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短剧共生电视观众回归、AIGC实践,2025春交会聚焦哪些影视热点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4-29 08:06 2

摘要:搜狐娱乐专稿(木子/文)4月26日,2025首都视听节目春交会(下称“春交会”)正式落下帷幕。比起争辩长短剧之“长短”,长短剧共生、共长明显在与会者间达成了更广泛的共识。

搜狐娱乐专稿(木子/文)4月26日,2025首都视听节目春交会(下称“春交会”)正式落下帷幕。比起争辩长短剧之“长短”,长短剧共生、共长明显在与会者间达成了更广泛的共识。

今年剧集行业已举办不少论坛活动,从业者们也活跃的探讨着长剧破局之道、微短剧发展、AIGC赋能影视等各种热点话题。

无论是剧集创新、短剧进阶,还是视听科技,本届春交会设置的议题其实都不算新鲜了,但不妨借此再对行业现阶段的部分问题做些总结与展望。

01长短剧共生

微短剧对注意力的抢夺,不可避免的加速了长剧的观众流失,但二者之间并非“你死我活”的对抗关系。

长短剧共生、共长,正是本届春交会论坛的主流观点之一。

中广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在演讲中提到,长剧制作时间长、资金投入大、观看时间成本高,这些短板恰恰是微短剧的优势,但多年来长剧培养的受众需求、形成的题材优势和对深度内容的承载力等都是微短剧暂时所无法替代的,而且微短剧也在暴露出内容肤浅、审美简陋等弊端。

他认为,长短剧之间的互助、互补、互学局面已经在形成,而2025年能开启二者的共生、共长阶段,让长剧实现新的突破,也让微短剧有更大的进阶。

面对长短融合的必然趋势,较早切入微短剧赛道的传统影视公司已有经验可循。

完美世界影视业务负责人曾映雪在演讲中表示,“长剧的厚重底蕴与微短剧的轻盈灵活,正在形成新的创作生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渐摸索出了三个关键融合点。”

首先是创作层面,长短剧的叙事基因正在发生深度交融。他们正在将微短剧的紧凑节奏带入长剧创作,去除冗余情节,提升叙事效率,同时也尝试在微短剧中融入长剧的人物塑造技巧和情感表达方式,以提升内容深度。

其次是IP运营,他们正在构建“长剧加短剧”的IP联动,比如与《香蜜沉沉烬如霜》相关的微短剧正在酝酿中。而此前,同为头部剧集公司的华策影视、柠萌影视都在这方面有所成果了。

最后是人才层面,完美世界影视鼓励创作团队在长短剧项目间交叉实践,让长剧团队从微短剧中汲取互联网用户思维,微短剧团队向长剧学习工业化的制作标准。

在微短剧IP运营方面,与会嘉宾还提到IP系列化开发、IP共享、综艺IP衍生等丰富玩法。

长信传媒董事长郭靖宇介绍了他们精品短剧计划的四部作品,虽然题材不同,但都是IP系列化开发,包括南洋系列衍生的《狮城山海》、对《DNA鉴定师手记》部分改编的《鉴定》、经典重启的《灵魂摆渡·十年》以及全新神话题材的《烟雨神游记》。

中国移动咪咕数媒副总经理马李永透露,他们计划将全量开放咪咕全版权的精品IP,面向行业开放微短剧剧本的改编创作,或许会涉及《惜花芷》《仙剑奇侠传》《翻译官》《长命百岁》等在有声影视、动漫全链路开花的IP作品。

芒果TV微创新中心短剧负责人茆芸则表示,他们今年会打造一个新剧场,基于芒果优质综艺IP进行短剧IP衍生化的开发,大概会推出30个左右的项目,目前考虑到的有《再见爱人》《乘风》《全员加速中》《大侦探》《密室大逃脱》等IP。

02微短剧再进阶

视听行业对微短剧发展的重视程度,从本届春交会的日程设置上就可见一斑。

剧集发展论坛之外,春交会第三日被命名为“短剧嗨创日”,主办方分别设置了四场案例分享会,红果短剧、腾讯视频、爱奇艺各有一个专场,来自芒果TV、东方卫视的相关负责人则在第四个专场上共议微短剧与电视大屏的适配度。

在近乎全行业聚焦的力量推动下,微短剧又将走向何方?

微短剧精品化发展是共识之一,目前行业也的确展现出这样的趋势。

如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所言,从去年开始,能明显感受到整个微短剧内容的品质升级,它们在流量和收益上也优于最早期制作简陋的作品,这种升级为整个微短剧产业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站在平台的角度,红果短剧希望看到更多具备创新特质的项目。

乐力提到,“行业鼓励创新,拒绝同质化,所以在短剧领域里比较少见的题材肯定相应会更易得到我们的扶持。”

一方面是“果燃计划”会主动评估和投资一些属于稀缺品类的优质精品项目,另一方面是平台本身的结算政策,就是分账上也会优先给稀缺题材做一些倾斜和扶持。

无独有偶,腾讯视频银河工作室负责人曹睿也在稍后的分享中对微短剧“微创新”表示认可。

“我们看到腾讯平台一直鼓励创新,但同时也会告诉大家提倡微创新,不提倡颠覆性的创新。大家可以跟风,因为这是被市场验证过的,但不要去颠覆过往的东西,还是以观众爱看为主。”

主持人问及微短剧未来具体的题材发展方向时,作为制片方代表的李峻丞坦诚表示,不是拒绝回答,而是没法回答。

李峻丞是爆款微短剧《好一个乖乖女》的出品、监制,也是知名微短剧公司于今无量的创始人 ,他觉得具体题材方向是难以预判的,只是确定会继续深耕擅长的女频言情,而且比之前还要更加垂直,因为“过去吃的是题材红利,现在更加吃精细化的运营”

至于怎样的创作者能真正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另一家知名微短剧公司大唐之星的合伙人唐十一一言以蔽之,“现在比的是什么呢?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呢?是思维的更新,谁变得通透,谁变得更快,谁就站在那个领跑线上。”

03大屏观众回归

长剧观众流失令行业沮丧,但有个好消息是,电视大屏的观众似乎正在回归。

春交会上有嘉宾以CVB数据为基础,分享了2024年以来电视大屏剧集的收视数据和亮点。

据他分享,自国家广电总局治理套娃收费和看电视操作复杂工作以来,大屏用户的活跃度获得显著提升。从电视终端的销量来看,2024年10月开始,我国电视机市场出货量已经连续6个月保持增长,特别是大尺寸高性能的迷你LED电视机,零售量爆增了300%。

“这不仅代表大屏幕硬件的迭代,也标志着用户正在回归电视大屏的视听场景。”

具体在电视剧方面,2024年全国卫视频道黄金时段电视剧累计收视户次达到346亿,同比上涨27.4%,这也是非常显著的增幅。

而来到2025年,先是《六姊妹》登顶CVB电视剧历史收视冠军,再是《北上》成为CVB电视剧历史收视第二名,这些新突破均值得肯定。

与此同时,微短剧在电视大屏的生态里也适应良好,而且被判定为发展潜力不俗。

欢网科技副总裁吕海媛表示,2024年全年与2025年第一季度,微短剧上星播出的规模有着明显上扬的变化。

电视直播侧,首先微短剧上星播出的数量在2024年超过30部,而2025年第一季度就超过了50部,这个成长比例无疑是非常惊人的。

其次,2024年微短剧上星播出还是个别卫视的大胆尝试,但2025年第一季度加入此行列的卫视数量大增,不仅包含头部的五大卫视,而且中腰部也开始进行布局。

此外,2024年各大卫视基本采用后晚间深夜段来进行短剧试水,但2025年排播已开始向黄金时段靠拢。而据欢网数据,微短剧进入黄金时段的后段后,也确实能承接住至少74%的长剧观众。

至于电视点播侧,这主要与各大长视频平台的短剧布局有关。同样据欢网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微短剧作品的点播贡献度上升了超过10%,这也有力佐证了平台布局的正确性。

04真正应用AIGC

与微短剧一样,AIGC也是近年行业论坛必不可少的热点话题。

本届春交会上,视听科技论坛被安排在最后一日,但并没有影响参会者们的热情。有关AIGC赋能影视行业的现状与未来,在这场论坛上也有明确的分析解读。

中影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马平在演讲中分享,“AI能做什么?去年都在讲AI干不了太多事情,AIGC生成的镜头影视行业没法用。今年来说,我参加很多AI单元短片的评委,很多视频大模型,特别国产视频大模型动画风格上已经非常成熟了。”

他觉得今年可能会开启一个新阶段,即纯AIGC制作的短片可以形成正收益,能够通过平台的播放点击量分成。

“AIGC已具备了实际生产力,从短内容到长内容,从微剧到长剧再到电影就是一步一步向前走的问题。”

在马平看来,不能只把AIGC当做一种方法论,而是要真正融合到内容生产过程中。

“现在人工智能对整个影视行业来说,就像房间里的大象,每个人都不能回避它,每个产业论坛必然有AI环节,甚至平时每一次饭局交流、讨论创作都离不开AI,可是到底有多少影视公司、项目在真正用AI?真正把自己日常内容生产和AI结合在一起有效运用的,其实并不多。”

为此,除了技术成熟这一必要条件,多位嘉宾还提到AIGC与影视创作需要人才链接的问题。

马平指出,“科技领域对于影视行业其实并不了解,很多大模型都在宣传可以一站式生成电影,但是多模态等于多媒体,不等于视觉叙事,中间还隔着创作者,这个事情一定不能忘。”

在开幕式当天的剧集发展论坛上,华策影视董事长赵依芳也着重提到过“AI之变催生影视职业人才能力的新坐标”的观点。

如她所言,“影视行业需要培养艺术修养和技术能力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人才,未来影视人才要掌握技术应用的基本能力,否则我们将会跟不上这列时代的快车。”

来源:湖北台剧场午班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