“捂住她的下半张脸,那双眼睛传递的情绪还不如AI生成的脸谱”。

02 85花集体困局:舒适区陷阱与转型焦虑

刘诗诗的困境并非个案。同期85花中,杨幂在《哈尔滨1944》因“瞪眼式谍战”被群嘲,去年播出的《狐妖小红娘》月红篇更是被网友戏称为狐妖老红娘。

她们曾凭借古偶赛道崛起,却在中年遭遇市场反噬。

究其根源,是资本对“流量+IP”模式的路径依赖:剧组用十级磨皮滤镜掩盖演员疲惫,用套路化剧本消解角色深度,最终将演员异化为“美丽工具人”。

这种工业化生产催生了诡异的表演悖论:刘诗诗在《流金岁月》中尚能演绎职场女性的细腻层次,却在古偶剧中退化至“眼神失焦”。

当观众开始追捧《无忧渡》中“木偶人女配的鲜活演技”时,仍在舒适区打转的85花们,自然成为“演技洼地”的活靶子。

03 配角上桌时代:观众审美觉醒与行业价值重构

《淮水竹亭》的舆论场呈现鲜明对比:

沈月凭借“挑眉撇嘴”的灵动表演好感度达78%

孟子义以“鲜活感”碾压女主

侯明昊的“美强惨”配角甚至成为观众意难平。这印证了当下“配角上桌”的观剧趋势——观众不再迷信主角光环,转而用“显微镜”审视演技颗粒度。

这种审美觉醒倒逼行业价值重构。数据显示,2024年现实主义题材剧集市场份额增长23%,而古偶剧收视率同比下降15%。

当市场开始奖励《风吹半夏》中赵丽颖的“市井烟尘气”,惩罚《淮水竹亭》的“AI演技”时,流量明星的护城河正在崩塌。

04 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演员?

《淮水竹亭》的翻车,本质是一场古典审美与现代观剧需求的激烈碰撞。当观众开始用“含真人脑浆”形容鲜活演技,用“带薪摸鱼看剧”解构观剧体验时,影视行业必须意识到:观众要的不再是工笔画美人,而是能投射情感共鸣的“活人”。

这不仅是刘诗诗们的个人危机,更是行业的集体警示。当资本仍沉迷于“流量+IP”的续命游戏,当剧组用滤镜磨平演员的皱纹与情绪,当表演沦为“端着脖子读台词”的技术活,我们失去的不仅是好剧,更是对“人”的感知力。或许正如网友所言:“真正的演技不在磨皮滤镜里,而在生活的褶皱中。”

刘诗诗们能否破茧重生,取决于她们何时放下“天鹅颈”的偶像包袱,让角色灵魂穿透完美皮囊。而行业的未来,则在于能否挣脱工业化糖精的桎梏,重新找回讲述“人”的故事的勇气。这场转型之痛,终将决定谁能在时代的浪潮中站稳脚跟。

来源:小鱼视频娱乐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