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压9年!张若昀、毛晓彤主演剧《霍去病传奇》更名《风起大漠》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4-17 18:56 2

摘要:家人们,咱就是说,娱乐圈最能“熬”的剧王非《霍去病传奇》莫属了!从2016年拍到2025年,整整9年啊,当年刚上初中的追剧党现在都快大学毕业了,它居然才过审!而且名字从《霍去病传奇》改成《风起大漠》,集数从92集砍到75集,活脱脱一场电视剧版“变形记”。今天咱

积压9年!张若昀这部剧被骂到改名,如今过审竟靠“砍头式”自救?

家人们,咱就是说,娱乐圈最能“熬”的剧王非《霍去病传奇》莫属了!从2016年拍到2025年,整整9年啊,当年刚上初中的追剧党现在都快大学毕业了,它居然才过审!而且名字从《霍去病传奇》改成《风起大漠》,集数从92集砍到75集,活脱脱一场电视剧版“变形记”。今天咱就来扒一扒,这部让张若昀、毛晓彤耗了小十年的剧,到底经历了多少难事儿。

一、九年积压!这部剧到底踩了多少雷?

1. 历史爱好者直接炸锅:这改得也太离谱了!

2017年刚杀青那会儿,剧组估计咋都没想到,自家剧会被23位历史学者联名批评。原本想拍一代战神的故事,结果剧本里霍去病成了“奴婢私生子”,还和匈奴公主搞起了三角恋,甚至为了喜欢的人差点放弃打仗。我的天,历史上霍去病17岁就带着800骑兵杀得匈奴人害怕,封狼居胥的大英雄,咋在剧里成了满脑子谈恋爱的人?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直接列出118处史实错误,说这是“把历史当橡皮泥随便捏”。那时候网上吐槽声一片,历史爱好者气得不行:“这哪是传奇,分明是乱编!”

2. 政策收紧+制作方翻车,双重打击直接卡死

2018年“限古令”一出来,古装剧瞬间不好过了。尤其是涉及民族关系的,要求不能把匈奴简单看成“大反派”,得体现民族团结。可这部剧前期把匈奴单于写成只会打架的人,送审时直接被打回来。倒霉的是,出品方欢瑞世纪又被爆财务造假,版权像烫手的东西来回倒腾,导演张健(也就是张若昀他爸)因为对赌失败成了“老赖”,资金链断了,剧就这么晾在那儿了。更惨的是吴秀波,本来演个重要角色,结果因为私生活的事,戏份全得重拍,好好一部剧,跟坐过山车似的,一会儿能拍了,一会儿又停了,把演员和剧组折腾得够惨。

3. 92集?注水注到观众看不下去

最让人无奈的是原剧本居然写了92集!霍去病总共才活了23岁,就算从很小开始拍,一集讲一天都能多出好几十集。而且里面60集都是感情戏,什么霍去病和女主角腻歪,和匈奴公主纠缠,战争场面反而没多少。观众早就烦透了这种长到让人受不了的剧情,就这集数,别说过审了,就算播出来,谁有耐心看完啊?

二、改名换姓大瘦身!从92集砍到75集,到底删了啥?

1. 名字一改,气质全变:从“狗血传奇”变“大漠史诗”

原来的《霍去病传奇》一听就是主打个人英雄和感情线,现在改成《风起大漠》,格局一下子变大了。导演组说,这是要把镜头从霍去病一个人身上移开,拍拍汉匈战争的大场面,让观众看看大漠里的激烈战斗,而不是盯着主角谈恋爱。就像把一部偶像剧硬变成了历史大片,虽然过程很艰难,但效果还不错。

2. 砍头式删减:删掉25集,全是观众最烦的

为了过审,剧组下了狠手,直接砍掉四分之一的内容。最先被删掉的就是感情戏,原来毛晓彤演的女主角蓁娥,和霍去病有一大堆腻歪的对手戏,现在全删了,改成她作为和亲公主,在汉匈之间搞外交,一下子从“恋爱脑”变成了“搞事业”。历史方面更是大改,恢复了霍去病卫青外甥的身份,“封狼居胥”“河西之战”这些名场面都按原样拍,还加了很多朝堂上的权谋戏,比如汉武帝和大臣们讨论怎么打匈奴,看得人很激动。

3. 实地取景拼了!30斤铠甲穿身上,沙尘暴里骑马打仗

为了让观众觉得真实,剧组跑了鄂尔多斯、贵州都匀好多地方,搭了16万平米的秦汉影视城,光那个大漠场景,就花了好几个月搭。演员们更不容易,张若昀为了演好霍去病,增重15斤,每天穿着30斤的铠甲拍戏,有一场在沙尘暴里骑马射箭的戏,沙子吹得眼睛都睁不开,还得保持姿势不变。毛晓彤也不轻松,以前演甜妹习惯了,这次演苦情公主,有一场在牢里的戏,又哭又喊,拍完嗓子都哑了。剧组说,就是要让观众看到,啥叫真刀真枪的历史剧,不是那种在棚里抠图的差剧。

三、张若昀毛晓彤拼了!拍这部剧差点把命搭进去?

1. 张若昀:从“范闲”变“战神”,他真的下狠劲了

看过《庆余年》的都知道,张若昀演范闲那叫一个机灵,可这次演霍去病,完全像变了个人。为了贴近角色,他提前半年就开始练骑马、射箭,每天跟着历史老师学汉代的礼仪、军事知识。有一场“单骑受降”的戏,需要他一个人骑马走进匈奴大营,眼神里得有威严又有自信。导演说,张若昀拍这场戏的时候,硬是在马上坐了三个小时,一动不动,下来的时候腿都麻了。就连他爸张健导演都夸:“这孩子,这次真把自己当成霍去病了。”

2. 毛晓彤逆袭!从“甜妹”变“虐心公主”,演技直接提升一大截

以前毛晓彤总演那种甜甜的角色,这次可算来了个大突破。她演的蓁娥,是个被迫和亲的公主,心里装着国家和百姓,又有个人的痛苦。有一场在牢里的戏,她要对着汉朝的使者哭着说:“我嫁给匈奴单于,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边境的百姓能少点战乱。”那场戏拍了十几次,毛晓彤每次都哭得不行,眼泪止都止不住。好多工作人员看了都说:“没想到毛晓彤这么能演苦情戏,完全像变了个人。”

3. 老戏骨加持:胡军白宇强强对决,看得人热血沸腾

胡军演的匈奴单于,一出场就带着一股霸气,说话不紧不慢,眼神里全是计谋,让人感觉这个单于不是简单的坏人,而是有勇有谋的草原霸主。白宇演的匈奴王子伯力,和张若昀有很多对手戏,两个人从战场上的敌人,到私下里的“宿命对手”,那种既敌对又有点互相欣赏的感觉,被他们演得很到位。尤其是一场两个人在大漠里骑马对峙的戏,没说一句话,但眼神里全是戏,看得人起鸡皮疙瘩。

四、

太难了!一边被骂一边求生,到底该咋拍?

1. 史实和虚构就像跷跷板,哪边歪了都不行

这些年历史剧太难了,太尊重史实吧,观众说没意思,太虚构吧,历史爱好者骂得厉害。就像这部剧,一开始想搞点爱情戏吸引观众,结果被骂惨了,后来狠下心删感情戏,加史实,才过了审。其实观众不是不让改,是得有个度,比如霍去病的出身这种关键史实不能改,但可以在他的内心想法、战争策略上加点虚构,让人物更丰富。

2. 政策和市场两头压,剧组就像在走钢丝

“限古令”之后,古装剧尤其是历史剧,得符合各种要求,民族关系要和谐,价值观要正,同时还得有市场,能赚钱。这部剧出品方换了好几波,最后卖给平台,每集价格还不到30万,可制作成本花了3亿,简直亏大了。但没办法,为了过审,只能咬牙改,你说剧组容易吗?就像在钢丝上跳舞,稍微歪一点就掉下去了。

3. 观众

的是“爽”,但不是“无脑爽”

现在观众口味越来越挑了,看历史剧既想看得过瘾,又不想被当成傻子。那些注水的感情戏、离谱的改编,观众一眼就看出来,根本不喜欢。反而是像这部剧里的战争场面,实景拍摄,万马奔腾,箭雨齐发,演员们真刀真枪地演,观众看得才痛快。所以说,剧组与其在歪门邪道上想办法,不如实实在在把制作做好,把故事讲好,观众自然会喜欢。

小编有话说:

追完这部剧的坎坷经历,真的挺有感触的。九年时间,足够让一个演员从新人变成顶流,也足够让一部剧从备受期待到没人关注,好在《风起大漠》坚持下来了。它让我们看到,拍历史剧就像在沙漠里种树,刚开始全是困难,难活得很,但只要你用心去做,总有一天能做出点成绩。

张若昀、毛晓彤他们用了小十年去打磨一个角色,剧组跑遍大江南北去取景,这些努力不该被浪费。历史剧不该是流量的牺牲品,也不该是随便改编的东西,它应该是一扇窗,让我们透过它看到古人的热血与智慧。希望这部剧播出来后,能让更多人知道,原来历史可以这么好看,原来英雄的故事可以这么让人激动。

不管最后口碑咋样,至少他们敢在争议声中坚持改,敢在政策和市场的夹缝里努力,这份勇气就值得点赞。也希望以后的历史剧能少点套路,多点真诚,让我们在追剧的时候,既能看得爽,又能学到点东西,这才是电视剧该有的样子,不是吗?

好了,今天的瓜就吃到这儿,6月15日,咱们一起等《风起大漠》开播,看看这部“九年磨一剑”的剧,到底能不能成为历史剧的“救市主”!

来源:闫哥爱情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