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明明在逼宫时残害了太子和六皇子,原本以为在她自杀之后,景明帝会将她直接夺了长公主封号,贬为庶人。
重刷《似锦》,有点意犹未尽。
就是对于荣阳公主的结局十分不理解,作为嫉恶如仇的我来说,难以接受。
她明明在逼宫时残害了太子和六皇子,原本以为在她自杀之后,景明帝会将她直接夺了长公主封号,贬为庶人。
可是景明帝不仅隐瞒了真相,还追封她为贤婧公主,葬入皇陵享受万年香火供奉。
难道荣阳长公主曾经的襄王叛乱时的救命之恩,让景明帝觉得她的恩情重过两个亲生儿子的命。
什么从情感方面都无法接受,难道帝王注定都是为了利益成为一个凉薄之人。
一、姜似圣女身份曝光,景明帝动杀意
长公主原本想以圣女图腾让姜似没有翻身的机会。
毕竟揭穿姜似身上有圣女身份的是齐王,这样景明帝就不会怀疑到是长公主因为崔明月而对姜似进行报复。
毕竟长公主对于景明帝太了解,如果不是因为太了解,明白他的底线,这么多年她也不能肆无忌惮地干着嚣张跋扈的事情来。
明白景明帝最重视的就是,先是臣子后才是家人的假惺惺大义,所以长公主于是就故意拿出圣女图腾来试探齐王,让他们兄弟自己闹,而她在边上添加点火就行。
当齐王在大殿上揭发姜似的南乌圣女身份时,景明帝虽然一开始不算太相信,但事关国事,他仍然决定召燕王和燕王妃入宫调查。
结果等姜似和郁锦入宫,景明帝派人给姜似检查,结果身上什么图案都没有。
这时长公主说出圣女图腾遇到明火才会显现,于是亲自拿烛火来照,而图腾也在火的照射下显现出来。
看到这个图腾,景明帝开口就是将姜似给除掉,深知南乌与大周之间的微妙关系,任何与南乌有关的线索都可能成为威胁皇权的导火索。
因此,在看到姜似脖子后面的图腾,景明帝已对姜似产生杀意,选择了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幸亏姜似聪明,说圣女对南乌的重要性,同时将郁锦从南乌圣女事件中剥离出来,再加上郁锦旧事重提,景明帝这才没有第一时间将姜似给斩杀,直接扔进大牢里边关着。
姜似入狱,贤妃、福清公主、朵嬷嬷等人也不闲着,赶忙找证据去景明帝面前证明长公主勾搭南乌人害死先皇后。
景明帝原本觉得荣阳不会那么做,于是选择用花茶刺探,结果看到那花茶,长公主最先破防,这一刻景明帝再不信是她勾结南乌人,那就是自欺欺人了。
这种建立在猜疑基础上的信任,注定是脆弱而短暂的。
这也反应出景明帝对于荣阳和姜似他都不相信,对她们都是满满怀疑,更是对南乌的深深忌惮,以及他对亲情的漠视。
二、为帝王面子追封公主封号
长公主为了报复姜似和郁锦(燕王),以及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地位,不惜杀害了太子和六皇子,逼迫景明帝服软。
结果没曾想,帝王之位对于景明帝来说比儿子的命更重要,即使长公主在金銮殿上拿着刀杀了六皇子,进行一番杀鸡儆猴,景明帝也没有松口说出玉玺的下落。
如果不是郁锦及时赶到,可以下一个被长公主刺死得就是贤妃了。
直到长公主的所有的爪牙都被抓起来之后,景明帝才问她为何要这样做,而她的回答简直就是让人觉得无语又可怜。
“我想要我的女儿活着,想要我的丈夫爱护我,想要我的兄长信任我。”
明明长公主说的这些要求,都是被她自己给毁了,现在却怪在别人身上,景明帝都觉得如果将她逼宫的罪名公布于众,世人都会笑他竟被这样的蠢货给囚了。
所以,皇家的颜面和真相,景明帝觉得还是前者更重要。
于是他选择了用追封的方式,将长公主的罪行掩盖在“英勇救驾”的光环之下。
这样一来,他既保全了皇室的颜面,又避免了因公开处理长公主而可能引发的政治危机。
他宁愿用一个封号来成全美名,也不愿让世人看到皇室内部的愚蠢。
太子和六皇子作为他的亲生儿子,虽不能是他的骄傲,可是也是他的亲儿子,可是他们却成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最后杀人凶手被追封,而他们见丧入皇陵的机会都没有。
三、血亲无法跟兄妹之情相比
长公主作为太后的养女,除了对景明帝有功臣之恩外,其实看景明帝在她死后还对其进行追封,这就说明二人关系肯定也不简单。
毕竟他们二人又不是亲兄妹,再加上长公主有挡箭之恩,景明帝曾经肯定有动过对长公主娶她的心思。
然而,这种心思并未得到实现,因为长公主喜欢的是崔旭,让景明帝的喜欢胎死腹中。
这也是这么多年景明帝对她所作所为选择睁一眼闭一眼的根本原因。
最重要的是,在景明帝心中,皇权永远高于一切,包括亲情和爱情。
来源:东猫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