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渡》结局看得我一脸懵,这是在演啥?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4-27 12:22 3

摘要:在影视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一部剧的结局往往成为观众热议的焦点。近期,古装奇幻剧《无忧渡》的开放式结局便引发了广泛的争议,这一现象背后,不仅反映了观众对剧情走向的关注,更折射出影视创作在满足观众期待与追求艺术表达之间的微妙关系。

在影视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一部剧的结局往往成为观众热议的焦点。近期,古装奇幻剧《无忧渡》的开放式结局便引发了广泛的争议,这一现象背后,不仅反映了观众对剧情走向的关注,更折射出影视创作在满足观众期待与追求艺术表达之间的微妙关系。

《无忧渡》改编自半明半寐的小说《半夏》,由林玉芬担任总导演,任嘉伦、宋祖儿领衔主演。该剧讲述了神秘捉妖师宣夜与少女半夏在人妖共存的世界里共历奇情悬案,并解开宣夜身世之谜的浪漫爱情故事。剧集凭借精美的服化道、奇幻的志怪故事以及主演的人气,自开播以来便收获了不少关注。多个单元故事凭借独特的设定和精彩的剧情,引发观众讨论,比如“碧玉梨吸魂”“山神迎亲”等情节,将人性欲望与妖异传说交织,被赞为“中式恐怖美学的回归” 。

然而,4月25日该剧迎来大结局后,观众的态度却急转直下。结局中,宣夜为阻止人妖两界动荡,以半妖血脉之力平息“洗骨池”暴动,失去妖力;半夏放弃观音转世神位,以凡人之躯与其在春晓村共度余生。但片尾彩蛋中宣夜妖纹再现、人妖祭典暗流涌动,暗示危机未除。这样的开放式结局引发了观众的两极争议。

一部分观众认为这种“开放式留白”延续了剧集“渡人先渡己”的哲学内核,正如猫妖化凡后失忆、镜妖迟望川五世轮回终被挚爱所杀等单元结局,均以“不圆满”叩问人性边界,使整部剧更具艺术性和深度,也为故事的后续发展留下了想象空间,甚至期待能有第二季来进一步展开故事。

但另一部分观众则痛批结局“高开低走”。他们直指宣夜“成婚即BE(悲剧结局)”的宿命感与前期“人妖和解”主线割裂。从剧情逻辑来看,存在诸多漏洞。例如,半夏的“半妖”身份、木偶妖凤伍娘的下落等关键伏笔在结局中全程消失,玄豹族桃符“说坏就坏”的设定也被吐槽是“为虐而虐”。宣夜战斗力忽高忽低、反派沈图南阴谋草草收场,让不少人调侃“编剧是不是写到一半换人了” 。而且,观众难以接受宣夜从“勇敢追爱”到“为苍生放弃爱人”的转变如此缺乏铺垫,半夏从勇敢追爱的“直球少女”变成被动等待的“回忆囚徒”,女性角色沦为被动承受遗憾的符号,与前期的成长线严重割裂。

有消息称原剧本设计了多个结局版本,包括男女主携手归隐的圆满结局(HE),但爱奇艺为制造话题,强行选择“开放式结局(OE)”,实则让宣夜与半夏因“人妖殊途”永世分离,这让很多期待大团圆的观众难以接受。爱奇艺试图复制《东宫》《周生如故》的“BE爆款公式”,却忽略了关键差异:前者悲剧源于宿命不可抗,而《无忧渡》的BE却充满人为操纵感。

从观众心理角度分析,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追剧往往是为了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和放松,寻求快乐和幸福的体验。古偶剧作为一种“造梦”的题材,观众更希望看到男女主经历磨难后能终成眷属。《无忧渡》的开放式悲剧结局与观众的期待产生了巨大的落差,这也是引发争议的重要原因之一。当下观众的审美和需求日益多元化,对影视作品的质量和逻辑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不再愿意为不合理的剧情和强行制造的冲突买单。

从影视创作角度而言,编剧在构建故事时,需要更加注重剧情的连贯性和逻辑性,避免出现前后矛盾和伏笔未收的情况。导演在执导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如何将主题思想通过精彩的剧情和生动的人物形象传达给观众。而平台方在决策时,不能仅仅只考虑热度和话题性,更要尊重创作团队的意愿和观众的情感需求。虽然悲剧结局或开放式结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发观众的思考和讨论,但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适得其反。

《无忧渡》开放式结局引发的争议,为影视行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影视创作者们需要在追求艺术创新与满足观众期待之间找到平衡,用心打磨剧本,尊重观众的情感,创作出更多既具有艺术价值又能赢得观众喜爱的作品。

来源:晚间电视节目放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