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以来,爱奇艺在短剧领域动作频繁,不仅宣布爱奇艺极速版APP在接下来正式更名为爱奇艺微短剧,还发布了“精品短剧百部计划”,旨在为观众补充大量精品短剧内容,挖掘潜在用户。
今年以来,爱奇艺在短剧领域动作频繁,不仅宣布爱奇艺极速版APP在接下来正式更名为爱奇艺微短剧,还发布了“精品短剧百部计划”,旨在为观众补充大量精品短剧内容,挖掘潜在用户。
可以看出,作为短剧的后来者,爱奇艺正准备通过自家的内容自制能力,撬动短剧市场。4月25日,由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首都视听产业协会主办,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北京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联合主办,首视协网生内容创新委员会承办的短剧嗨创日爱奇艺专场论坛以“品质升级:共拓精品短剧新局”为主题,深度探讨了爱奇艺的短剧创作策略。
本次论坛由著名制作人、策划人、资深影评人谭飞主持。
参会嘉宾分别为
爱奇艺戏剧中心总经理李莉,《原罪》总制片人吴佳霖,《朱雀堂》制片人丁成琳,《大明悬案录》系列总制片人、汇雅映画传媒创始人赵雅茹。
论坛围绕着爱奇艺悬疑短剧、精品化战略、行业标准共建等内容深度探讨,旨在引领创作者进行创新化表达,从而巩固爱奇艺的短剧厂牌,共拓精品短剧新格局。
从短剧品类整体来看,相较于其他题材,悬疑赛道的优质内容始终稀缺。对此,谭飞向李莉提问:“爱奇艺一直深耕悬疑赛道,面对目前悬疑题材同质化现象,未来悬疑短剧的创作趋势有哪些?在内容开发策略上,爱奇艺还将深度聚焦哪类题材?如何引导创作者进行创新化表达?”
李莉表示:“悬疑短剧其实并未扎堆,在短剧里的刑侦悬疑题材中,我们做出了人物结构的调整,比如将双男主改成双女主的设定,《消失的痕迹》《原罪》等作品都是当年最火的短剧。从平台运营的角度来看,我们也会与爆款悬疑剧做出差异化排播。未来,我们希望通过不同人物关系的建立,挖掘不同内容、主题的全新表达。”
以《原罪》为例,这部剧作为具有社会现实意义的IP类型,在保留类型化“快感”的同时兼顾作品了的社会价值。对此,吴佳霖坦言:“《原罪》在制作阶段就准备做系列剧集,所以在其中不断埋钩子,我们的故事以强情节取胜,并通过主线贯穿始终,还维持了单元案件的爽感,结尾则故意留白,引起悬念。”
02
短剧精品化时代来临
平衡市场价值与社会意义成关键
短剧正在以长剧规格入局短剧市场,高投入高标准的制作模式正在推动短剧市场由短平快,转向短精优的升级。
典型如《朱雀堂》从投入上已经对标了长剧规格,原著小说以“心理悬疑”见长,影视化后依然完美适配短剧“强情绪+快节奏”的风格。丁成琳为大家介绍了创作的心路历程,在她看来,“《朱雀堂》是用短剧的外壳装长剧的灵魂,由长向短最大的挑战,是制作思维的转变。短剧追求开篇即高能,一爽到底,需要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闭环。”
作为系列IP,《大明悬案录》现在已经推出“泥犁篇”“隐翅篇”,又即将上线“鉴影篇”,实现了微短剧作品的长线叙事与长线短剧IP的精品化开发,赵雅茹这样解释创作方法:“我们前期把人物的情感做的很充足,并将剧本杀的人物小传写的非常透彻,在悬疑案件系列里会慢慢的表现出来。”
爱奇艺平台与制作团队通过数据反馈,内容优化的协同机制实现了共赢,平台策略不断赋能内容创作,将平台资源实现了最大化利用。
根据李莉的介绍,在剧本端,平台前期评估服务主要判断内容开发的风险以及未来可能的雷同情况;上线前期,平台评估上线节点以及题材差异情况;项目排期,平台通过整体数据反馈给制作方建议;上线之后,平台会在用户端收集续看率等关键数据。
其他内容创作者也分享了数据平台对于作品的帮助,吴佳霖表示,“《原罪》上线时,我们每天都会根据平台反馈的数据、弹幕留言等情况进行复盘,从而找到更能戳中观众情绪的爽点。”
丁成琳分享了平台在前期创作过程中获得的帮助,“《朱雀堂》在制作过程中使用了爱奇艺的庞大数据库,对剧本内容进行评估。反馈建议给制作方和编剧提供了非常精准的参考,从而不断优化内容。”
赵雅茹在《大明悬案录》上线后,通过后台数据的反馈,感受到了观众对于这部作品的喜爱度,以及大家对内容的相关建议,这也让制作团队看清楚了系列化作品的创作方向,有助于提升作品质量。
从悬疑创新到精品战略,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共建,诸位大咖的深度交流让我们窥见短剧产业正在向更专业、更多元的方向进阶。行则将至,道阻且长,让我们共同见证短剧发展的新阶段。
来源:四味毒叔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