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毫不夸张地说,整部《大宅门》中最令人心寒、最让人愤怒的,不是白家男人的冷酷无情,而是杨九红对亲生女儿的执念式“绑架” !
杨九红不是“受害者”,而是“制造者”!
毫不夸张地说,整部《大宅门》中最令人心寒、最让人愤怒的,不是白家男人的冷酷无情,而是 杨九红对亲生女儿的执念式“绑架” !
这段母女关系,才是整部剧最刺痛人心的隐秘刀锋。
1
杨九红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情感施暴者”!
她打着“母爱”旗号,把女儿的人生当成复仇的工具,每一次“争女”,都裹挟着她自己的私欲和怨念!
谁都知道她是被命运逼入风尘,但她后来所做的每一件事, 都不是为了女儿,而是为了证明自己 。
否则,她怎么会在白佳莉刚刚产后、情绪最脆弱的时候, 偷偷抱走外孙女 ?!
否则,她怎么会对佳莉说出“何洛甫早死了”这种恶毒的谎言?!
那一刻,她不是一个母亲,她是一个彻底失控的复仇者!
其实:杨九红一直都知道,自己不可能进白家门,她也清楚白佳莉为什么不认她。
但她不悔、不退、不放手。
她要的是控制,是证明她“赢了”。
这难道不是很多父母对孩子的通病吗?!
2
最可怕的是:她根本不懂“爱”是什么!
她可以为了“爱”放下一切,却从来没想过,女儿需要的不是情绪,而是尊重!
她总说“我就是你娘”,可她从来没问过——女儿想不想要这个“娘”?
仔细想想,一个真正的母亲, 会让孩子活在仇恨和羞耻中吗?
会在孩子最需要温暖的时候,用“你去死”这样的语言攻击她吗?!
事实上:杨九红从来不是真的“想认回女儿”。
她只是不甘心。
不甘心自己输给了一个封建的老太太,不甘心自己一生的“忍辱负重”,换来的却是女儿的厌恶!
否则,她怎么会在佳莉无数次主动靠近时, 一次次用冷漠和偏执把她推开?
否则,她怎么会在佳莉最想母爱时,转头就对她说“你是个白眼狼”?!
3
可是, 最讽刺的是:白佳莉也走上了杨九红的老路!
她以为自己在逃离母亲的阴影, 却依然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女儿 。
她控制、压迫、期待女儿“完美”,她说她是为了孩子好,但她从没问过孩子想不想!
你想一想,这是不是比杨九红更可悲?
她恨母亲的一切,却不知自己也成了那个她最恨的人!
如果你仔细看就会发现:这对母女的悲剧,从来不是因为对方“太坏”,而是因为她们都太执着于“自己是对的”!
她们都觉得自己“付出了全部”,所以理应被爱、被认同!
可惜, 爱的本质不是索取,而是放下 。
4
一来,杨九红从未真正为女儿考虑过未来,她只想“拥有”。
二来,白佳莉也未曾试着理解母亲的痛,而是一味的抗拒和否认。
三来,这两个人都太“自我”,根本没有“我们”!
你说,一个不愿低头,一个不肯抬头,这样的母女,怎么可能走近?
她们的爱,都是带着刺的!
你想一想,难道我们现实中不是也常常如此?父母和子女之间,有多少爱是“我为你好”包裹的控制?
5
白佳莉的拒认,是她的“自我保护”;而杨九红的执着,则是她的“心魔”!
她们都在用各自的方式“逃避现实”。
可逃得了一时,逃得了一生吗?
否则,杨九红怎么会在女儿离开那一刻, 连一句“再见”都不敢说出口?
否则,她怎么会在佳莉来信问候时,只能躲在窗帘后面默默流泪?!
这难道不是许多家庭悲剧的缩影吗?!!
彼此都在等一句“对不起”,却谁也不肯先说出口。
6
如果你还觉得杨九红只是一个可怜人,那你真的没看懂这部剧!
她的“悲”,不是命运给的,是她自己造的!
她可以选择放手,可以选择祝福,可以选择成全,可她偏偏选择了“对抗”!
她说她爱女儿,可她的爱太沉重,太自私,太可怕!!
白佳莉也不是完全的无辜。
她明明可以理解母亲,却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切断一切”。
她用“沉默”代替“原谅”,她以为这是坚强,其实是逃避!
结局最让人心碎的,不是杨九红的离开,而是白佳莉那句——始终没有说出口的“娘”。
你不觉得,这才是人性最不堪的一面吗?
7
事实证明:杨九红的悲剧在于,她始终无法明白, 爱的底线是尊重,而不是占有 。
她的一生都在用错误的方式去索求爱,最终也失去了爱。
而白佳莉,虽然赢得了尊严,却永远失去了一个叫“妈妈”的温柔怀抱。
人生最难的,不是原谅别人,而是放过自己。
你想要爱,就得先学会放下——放下怨,放下恨,放下非得赢不可的执念。
否则,你终将活成你最讨厌的那个人……
分享
收藏
在看
点赞
来源:娱乐12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