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棋士到蛮好的人生:为什么顶配国产剧依然讲不好中国式故事?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4-23 11:05 3

摘要:然而令观众倍感失望的是,从《棋士》到《蛮好的人生》,包括谍战剧:《黄雀》豆瓣7.0分,现代剧《以美之名》豆瓣6.8分,几乎从拍摄团队到导演和演员都是顶配装置,但是却从开播至今,要么如《棋士》高开低走,要么如后面三部不温不火地播着,可以说全部哑火,无法和几位主演

3月至4月的国产剧市场,可谓是好戏连台,大制作好剧轮流开播。

然而令观众倍感失望的是,从《棋士》到《蛮好的人生》,包括谍战剧:《黄雀》豆瓣7.0分,现代剧《以美之名》豆瓣6.8分,几乎从拍摄团队到导演和演员都是顶配装置,但是却从开播至今,要么如《棋士》高开低走,要么如后面三部不温不火地播着,可以说全部哑火,无法和几位主演曾经的爆款剧相提并论不说,连最起码的热播都算不上。

《棋士》是王宝强阔别电视剧圈多年后主演、监制的“围棋教师高智商犯罪”国产剧,开播后即以跌宕的叙事噱头、演员的突破性表演、对人性和社会议题的挖掘以及借鉴《绝命毒师》的争议,成为今年国产剧市场的焦点之一,可是在大多数网友认为该剧可以成为2025开年爆款剧的期待中,却依然越播越悄无声息,最终也就是开放型的结尾被再度讨论一番后,悄然下线。

再看同样是犯罪剧类型的《黄雀》,再次证明,离开了好团队和优秀剧本的加持,哪怕演技如郭京飞一样精湛,也无法成为扛剧的保障,尤其是经典谍战剧《潜伏》《风筝》《悬崖》高山在前,再碰瓷起一个动物名字的谍战剧几乎无一例外都扑街了。

所以不提也罢。

再看最可惜的两部有望成为爆款剧的女主现代剧《以美之名》到《蛮好的人生》,前者是姚晨和贾静雯两大美女联手,题材也是较为新颖的整形题材,探讨了关于美、关于女性职场、关于医者仁心的激烈探讨与冲撞。两大女主从冤家到为了更大的敌人而联手,找回属于医生的高光、亦成就更美的自己的故事。

《蛮好的人生》是孙俪再次回到熟悉的赛道,熟悉的题材和熟悉的城市,简直量身定做。这次卖起了保险,找回了当年看《安家》的感觉,还惊喜说了上海话。暖心又提气,市井烟火气十足。

可是,开播前的压宝必爆到如今看来平淡无奇,如果说白瞎了三位有颜值有演技的三位美女,那么,再度探讨有望成为爆款的顶配国产剧的扑街,为什么顶配的国产剧依然讲不好中国式故事?

首先,从演员配置上来说,王宝强作为男主是绝对有料的,可是偏偏这类大男主剧吸引不了如今越来越独立的女性观众,又没有多少从《士兵突击》时期喜欢王宝强的中年男性观众,年轻男生又对王宝强并不喜欢,所以这种看起来“故作深沉”的犯罪片就注定不会有过多的出圈讨论度,所以没有可以炒作的粉圈CP、又没有疯狂买热搜、互撕,王宝强的号召力俨然如今看来只适合“唐探系列”的喜剧片了。

同样地,作为大女主剧,《以美之名》中的姚晨和贾静雯不会有CP,而搭档他们的男主侯雯元和袁弘,简直就是越级碰瓷,暂且不论其演技,就算是剧中饰演夫妻,也是超级没有CP感,越看越烦。

而到了《蛮好的人生》中的孙俪,前有《乌云之上》从甄嬛神坛跌入泥潭,饰演了并不适合自己的角色,再到紧随其后开播的现代剧,虽然回到了自己擅长的舒适区赛道,可是,却依然未能如《安家》一样成为爆款剧。剧中的领衔主演董子健和饰演前夫的高鑫,同样存在没有CP感又无法扛剧的硬伤。

其次,再讲讲故事,尤其是前面提到的“中国式故事”,剧情人设太老套、bug太多。

有网友总结该剧:2025年了,居然还有这样的剧情?丈夫出轨,孙俪饰演的妻子色诱不成,拉着小三一起跳河,逼问男人你救谁?刷完4集孙俪《蛮好的生活》,对比之下,觉得豆瓣6.4分的《乌云之上》都能算精品了。《乌云之上》只是寡淡,只是无功无过,而《蛮好的生活》是狗血糟粕一锅炖。

纵使有人评价孙俪演戏用力过猛,声嘶力竭大喊大叫,但是不得不承认,作为现代剧中的孙俪,演技依旧在线,当成一部喜剧看,开篇还是不错的。

但是,再次盘点当下开播有望成为爆款的顶配电视剧最终扑街的宿命,似乎依然绕不开电影和电视剧市场从“煤老板时代”进入“流量时代”的轮回和倒退。

编剧汪海林就感叹,以前的煤老板都好,他们只爱(shui)女演员,不干预创作。

互联网公司兴起后,他们不仅投资电影,还干预创作,将所谓的大数据思维植入了电影中。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底下的明星就不再精进演技,而忙着走红毯,上热搜,曝八卦,刷存在感,最后靠着虚假流量获得了资源,看似精准定位,其实已经和艺术的创作初衷背道而驰了。

电视剧也紧跟电影的脚步,进入了群魔乱舞时代,最典型且最有影响力的代表是于正剧:抄袭、融梗、炒作、流水线生产,收视却节节高升。

归国四子是这场乱象中的典型代表,他们回国后在大量粉丝的簇拥下,出演影视剧,在综艺里当导师,周星驰、徐克、成龙等一众大佬都要为他们站台。

而在畸形市场培养下的观众也出现了审美偏狭,冯小刚说得好:“中国电影垃·圾遍地,一定和大批的垃·圾观众有关系,如果没垃·圾观众捧场,垃·圾电影就没生存空间,制片人也就不会制作垃·圾电影。”

纵观当下的电视剧市场,最典型的譬如《平凡的世界》《装台》《人世间》等一系列“茅盾文学奖”改编的电视剧,用强大文本硬核输出对习惯了速食的观众进行了一个“文化强攻”,也极大地提升了观众的审美趣味。

除了这些具有强大文本硬核的小说作为蓝本之外,如何写好和拍好“中国式故事”就显得尤为重要。

拍好“中国式故事”,就意味着要让创作者不能待在家里一味模仿照搬和臆想,而应该扎根我们的文化土壤,体验各地的风土人情,写出真正属于中国的故事,不求多么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至少要让观众相信,这就是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故事。

紧随其后的则是“中国式情感”,流水线下炮制的职场剧里的“霸道总裁爱上我”,抗战剧里的手撕鬼子和裤裆藏雷,言情剧里的爷孙恋,古装剧里的到处卖腐,都在意淫和快节奏的情感共鸣中拉低了中国式情感的档次。慢工出细活被工业流水线偶像剧彻底抛弃。

乱象背后的原因就是创作者没有把握好“中国式的情感”。

影评作者“好多鱼”总结此模式,只能耍宝使相掉凳儿和上猛料,以挤眉弄眼替代眉目传情,以强行制造冲突来替代娓娓道来,以“奇”来遮盖“假”。

如何拯救?已经有答案——先搞清楚自己的文化有什么,才能按照文化来。

但是目前可悲的是,他们连文化都没有,或者说渐渐丧失了自己的文化。纵然有很多网友觉得,现在的影视圈已经不需要观众的参与了,资本自行炒ip,资本自行捧资源咖,资本自行买水军,买评分,买影评,买收视率,买网播,买热搜,再捧个奖出来,一条龙闭环服务。既然都不需要观众的参与了,那我去找其他的乐子。

话虽如此,可是依然是有一部分创作者、演员、导演和后期人员在努力地写好剧、拍好剧,就说明,影视剧市场的春天虽然还没有到来,但是还是有希望的。

最怕的是,厨子不知道自己做的菜难吃!

汪海林话说的很到位:“十年时间没有实现产业升级,反到消灭了观众,培养了一代脑残,关键还赔钱。”

或许,综合来看,这就是顶配的国产剧已然讲不好中国式故事的症结所在。

需要做大手术,可是大家要么装聋作哑,要么医术不精,就只能任毒之瘤越来越大,等到全身瘫痪后,才能彻底换新。

【羿云天,非著名写作者。原名徐亨福,生于兰州,现居郑州。原创最深度的娱乐影视评论,时事热点解读,家庭教育分析与心理咨询。不随波逐流,有料有态度,更有温度。新浪微博:羿云天;(ID:yiyuntianshuo)】

来源:羿云天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