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少有人拍元朝的电视剧?导演:并非不想拍,而是不敢拍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5-04 22:00 2

摘要: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之一,它的存在感似乎一直以来都比较低。最近十多年来,各个王朝的影视剧作品层出不穷,尤其是清朝题材剧居多。同样都是我国少数民族建立起的王朝,为何差距会如此之大?细数下来,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历史剧几乎都有,唯独元朝主题的格外少。分析

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之一,它的存在感似乎一直以来都比较低。最近十多年来,各个王朝的影视剧作品层出不穷,尤其是清朝题材剧居多。同样都是我国少数民族建立起的王朝,为何差距会如此之大?细数下来,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历史剧几乎都有,唯独元朝主题的格外少。分析其原因,大概有三个方面,可能要考虑到历史、文化、市场方面的因素。

元朝是由少数民族之一的蒙古族建立起来的,是我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汉族建立的朝代如唐、宋、明、清等更常被影视剧采用,这可能与主流观众的认同感有关。拍摄元朝题材可能会涉及到复杂的民族关系,尤其是在当前强调民族团结的背景下,如何处理元朝统治者和汉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敏感问题,稍有不慎可能会引发争议。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读者持反对意见,或许会列举《倚天屠龙记》、《成吉思汗》等作品。从时间概念来看,第一部作品的背景处于元末时期,并且题材属于武侠类;第二部作品严格意义上讲的是蒙古帝国的故事,元朝是由其孙子铁木真建立的。

再者,有关元朝的历史记录相对其它朝代较少,并且大部分的历史资料都源于后来的明朝编纂,可能会存在历史偏见或不完整的情况。如果要将元史内容改编为电视剧,这对编剧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需要更多的历史考证工作,同时也可能缺乏足够的素材来构建丰富的故事情节。

同时,元朝历经共97年,皇帝却有11位之多,说明其皇位更替极为频繁,岂能一个“乱”字来概括!相比之下,明清时期有大量的文献和民间故事可供参考,创作起来更为容易。

然后,元朝的文化特色与中原传统有较大差异。拍摄影视剧需要呈现独特的服饰、建筑、习俗等各种元素,这对制作团队的要求较高,成本也会相应增加。例如,蒙古族的服装、游牧生活的场景搭建都需要专门的研究和设计,可能不如其他朝代的元素容易复制或借用现有的资源。如果依赖新技术,所呈现出来的场景又会太过于虚假,很容易让人出戏。

最为重要的是,影视剧拍摄几乎都需要考虑市场问题,市场接受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大部分观众可能更熟悉和喜爱那些已经被多次演绎的朝代,如汉朝、三国、唐朝、明朝等,这些朝代的故事经过多次改编,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观众群体。而元朝题材相对陌生,制作方可能会担心收视率或票房不如预期,从而选择更为保险的题材。

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熟知元朝历史的读者们可能了解,元朝作为蒙古族建立的政权,其统治期间涉及复杂的民族关系。在当代强调民族团结的语境下,如何平衡历史真实性与民族情感成为创作难点。例如,元朝推行的“四等人制”(蒙古、色目、汉人、南人)若直接呈现,可能引发争议;而过度美化统治政策又易被批“历史虚无主义”。制作方往往选择回避此类敏感议题。

根据网络上的影视大数据显示,历史剧观众更倾向选择认知度高的朝代:清宫剧占市场份额42%,唐剧占23%,而元剧不足3%。投资方评估元朝题材时,需面对观众陌生感带来的潜在风险。其实并不是没有导演尝试过拍摄元朝题材作品,例如2013年《建元风云》(忽必烈传奇)投资1.2亿,并且由胡军、吴樾、佘诗曼、吕良伟等一众明星出演,收视率却仅有0.38%,远不及同时期的清宫剧《甄嬛传》。

同时,我国的影视剧作品审查也是极为严格,历史剧中明确要求的“促进民族团结”审查条款,使得涉及民族冲突的情节需谨慎处理。2018年筹备的《大都赋》,因涉及元朝的官民矛盾,剧本历经23次修改仍未过审,最终只能承担亏损2.6亿撤资。综合多种因素下,各大导演们也很无奈,表示:并非不想拍元朝剧,而是根本不敢拍摄,已经有前车之鉴。

对此,大家有何看法?

来源:百晓生人物纪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