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怎么看,怎么觉得他俩不般配!我就想,这月下老人也有办糊涂事的时候。写父母的爱情,是天底下最最不明智的举动了。我把我的这个打算讲给我的大姐听,她用那么一种眼神看了我半天,问我:“你没病吧!”
《父母爱情》原著作者刘静(江德福与安杰的小女儿亚宁的原型)在书中写道:
我怎么看,怎么觉得他俩不般配!
我就想,这月下老人也有办糊涂事的时候。
写父母的爱情,是天底下最最不明智的举动了。我把我的这个打算讲给我的大姐听,她用那么一种眼神看了我半天,问我:“你没病吧!”
“数量有时候什么也不能说明,只是一次次行为的重复罢了!”为江德福生育七个子女的安杰,原来从未爱过他。
剧版《父母爱情》中,安杰是爱江德福的,她被江德福的智慧、能干、大度、仗义倾倒,心甘情愿为他生儿育女,操持家务,陪着他回家乡探亲。
但在原著中,安杰从未爱过江德福,也从未爱过和他生育的七个儿女。
她从内心里恨透了这个把她当作生育工具的家,每每看到几个孩子,她都是极其不耐烦的,她觉得是他们毁了自己的人生,毁了她的梦想。
原著中这样写道:
我父亲工作很忙,他对我们来说只是一个来去匆匆的背影。
我母亲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也总是越过我们兄弟姐妹七个,落在一个虚无缥缈的地方,好像那里还有她另一群子女和另一个家。
母亲总是一副很烦我们的样子,对我们七个小活物没完没了接连不断的要求和纠纷,始终缺少一份做母亲应该有的耐心。
她大部分时间是皱着眉头听我们说话,听不到一半她就会挥着手不耐烦地把我们从她身边轰走。
安杰认为嫁给江德福是受了“万分委屈”,是迫于哥哥姐姐的压力和江德福的死缠烂打,才不情不愿地举起了纤纤玉手。
尤其是跟着江德福来到岛上做了随军家属,破罐子破摔地生下一堆孩子后,她更是感觉此生无望了。
她从心里对这种利益交换的婚姻嗤之以鼻,却又身不由己、无力反抗,她从希望变成绝望,绝望于自己的放任,绝望于把她变成这样的江德福。
她从心里厌恶江德福,甚至把这种厌恶延伸到了孩子身上。
安杰嫁给江德福后,对丰厚的物质生活和安逸的日子基本上是满意的,身为岛上最高领导的夫人,人们在注目江德福的同时也把注目礼落在安杰身上。
这种注目礼支撑着安杰的精神世界,也让她一次次自我陶醉:我还图什么呢?人生的最高境界不就是精神上的快慰吗?
安杰嫁给江德福,图得就是他背后的身份地位,以及这身份地位带给她和她整个家族的庇佑和荣耀。
所以,她这个司令夫人比江德福这个司令派头还大,甚至有喧宾夺主的味道。原著中写道:
我母亲就像一个自我意识太强烈的演员,在舞台上没有一点整体观念,把台下观众的注意力都引到了自己身上,全然不顾她仅仅是个配角,更不顾主角会对此有什么想法和看法。
父亲对母亲似乎有点力不从心了,他对这个为他生育七个儿女的女人基本上没什么话好说。
三个儿子,四个女儿,这对父亲来说已是相当满足了,父亲觉得除此之外再去跟个娘 们家计较什么未免有失男人风度。
因此,父亲对母亲基本上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放任自流态度。
安杰不动声色地对江德福的升迁推波助澜,她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随军家属,竟比江德福还要了解边塞的干部,没见她上蹿下跳,便该巩固的巩固了,该加强的加强了,该修补的修补了,该孤立的孤立了。
从骨子里,安杰还是那个资本家大小姐,她唯利是图、爱慕虚荣,是个无比自私和无情的女人。
她从不关心江德福工作上的辛劳、不关心这样做会不会给江德福带来不好的影响,她只关心江德福能不能给她带来好处、带来荣耀。也只有江德福带给她好处、荣耀了,她才会觉得嫁给江德福不委屈、有价值。
一个只在乎男人前程能不能带给自己实惠的女人,她压根就不会去真心爱这个男人,因为她根本就不懂爱,她的心里只有自己。
剧版中,江德福携妻儿荣归故里,被乡亲们款待,安杰也再不是乡亲们口中的”操 蛋 娘 们“,她从内心里彻底接受了自己嫁给一个农民这个事实。
但在原著中,安杰嫁给江德福几十年,没有回过一次老家。
江德福的大哥去世,安杰以”怕虱子“为由,拒绝回去奔丧。她甚至理直气壮地对江德福说:”嫁给你,来到这个破地方,我什么苦没吃过,我就是一见虱子就浑身起鸡皮疙瘩。“
安杰的在江德福跟前的”嚣张“是有目共睹的,就连江德福的警卫员都认为,她这个司令夫人是该有人管管了。
安杰始终认为,江德福的家乡,江德福的父老乡亲,和她毫无关系。她不肯承认自己嫁给了一个农民,即便这个农民给了她养尊处优的生活和一世安稳。
她出于利益的考量嫁给了江德福,但始终是不甘心的,是委屈的。
这种不甘心、这种委屈,外在表现就是,她坚决不回江德福的家乡,坚决不和江德福的亲戚们有任何瓜葛。
安杰刻意在她和江德福的亲人中间划了一道界限,她认为只要不和江德福的亲人们有瓜葛,她就还是那个有品位有格调的”安小姐“。
安杰不爱江德福,所以才不愿被他同化,她也根本不在乎江德福的面子和难堪,更不会在乎江德福的那些亲戚们怎么评价她。
当安杰意识到江德福升迁无望后,她就把希望寄托到了儿女们的婚姻上。
她为女儿亚菲相中了一个和江德福类似,农村出身却大有前途的青年军官,但江亚菲对这种”包办婚姻“坚决抵制。
亚菲可比当年的安杰勇敢,她用自杀的方式抗衡安杰用她来做交换筹码。
江德福抱怨她,乱点鸳鸯谱,门不当户不对怎么能成一对!
安杰却瞪起了眼睛,像骂街的泼妇似的怒吼道:
江德福,你也配说门当户对,你跟我门当户对吗?
你不是一样是个农村人,农村人怎么了,农村人就不是人了。农村人就不该也不配娶个城市老婆了?
安杰的嘶吼里蕴含着太多东西,有对自己恨其不争的愤怒,有嫁给江德福的委屈,更有一种绝望,她绝望于,现在的自己,竟然把像江德福一样的年轻人,看做是好女婿的人选。
江德福同样震惊,她想不透安杰的世界观是如何飞跃的。
安杰嫁给江德福后,便一直在妥协,因为妥协,她对江德福充满了怨恨。
她不爱江德福,却嫁给了他,并为他生育了七个儿女。
她固执地不去爱孩子,她坚决不跟着江德福回老家,她插手江德福的工作,想让他升迁快点,她所做的这一切,都是想证明自己的“妥协”是值得的。
但时光这把杀猪刀,还是在不知不觉间,将她变成了最不愿变成的样子。
无论我看《父母爱情》原著、还是剧版,都感觉安杰身在福中不知福,活得很拧巴。
她嫁给江德福,才无需考虑生活的柴米油盐,不用担心政治上的清算。
安杰被江德福保护了一辈子、也内耗了一辈子。
直到她步入晚年后,才开悟,自己只是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女人,是个依赖丈夫生存没有任何技能的家庭妇女。
她用粗糙的手为未来的小外孙收拾小东西,嘴里絮絮叨叨道说着家长里短,那一刻,她才真正释然了。
已经成为女婿的王海洋对亚菲说道:‘你妈现在这个样子多好,絮絮叨叨随随和和的,活得多轻松!哪像以前挺着腰板板着脸,多累!”
是啊,爱情是用来死磕的,而婚姻却是需要平衡和妥协。
认清了这一点,或许我们的幸福会来的早一点。
来源:黎筱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