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演艺生涯的漫漫长路上,总有人问我:你最渴望诠释怎样的角色?如何在千篇一律的人物形象中破茧成蝶?但于我而言,真正叩击心弦的始终是作品的内核——那些如星辰般闪耀的立意与主题,才是吸引我驻足的理由。与《沙尘暴》的邂逅恰似命运的安排。陈江河这个西北警察的角色,就像一
电视剧《沙尘暴》剧照。
在演艺生涯的漫漫长路上,总有人问我:你最渴望诠释怎样的角色?如何在千篇一律的人物形象中破茧成蝶?但于我而言,真正叩击心弦的始终是作品的内核——那些如星辰般闪耀的立意与主题,才是吸引我驻足的理由。与《沙尘暴》的邂逅恰似命运的安排。陈江河这个西北警察的角色,就像一株扎根戈壁的胡杨,在熟悉的土壤里生长出崭新的枝桠。若是在青涩的年岁相遇,或许我难以读懂他年轮里镌刻的生命哲思;而如今,当阅历如沙粒般在时光漏斗中沉淀,赵冬苓老师笔下那厚重如黄土高原的文本,终在我心田激起创作的春雷。时代洪流中蝼蚁般的众生,如何凿开命运的岩壁?这个永恒的命题,在当代审美的淬炼下正焕发新的光芒——就像老树抽出新芽,文艺作品也在经典母题上绽放出与时俱进的繁花。陈江河的命运轨迹宛如丝绸之路上被风沙摩挲的驼铃,每一个转折都牵动着观众的心弦。在甘肃瓜州柳园镇的拍摄现场,三十年前的"小香港"盛景与如今的萧条形成鲜明对比,恰似一面时光之镜,映照着资源型城镇的兴衰轮回。每当镜头对准那些在命运沙暴中挣扎的灵魂,我常恍惚觉得:若与角色互换人生,我是否能在同样的绝境中开辟生路?这份惺惺相惜的共情,让表演不再是简单的模仿,而成为灵魂与灵魂的对话。这个游离于事件之外的旁观者角色,最初让我如握流沙般无从着力。与谭嘉言导演的深夜恳谈,就像在戈壁滩上寻找地下暗河,我们执着地挖掘着人物的根系。从社会关系的脉络到衣食住行的细节,每个创作环节都像在搭建榫卯——既要严丝合缝地还原警察的职业特质,又要让这个角色如西北的沙枣树般独具风骨。办公室里堆积如山的卷宗,电脑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甚至那块来自伊犁的酸奶疙瘩,都是我们为角色注入的生命密码。四五月的高原拍摄,干燥的风沙裹挟着剧烈追逐戏的喘息,让我与陈江河产生了血肉相连的共鸣。当镜头对准他抗拒过往的脆弱瞬间,当特写捕捉他情感纠葛中的挣扎,我仿佛触摸到了角色灵魂最隐秘的纹理。这种创作中的颤栗感,就像沙海中的绿洲,让二十年的演艺生涯依然焕发着新鲜的悸动。愿观众也能在这部作品里,拾取到如胡杨种子般顽强的生命力量。来源:春函夏意向玟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