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近期剧集市场“杀”出的一匹黑马,《雁回时》可以说是小成本古偶逆袭的典范,心有丘壑、谋略满腹的女主角庄寒雁的复仇之路相当带感且反套路,一洗古偶剧娇妻漫天的陈旧套路,算是近期比较亮眼的女性题材作品。
文 | 眸娱
《雁回时》收官一个星期,编剧竟然和观众吵起来了。
作为近期剧集市场“杀”出的一匹黑马,《雁回时》可以说是小成本古偶逆袭的典范,心有丘壑、谋略满腹的女主角庄寒雁的复仇之路相当带感且反套路,一洗古偶剧娇妻漫天的陈旧套路,算是近期比较亮眼的女性题材作品。
然而,剧集收官后却深陷“烂尾”争议,庄寒雁最终走向婚姻并爱上男主角(也是她姐夫)的结局致使舆论爆发。爱上带娃二婚男的庄寒雁还算清醒大女主吗?“不干净”的男主角配得上大女主庄寒雁吗?女性题材作品无一例外都会陷入性别话题中。
在舆论大战持续进行的当下,《雁回时》的编剧曹笑天发长文回应了种种争议。在编剧笔下,庄寒雁是拥有强大信念、不被规训、无数次拯救自我于水火之中的大女主,但他仍然认为,庄寒雁无法和整个时代抗衡。
庄寒雁结婚并爱上了男主角,或许并不是因为爱情,而是时代局限下必然会发生的,曹笑天用“庄寒雁也终将被蒙蔽双眼”来解释这个结局,前期具有反抗精神的庄寒雁仍然被困在了时代命运里。
好了,让所有人不开心了。CP粉因为一句“如果有一天傅云夕成为加害者,她依然会为了保护所有人的性命而杀掉他”而破防,女主粉则因为庄寒雁最终仍然没有挣脱时代束缚而大骂“诈骗”,编剧曹笑天和观众在评论区展开了激烈的争执。
正如曹笑天评论区的网友所言“故事写出来,解读就不该只局限于创作者”,关于女性题材影视作品,常常会发生编剧的表达和观众的解读背离的情况,导致双方呈现出尖锐的对立,进而影响到作品的口碑和热度。
女性内容的复杂性是众所周知的,编剧和观众针对女性题材的创作表达产生了分歧,影视作品的创作必然会面临着更尴尬、更艰难的处境。
编剧和观众的对立在谈论《雁回时》创作理念的这篇长文中,曹笑天提到了女性题材创作的艰难:每次当我认为我已经获得了足够的经验与教训,可下一部作品也总会踩到新的雷点。
女性题材作品以及女性创作者被批判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在曹笑天之前,知名作者兼编剧九夜茴2024年就吐槽过这种现象:最近开剧本会发现,涉及到女性角色编剧们都变得无比小心翼翼。
编剧认为自己的难处在于,一旦涉及女性议题,舆论总会变得敏感而复杂,很难满足所有观众对女性内容的需求,导致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受到舆论束缚,表达处处受限。
编剧不容易,观众就不委屈吗?近些年来号称女性题材的影视作品不在少数,但大部分都是打着女性互助、女性独立的幌子吸引观众,实际上并未真正关照到女性困境、触及女性内核,俗称“把人骗进去‘杀’了”。
无论是编剧抱怨观众“难伺候”也好,还是观众吐槽编剧“诈骗”也罢,本质上是因为双方并没有站在同一个场域下,对女性影视作品的解读出现了错位,导致了对立的发生,《雁回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女性题材影视作品是伴随着女性主义思潮风靡而诞生的一种类型作品,本身具备时代性,同时这股新兴社会思潮对于不同群体的影响程度是有区别的,最终导致了编剧与观众之间、观众与观众之间,对女性题材作品的解读产生了错位。
以《雁回时》为例,明末封建帝制的故事背景与现代女性主义思潮本身就是矛盾的,注定了编剧无法完全脱离时代去创作一个先锋女性故事,尽管曹笑天创造出了一个具有反叛精神的女主角庄寒雁,但又无法让她做到彻底挣脱。客观呈现女性的伤痛与挣扎、揭露男性既得利益者的丑恶嘴脸,最终庄寒雁完成精神弑父、周如音完成行动弑夫,虽然结局女性角色仍然被困在时代里,但站在创作者的角度而言,确实已经是在时代背景下所能做出的最大程度的女性意识表达。
但对于受女性主义思潮影响的观众而言,往往希望看到更激烈、更先锋的女性意识表达,女性角色彻底挣脱封建时代命运的束缚,难免会对庄寒雁最终无法逃出时代的五指山的结局感到失望。
而由于互联网用户基数太大,对女性主义思潮的理解程度也存在差别,导致观众内部对女性题材作品的解读也会发生分歧。
就像庄寒雁和傅云夕感情线,有观众认为庄寒雁爱上“不洁”二手男,自愿给继女当妈,被困在后院,是典型的恋爱脑“娇妻”;也有观众认为大女主并不意味着不能拥有爱情,要求女性不能结婚生子和必须结婚生子一样,本质上都在规训女性,庄寒雁能够自由选择并享受自己的人生就是大女主。
对女性意识的不同解读,导致“独美”粉与CP粉的争论,他们又分别与编剧产生了对立,女性题材作品深陷舆论争议成为了一种常态,这种对立现象也可以套用到任何一种时代背景下的“女性题材作品”中。
而在所有关于女性题材影视作品的争论中,最终妥协的必然都会是编剧,曹笑天对此颇为感慨:但凡沾染女性主义的创作者,无一例外,全都没有好下场,基本都在一片骂声中退出了社交平台。
女性题材作品需要一些宽容客观来说,针对女性题材作品的舆论倒也不算坏事,质疑和争论意味着观众不再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而是开始对女性内容有更多的思考,这本质上也是女性主义思潮发展的一种表现。
但落实到具体的创作层面,执着于追求完美的女性主义作品或许算不上是一件好事。
在男性视角主导多年的影视行业,目前女性题材作品虽然表现出强劲的势头,但仍然处在刚走出去的阶段,本身整体数量和质量都不算亮眼,过度吹毛求疵对一些不太完美的女性题材作品给予批判性、侮辱性的咒骂并不是一个好现象。
当观众和市场对女性题材作品愈发严苛,对于女性议题的交锋愈发尖锐,必然会导致编剧的创作沦落到处处受限的境地。
《雁回时》因为庄寒雁爱上带娃二婚男兼亲姐夫而被骂“娇妻”,全然否定了她早期所做的一切抗争行为,包括精神弑父。马丽即将上映的大女主电影《水饺皇后》也掀起了批判“皇后”的风波,因为部分观众认为“皇后”这个词不够“女权”,依附于皇帝,应该改成“女王”,丝毫没有考虑到电影主角的原型就叫“水饺皇后”。
被批判的女性内容创作者更不在少数,被追着骂吃“女性红利”的贾玲、被批判搞男女对立的邵艺辉,包括最近评论区沦陷的编剧曹笑天,或许他们的作品并不符合观众个人的价值观,但站在内容本身来看,已经是目前影视行业能拿得出手的女性题材作品。
不怪曹笑天表示“对不起,下次不敢写这么现实了”,在追求所谓完美的女性题材作品、女性内容创作者之前,先把女性题材影视作品的摊子给支起来或许更重要。
事实上,女性题材作品可以说是由创作者与观众合作完成的。观众对于女性议题的情绪与观点表达,构成了现代的女性主义思潮,而女性题材作品正是创作者受这股社会思潮关照的产物,所以女性影视作品的创作者与观众实际上是合作关系。
既然是合作关系,或许观众应该先给仍然在坚持做女性意识表达的创作者多一些宽容。
来源:钛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