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时候被《画皮》吓得不敢关灯,如今却被红嫁衣人面鸮妖对半夏哥哥的羁绊戳中泪腺。
深夜追完《无忧渡》,我忽然懂了什么叫“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聊斋”。
小时候被《画皮》吓得不敢关灯,如今却被红嫁衣人面鸮妖对半夏哥哥的羁绊戳中泪腺。
这剧不靠吓人镜头,却用“人妖共存”的奇幻设定,把当代人的欲望、孤独与救赎,全写进了晚唐的月光里。
当聊斋遇上Z世代:妖不再是妖,是人心的镜子
《无忧渡》最妙的是把蒲松龄的志怪魂,装进了现代叙事的壳子里。
嫁衣鸮案里,美艳新娘为了得到好听的声音,嫁给半夏哥哥,弹幕飘过一片“这不就是杀猪盘高端局?”;
碧玉梨案中,舞姬为青春永驻吞下毒果,七天变干尸的设定让网友自嘲“比我医美踩雷还惨”。
这些妖怪哪是恐怖化身?分明是披着古装的“现代病”代言人。
就像弹幕神总结:“人面鸮吃的是贪婪,碧玉梨毒的是焦虑,这届妖怪专治人间不服。”
人妖恋2.0:暧昧比亲吻更带劲
比起老聊斋里书生狐妖的直球恋爱,《无忧渡》的“人妖羁绊”更戳年轻人high点。
任嘉伦演的半妖捉妖师,白天冷脸挥剑斩妖,晚上则醉酒靠在宋祖儿肩头,手指绕着她发梢呢喃“你这丫头比妖还难捉”。
没有壁咚强吻,但伞沿滴水、睫毛轻颤的细节,让观众嗑到连夜写同人文:“救命!暧昧期的推拉比直接亲嘴刺激十倍!”
而人面鸮在即将烟消云散的时候,流着眼泪对着半夏说: “请你告诉他,我是真心喜欢他,想和他在一起的”,半夏攥到发白的手指让屏幕前多少有情人破防。
这哪是俗套爱情?分明是孤独灵魂在乱世中的彼此托付。
藏在特效里的“新聊斋美学”
导演林玉芬不愧是爆款制造机,她把中式奇幻拍出了赛博朋克的叛逆——人面鸮振翅时羽毛泛着金属冷光,碧玉梨腐败的菌丝舞动如AI生成的死亡图腾。
就连捉妖符咒都用小篆写着“贪嗔痴”,被网友笑称“老祖宗的防沉迷系统”。
最绝的是剧组考据控附体:半夏的鹅黄襦裙复刻唐代绞缬工艺,阳光下裙摆如水波荡漾;茶馆说书人讲的《板桥三娘子》,是晚唐真实志怪故事。
有考据党边追剧边玩“大家来找茬”:“第二集酒肆墙上的涂鸦,用唐代方言写着‘妖物出没’!”
年轻人的聊斋,是糖也是药
开播当晚,朋友圈分裂成两大阵营:有人为任嘉伦的打戏燃到截图发健身群,有人被宋祖儿的哭戏刀到狂抽纸巾。
但更多人在这部“新聊斋”里照见了自己——
社畜在碧玉梨案里看到“内卷式衰老”;
单身狗从宣夜半夏的推拉中悟出“暧昧心理学”;
正如网友所说:“《无忧渡》的妖不是用来吓人的,是来给当代人指导生活的。”
当我们在弹幕里刷“妖界打工人”“求梨妖放过甲方”时,何尝不是在用戏谑对抗现实?
这部剧真不是流水线式的古偶,拘泥于男女主的情情爱爱。
它带观众领略到了世间万物,万物有灵,哪怕是妖也会有重情重义的,而不是一棍子打翻一船人。
有内容,有深度,有思考,这才是一部有水准的好剧。
来源:娱贝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