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2、1,开始!”在位于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的藏马山北方微短剧影视基地内,导演张瀚文正带领剧组进行紧张地拍摄。这里有100多个不同的拍摄场景可供剧组选择,只用几天的时间,一部带有“青岛基因”的微短剧就诞生了。从“电影之都”到“北方微短剧基地”,从小空间一站式拍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杨雪
“3、2、1,开始!”在位于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的藏马山北方微短剧影视基地内,导演张瀚文正带领剧组进行紧张地拍摄。这里有100多个不同的拍摄场景可供剧组选择,只用几天的时间,一部带有“青岛基因”的微短剧就诞生了。从“电影之都”到“北方微短剧基地”,从小空间一站式拍出大世界的丰富场景,到各类适用于微短剧的引进、审批政策,青岛正以小屏流量撬动大产业,书写属于“北方影都”的“短剧革命”。
微短剧网上狂飙,“青岛产”一年130多部
要说近年来影视产业中的“黑马”,在小屏、竖屏上正流行的微短剧当之无愧。无论你何时点开短视频平台,总会轻易被各类题材丰富、情节紧凑的微短剧所吸引。数据显示,微短剧已经成为中国影视产业中覆盖最广的品类之一。截至2024年12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人,网民使用率为59.7%。行业规模已达505亿元,首次超越电影票房(425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634.3亿元。
从小众赛道逐渐走入大众视野,2024年以来,青岛抢抓网络微短剧产业新风口,凭借一套“花式组合拳”成功出圈。2024年规划备案重点网络微短剧62部,占全省的50%以上,170多部微短剧在头部平台播出。去年,“小龙女”李若彤带着监制并主演的短剧《午后玫瑰》在青岛影视基地开机,今年该剧上星东方卫视,引发热议。此外,《继承风暴》《大过节的》《恶女的品格》等爆款微短剧也都从青岛走向全国。
而作为众多爆款短剧的“生产工厂”,北方微短剧影视基地(青岛藏马山)自2024年4月正式启动运营以来,共拍摄微短剧131部。其中出海短剧21部、精品短剧14部,爆款率30%,带有“青岛基因”的微短剧强势攻占市场。
一个基地100多个场景,想拍哪就能去哪
导演张瀚文不是第一次来藏马山。去年6月,他在这里拍摄了微短剧《恶女的品格》,从此以后每隔两三个月,张瀚文都会带着团队、带着不同题材的微短剧来到藏马山拍摄。这次他带着团队从北京过来,拍摄一部罪案类题材的爱情片。“我现在已经感受过青岛的春夏秋冬,是‘老藏马山人’了。”张瀚文笑着说道。
2024年初,张瀚文由长剧导演转型进入微短剧领域,截至目前,共拍摄20余部微短剧作品,拥有《恶女的品格》《点绛唇》等爆款作品。谈及转型的原因,张瀚文说主要是“觉得好玩”。在这一年多的时间当中,张瀚文去过成都、浙江横店、郑州等地拍摄,而青岛的微短剧拍摄给他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发展快、实景多”。“青岛的最大特点我觉得是它有很多实景,其他城市微短剧拍摄占比比较高的是棚景。当然棚景有棚景的好处,它可以不受自然天光、客观环境等的制约,但在最终呈现上会有一些局限。”张瀚文说,由于考虑到竖屏剧的配置,在人力、时间等方面受限,所以运用棚拍是避免不了的。“但藏马山这里有很多实景,这是它的一大优势,它房间的动线分布、人物调度等都很不错,整体很有生活气息。”
与藏马山的几次结缘,张瀚文已经对这里的各类场景了如指掌,“你想去看什么场景我都可以给你当向导。”记者探访时,剧组正在藏马山的宋品酒店拍摄一场戏。“像这个酒店,还有我们之前拍摄过的月空礼堂、别墅等,他们都是真实的礼堂、酒店,所以它的整体质感跟棚拍是完全不一样的,走进这种实景拍摄也会让我们更有创作欲望。”张瀚文说。
在北方微短剧影视基地(青岛藏马山),你既可以将浪漫剧情置身于美丽的田园风光当中,又可以在不同的建筑里还原摩登都市生活的各类剧情。这里拥有100多个拍摄场景,能同时容纳多个剧组拍摄。目前,基地仍在不断开发新场景,包括星光岛片场投入建设2栋别墅,别墅内部包含20余个豪华房间,提供办公、娱乐等现代室内拍摄场景。
除了实景拍摄让剧组流连“扎根”,在东方影都产业园内上演的“时空折叠术”也让不少微短剧剧组拍手称赞。推开海好(青岛)实景片场的大门,你可以看到医院、学校、公安局甚至1:1还原的地铁场景。这里既有年代感满满的医院门诊,也有美式工业风的咖啡厅。经过不长的走廊,你可以走到1:1还原的地铁车厢,走出电梯,你又会来到正在“案件侦破”的警察局。
顺应微短剧发展风向,今年3月,东方影都-海好(青岛)实景片场正式投入使用。“我们这里拥有警察局、地铁站、医院、学校、别墅、洋房等20多个风格迥异的主题场景,能为剧组提供一站式专业拍摄服务。” 青岛海好久盈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子韩介绍,片场自投入使用以来,已经承接了300余部微短剧的拍摄。而小小空间上演的“时空折叠术”则是吸引大量微短剧剧组前来拍摄的原因。“我们这里场景很丰富,不用剧组自己置景,基本可以实现拎包拍摄。另外我们这里场景集中,可以减少转场次数,降低时间成本。之前有几个剧组在这里完成了80%的拍摄场景,可以说是一站式拍摄。”
微短剧转型精品化,青岛创作机构有八百多家
从最初涌现时的“野蛮生长”,到如今的平稳发展,微短剧正在向精品化、专业化不断靠拢。从去年初“入行”到现在,张瀚文的感受是越来越多的专业化团队开始入局微短剧,整个赛道的天花板被不断拉高。从最初更接近短视频段子、信息流,随着专业制作人员、演员的不断加入,短剧正逐渐向正规影视作品转型。
谈起微短剧的发展历程,正在青岛拍摄的微短剧演员师彬深有感触。2021年初,师彬从话剧演员转型进入微短剧领域。“我刚入行的时候,那时的微短剧3天能拍摄100集,在服化道、剧的质量等方面比现在是要粗糙很多的。”入行4年,微短剧的每一个细微变化和发展,师彬都能亲身体会到的。“现在一部微短剧的拍摄要花5天、10天甚至15天的时间,精品化程度不断提高。”
随着微短剧行业的日渐成熟,青岛抢抓风口、提前布局,通过优化政策、搭建平台、打造精品等方式,加快推动电视剧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全市9部门联合印发了《扶持网络微短剧行业发展政策清单》等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微短剧产业发展;培育打造了北方微短剧影视基地(藏马山)、青岛网络微短剧基地、流亭机场微短剧基地等一批网络微短剧拍摄基地;申请设立了“山东(青岛)网络视听创作传播服务中心”和青岛西海岸新区、市北区网络微短剧审核站,为制作机构提供“家门口”审核服务。
好政策、好服务,除了吸引众多剧组从外地来青,青岛本土也涌现出微短剧制作机构800余家。古麦嘉禾作为青岛较早投入微短剧赛道的代表性公司,去年2月,其旗下“名侦探小宇”原创作品《那一年的春节,他们是在战斗中度过的》上线,首期播放量超过1.5亿,点赞量超900万,累计观影人次破3亿,火爆出圈。此外,“青岛出品”网络微短剧《重回1993之纵横人生》《步步深陷》等热播,全网有效播放数量分别超过5400万次、4500万次。
本土公司入局,对带有“青岛印记”微短剧的创作和拍摄提供了新契机。在今年3月份召开的青岛市微短剧产业发展座谈会上,副市长赵燕提出要聚焦内容创作,扎根青岛本土文化土壤,打造出独一无二的“青岛印记”作品。紧跟时代脉搏,捕捉社会热点、民生百态,产出一批既能彰显城市底蕴,又具时代精神的精品佳作。
如何创作出既能彰显城市气韵,又能“爆款”的微短剧作品?张瀚文给出的建议是更多地聚焦故事本身。影片在哪拍摄呈现的是城市基因,而要想更好地吸引观众,则是要创作出能让观众产生共鸣、能够沉浸其中的“青岛故事”。
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给城市文旅加“流量”
当前,“跟着电影去旅行”“跟着影视剧去旅行”正火爆,打卡同款拍摄地成为不少游客的游玩指南。影视不再单单是一部剧或者一部电影,其“加”出的城市文化、城市文旅让人们看到了影视产业背后所蕴含的巨大潜力。
作为影视产业的一个分支,去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启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今年又启动实施“微短剧+”行动计划赋能千行百业。在最近召开的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第六批推荐剧目,由青岛海象国际影视出品的微短剧《我的海蛎子男友》、青岛蓝水湾影视出品的微短剧《呼唤春风伴我行》成功入选。此外,由海文(青岛)影业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今人不见古时玥》、由青岛博视通影业有限公司制作的《你的夏日照海港》以及全程在青岛取景拍摄的《继承风暴》也同时入选。 至此,青岛共有5部网络微短剧作品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推荐剧目,占全省55.6%。
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一起去星光岛、红树林度假世界感受西海岸的春和景明;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一起走进栈桥、小麦岛开启海滨风光慢慢游。微短剧将观众“转化为”游客,将“流量”进阶为“留量”,用一部剧带火一座城。
“下一步我们将会继续引导微短剧创作与青岛市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旅游资源交融交汇,推动青岛特色海洋文化、崂山文化、里院文化、非遗传承等融入内容创作,打造更多体现青岛主题、青岛元素的微短剧作品,为文旅融合发展打下基础。”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电视剧和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处工作人员称,未来,青岛市将会继续组织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微短剧里看非遗”等创作计划,引导制作机构在微短剧项目中增加文化和旅游元素、创意、情节,立足美景美食、景区景点、非遗技艺,征集一批优秀作品。推动开放更多文旅场景,提供更多拍摄便利,打造一批有青岛标识度的网红打卡地,推出一批主题旅游线路,激活文旅消费,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来源:齐鲁晚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