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为何见死不救甄嬛?《甄嬛传》里最狠心的算计藏在这句话里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4-17 19:39 2

摘要:直到听见太后对皇后说"富察贵人保不住就算了",才惊觉紫禁城最狠的算计,都藏在太后的沉默里。这让我想起《如懿传》里同样出自乌拉那拉氏的太后,但比起如懿姑母的杀伐决断,这位太后的高明之处在于——她总能让自己的手干干净净。

重刷《甄嬛传》时,有个细节让我越想越不对劲:甄嬛被华妃罚跪小产那日,太后明明就在寿康宫养病,连进宫请安的果郡王都能及时赶到,为何她始终装聋作哑?

直到听见太后对皇后说"富察贵人保不住就算了",才惊觉紫禁城最狠的算计,都藏在太后的沉默里。这让我想起《如懿传》里同样出自乌拉那拉氏的太后,但比起如懿姑母的杀伐决断,这位太后的高明之处在于——她总能让自己的手干干净净。

太后对皇后的纵容,早在这件事里埋下伏笔。当富察贵人被猫抓伤流产时,太后那句轻飘飘的"保不住就算了",看似无奈实则默许。毕竟乌拉那拉氏的荣耀,才是她活着的全部意义。有意思的是,剧中太后常年在寿康宫礼佛,可每次后宫出事,佛珠转得最快的总是她。

这个历经三朝的女人,亲手把两个侄女送上后位。可纯元被宜修害死,宜修又因大阿哥夭折彻底疯魔。眼看家族后继无人,太后只能死死抓住现任皇后这根救命稻草。细想真是讽刺,她教导皇帝要雨露均沾,自己却把家族血脉看得比龙嗣还重。

富察贵人的存在就像定时炸弹——满洲大姓出身,若真生下皇子,分分钟就能动摇皇后地位。当宜修用掺了香粉的牡丹花害她流产时,太后表面训斥"越发不知收敛",心里怕是早就乐开了花。这种"打孩子给娘看"的戏码,倒让我想起现代职场里某些领导,嘴上说着"下不为例",转头就给捅娄子的心腹升职加薪。

还记得端妃拿着香粉盒找甄嬛结盟吗?其实太后早看穿这场戏码,只是顺水推舟让华妃背锅。毕竟在家族利益面前,一个未出世的孩子又算得了什么?这种政治智慧,倒和《纸牌屋》里的弗兰克有异曲同工之妙——真正的权力玩家,永远懂得借刀杀人。

到了甄嬛这里,太后的算计更显狠辣。选秀时她就用茶水泼人,放猫吓唬,奈何四大爷见到"纯元手办"直接上头。眼见甄嬛得宠后步步高升,太后终于坐不住了。我常想,若甄嬛真是纯元周边也就罢了,偏偏是个有脑子的高仿,这才是最要命的。

最要命的是甄嬛怀孕那次,皇上竟打破十五必陪皇后的规矩,连夜赶去碎玉轩。这记耳光打得皇后脸肿,更让太后想起当年纯元带来的危机感。看到这里总忍不住感叹:深宫里的女人,活得最久的不是最得宠的,而是最会装糊涂的。

"莞嫔这胎若是阿哥..."太后捻着佛珠的手微微发抖。当年四大爷能为纯元冷落六宫,如今难保不会为甄嬛之子动摇国本。想到这,她默默给皇后递了个眼色。这让我想起现代豪门剧里的婆婆们,嘴上说着"家和万事兴",私下早把DNA报告拍在儿子桌上。

于是就有了"装病避世"的神操作。当甄嬛在翊坤宫跪得满腿是血时,太后宫里连个传话的竹息都没出现。等尘埃落定,她又轻飘飘甩锅给余莺儿:"莞嫔身子早被毒坏了"——这话术,比安陵容的舒痕胶还毒。不得不佩服编剧的巧思,太后每次出手都像在玩消消乐,三消两消就把隐患消除干净。

说到底,太后和皇后这对姑侄,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玩得明明白白。就像太后临终前还在念叨:"哀家是乌拉那拉氏的女儿,必须保全家族荣耀。"这种执念让我想起《红楼梦》里的贾母,只是贾母尚存舐犊之情,太后却活成了家族图腾。

只是她们忘了,当四大爷发现纯元之死的真相时,那句"死生不复相见"的旨意,比任何算计都来得狠绝。机关算尽太聪明,终究是给他人做了嫁衣裳。看着宜修最后疯癫的模样,倒觉得她比姑母幸运——至少不用亲眼见证家族荣耀的崩塌。

来源:聊点电视剧秘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