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朝中无人莫做官”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4-29 16:38 1

摘要:初看《人民的名义》,人人都在骂祁同伟,为了往上爬不惜哭坟挖地,为了权利不择手段;最近再看《人民的名义》时,网上就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的人逐渐开始理解祁同伟,甚至想要成为祁同伟。当祁同伟意识到努力和英雄身份在背景面前一文不值和“朝中无人莫做官”,不得不向权力和命

初看《人民的名义》,人人都在骂祁同伟,为了往上爬不惜哭坟挖地,为了权利不择手段;最近再看《人民的名义》时,网上就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的人逐渐开始理解祁同伟,甚至想要成为祁同伟。当祁同伟意识到努力和英雄身份在背景面前一文不值和“朝中无人莫做官”,不得不向权力和命运低头,重回大学向“官二代”的女儿梁璐跪地求婚,正式进入权力的游戏。因此有部分网友才会戏谑“要是我是祁同伟,我早就跪地向梁璐求婚了”“我要是能当上公安厅厅长,我能让我们村的狗当上警犬”。可是,现实果真如此吗?

《人民的名义》最黑色幽默的地方,在于让无数观众在祁同伟的跪舔、钻营、堕落里,照见了自己对权力潜规则又恨又馋的矛盾心理。作为在社会中摸爬滚打多年的打工人,我见过太多把 "朝中无人莫做官" 奉为圭臬的聪明人 —— 他们一边在民主生活会上痛斥官僚主义,一边在领导办公室门口排队送土特产;一边转发 "佛系公务员" 文章,一边熬夜研究领导讲话里的 "晋升密码"。官场的荒诞,从来不是某个人的悲剧,而是一场集体参演的黑色喜剧。

寒门贵子祁同伟跪在汉大操场求婚的姿势,完美诠释了官场 "投名状经济学"—— 用婚姻做质押,向权力庄家换取入场券。这和现实中某些地方的 "站队文化" 如出一辙:想进步?先选边站,给领导当 "嫡系" 比靠努力考试当英雄还重要。《公务员法》里写的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在某些单位成了挂在墙上的行为艺术,真正流通的货币是 "会不会讨好领导" 和 "酒桌敬酒排位顺序"。

祁同伟名校毕业却被发配乡镇司法所,这种 “学历贬值” 在现实中屡见不鲜。当基层公务员自嘲 “写材料的不如端茶的”,当易学习扎根二十年不如领导一句话的提拔,背后暴露的是晋升机制中难以根除的隐性门槛。这种 "实绩贬值、关系增值" 的逆淘汰,把《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变成了权力传销的话术 —— 嘴上喊着 "德才兼备",暗处搞着 "圈子优先"。某位落马局长在双规时说的大实话最扎心:"不加入圈子,你连犯错的资格都没有。

但是法律人看得明白:《公务员法》第 59 条禁止的 “不正当手段”,与《刑法》第 388 条规定的 “斡旋受贿罪”,往往只有一线之隔。人们痛恨潜规则,却又在机会面前难以克制伸手的冲动 —— 可法律从来不会因为 “情有可原” 就网开一面。

侯亮平能在汉东翻江倒海,被解读为 "有尚方宝剑",这恰恰暴露了一个残酷现实:当正常监督渠道被 "地头蛇" 堵死,只能靠 "空降钦差" 打破僵局。现实中多少基层干部想做事却寸步难行 —— 想整治违建?开发商递来领导批条;想清查账目?财务科说 "等分管领导发话"。《监察法》赋予的监督权,在 "领导批示大于法条" 的潜规则里,成了纸糊的盾牌。

更值得警醒的是 "合规性腐败"—— 项目招标走全套流程,却提前把参数写成某企业的定制款;干部选拔搞民主测评,却在会前打好 "招呼"。这种把违法行为包装成 "程序正义" 的操作,比祁同伟直接收钱更可怕:它让《政府采购法》《选举法》变成了权力化妆师,把丑事做得合规合法。

三、普通公务员的生存技巧:在 "跪舔" 与 "躺平" 之间寻找法律平衡点

现在年轻公务员和国企职员流行两个极端:要么学祁同伟把 "奋斗" 异化为 "斗关系",陪领导喝酒打牌到凌晨三点半;要么摆烂成 "体制内巨婴",口头禅是 "反正升不上去,不如混退休"。但真相是,这两种活法都在给官场荒诞剧当群演 —— 前者把自己变成权力的耗材,后者把岗位变成人生的养老院。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里写的 "玩忽职守" 和 "滥用职权",像两根绳子悬在头顶:干多了容易踩线,干少了等着挨批。某位基层股长的自嘲最经典:"写材料要学领导讲话风格,搞接待要记领导夫人属相,办个案子要猜领导心里想法 —— 这哪是当公务员,分明是给权力当 AI 秘书。"

律师的毒舌忠告:不是要不要当祁同伟,是如何不被碾成炮灰

作为天天和卷宗打交道的法律人,实在看不惯有人把官场当江湖

你需要做好以下几点,警钟长鸣:

1.做事留痕比拍马屁靠谱

领导让你办的事,能走流程就别口头答应,微信留个记录,纸质文件签个字 —— 将来出了事,这就是你的 "免罪金牌";

2.拒绝错误指令不丢人

领导让你干违法的事,直接说 "这不符合《公务员法》规定",别怕得罪人,真出了事没人会保你,法律可不管你是不是 "嫡系";

3.接受自己的天花板:40 岁当不上处级很正常,毕竟全国 90% 的公务员终其一生都是科级,但至少你不会像祁同伟那样,走上权力的极端饮弹自尽。

官场最吊诡的地方在于:人人骂潜规则,人人又离不开潜规则。祁同伟的悲剧不是个人奋斗的失败,而是把封建官场的 "人情世故" 搬进了法治社会 —— 他以为跪在权力面前能换来尊严,却不知道在《宪法》面前,所有公权力都该站着说话。

送给所有想当 "祁同伟" 的人一句话:法治社会最大的进步,是让权力不再像古代那样需要磕头求来 —— 但如果你非要跪着,法律的铁拳会教你站起来。毕竟在 2025 年的今天,我们的法典里没有 "免罪符",只有 "量刑表"没有 "青天大老爷",只有 "人民监督员"。与其琢磨怎么讨好领导,不如多读两遍《公务员法》。

为啥那么多人对祁同伟共情?说白了,就是觉得 "没背景难出头" 的现实太扎心。但咱得明白:法律不反对你想进步,但反对你走歪路。现在的官场,虽然还有些 "潜规则" 没清干净,但至少明规则越来越硬了 —— 领导干部个人事项要严查,"裸官" 当不了重要岗位,基层公务员待遇也在提高。

祁同伟的悲剧,说白了就是把 "朝中有人" 当成了唯一出路,却忘了 "心中有法" 才是真正的护身符。你可以同情他的挣扎,但别学他的选择 —— 毕竟,铁窗里的月亮再圆,也不如家里的灯温暖。咱普通人,不盼当大官,就盼这辈子别在卷宗里看见自己的名字,这就够了。

来源:与其向往不如砥砺前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