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超以施舍者的身份自居,不仅行事不回避姚斌彬,甚至当着姚斌彬的面骂崔丽珍是人尽可夫的公交车。
姚斌彬死了,带着他至死没喊明白的冤。
他是对李超开枪了,但前提是他认为自己手里拿的是件缺失了撞针的摆设。
杜湘东在审问姚斌彬的时候,曾抱着疑罪从无的原则想好好调查这个案子。
但是,姚斌彬在回答问题时犯下了两个致命的错,以至于杜湘东也帮不了他。
说错了一句话
姚斌彬的案子要想推翻,难就难在人证物证俱在,动机也成立。
他是六机厂的职工,父亲姚文武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撇下了他和母亲崔丽珍。
孤儿寡母生活艰难,李超就是在这个时候趁虚而入,霸占了崔丽珍十几年。
李超以施舍者的身份自居,不仅行事不回避姚斌彬,甚至当着姚斌彬的面骂崔丽珍是人尽可夫的公交车。
姚斌彬不止一次地公开表示要弄死李超,很多人都听见了,而且他也确实付诸行动造了一把枪。
案发当天,保卫科的刘广才跟姚斌彬说,李超把崔丽珍列入了下岗名单。
姚斌彬去找李超理论,于是就有了邻居陈素娥的证词。
陈素娥说自己看到姚斌彬拎着家伙冲出了门,自己追出去后看见姚斌彬向李超开了一枪。
陈素娥、枪和姚斌彬因维护自己母亲而对李超产生的恨意,让整个案子看起来清晰明了,但也并非没有疑点。
姚斌彬坚称自己只是想吓唬吓唬李超,他的哥哥徐文国也说自己早就把撞针拿了出来。
当初,姚斌彬造枪的事情被崔丽珍知道了。她哭着找到徐文国,让他拦着姚斌彬别干傻事,徐文国同意了。
张向阳在姚斌彬家挂腊肉的麻绳里找到了徐文国藏起来的撞针,和枪里的撞针一对比,形制并不一样。
这本来是一个有利的疑点,但因为姚斌彬之前撒了谎,给张向阳留下了不诚实的印象。
在没有新线索的情况下,张向阳把这个疑点合理化为姚斌彬行事奸猾,故意制作不同的撞针以洗脱罪名。
收监的时候,姚斌彬曾与一个囚犯擦肩而过,对方戴着手铐脚镣的一幕彻底摧毁了他。
他蹲下来,手死死地抓住栏杆,不愿再往前走一步,毕竟六个月前他还梦想着二十年后能成为六机厂的厂长,让所有人都过上好日子。
正是因为害怕坐牢,姚斌彬在接受张向阳审问时坚称自己没开枪,没成想却暴露了自己,因为张向阳只告诉他李超死了,并没有说是因为枪杀。
少说了一句话
撞针的疑点,张向阳没有采纳,因为在他看来,证据链是完整的,更何况姚斌彬在逃跑被抓的时候也亲口承认自己开了枪。
但是,只有在警校时成绩就比张向阳好的杜湘东认为事情不这么简单。
他与姚斌彬和徐文国近距离接触过,认为案子有隐情,尤其是当藏起来的撞针被找出的时候,他更倾向于去调查是否有第三方悄悄往枪里装了撞针。
杜湘东有心想帮姚斌彬,去找姚斌彬了解情况,但姚斌彬在关键时刻又少说了一句话,以至于事情再无转机。
杜湘东问过姚斌彬,他造枪的事情有没有人知道,姚斌彬摇头否认了。
事实上,杜湘东的问话是很高明的。如果有人知情,那么都应该被列入调查范围,尤其是那些能进出姚家的人,他们也有可能偷偷安上了撞针以借刀杀人。
但是,姚斌彬错失了翻案的机会。
半年前,徐文国和唐尧鑫为了厂花孙永红在台球厅争风吃醋,唐尧鑫人多势众,姚斌彬为了替徐文国解围,拿出了枪。
这件事虽然被徐文国以玩具的说词搪塞了过去,但有心人却未必这么想。
姚斌彬造枪的材料是利用工作之便从厂里偷的,还被抓过现行。
刘广才给姚斌彬留了面子,私下找的徐文国,让他劝劝姚斌彬。
所以,当台球厅的风波被当成笑料传到刘广才的耳朵里时,他很容易就能把失窃的零件和姚斌彬手里的枪联系起来。
杜湘东两次去六机厂,刘广才都第一时间赶去阻拦,而且当张向阳带人去姚家找撞针的时候,刘广才甚至试图硬闯进去。
可是,他又隐瞒了姚斌彬偷零件的事,他的行为太蹊跷了。
如果姚斌彬没有撒谎,就不会降低自己的可信度,张向阳可能会像杜湘东一样,将有人陷害姚斌彬的可能性考虑进去。
如果不是因为杜湘东在侦查是否有其它嫌疑人的时候,姚斌彬没想明白就矢口否认,案子就会有新的调查方向,而不是走入死胡同。
说错了一句话,又少说了一句话,是姚斌彬自己把自己送上了绝路。
而徐文国如果不逃跑,就会被当成共犯,下场和姚斌彬如出一辙。
来源:好剧百宝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