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年度催泪电视剧《苦尽柑来遇见你》完结,豆瓣评分飙至9.5分,堪称神级之作,更有博主形容它为“东亚女孩精神充电宝”。
最近,年度催泪电视剧《苦尽柑来遇见你》完结,豆瓣评分飙至9.5分,堪称神级之作,更有博主形容它为“东亚女孩精神充电宝”。
很多网友表示,仅仅是看了一个片段,就哭到无法控制,甚至有不少人创下了自己的“看哭次数纪录”。
为什么这部剧会让大家产生如此强烈的代入感和共鸣感?
剧里主要讲述了三代女性(外婆、妈妈、女儿)在不同时代下与命运抗争,努力托举着下一代的故事。
剧中细腻又充满力量的台词,深深触动了无数人的内心:
“我要让她做一切想做的事,拥有她想要的一切,我不想让她做收拾桌子的人,而是成为可以掀桌子的人。”
“她是我的女儿,不是养家糊口的人,但就算我像保姆一样活着,我不会让她像我和我妈妈那样生活。”
剧中花了大量心思,真实再现了三代女性的“四季轮转”般的人生接力:从坎坷凄凉的冬天,来到萧瑟飘香的秋天,再来到朝气蓬勃的夏天。
经过上一代的耕耘,下一代总是过得更好,尽管离春天始终差了那么一点,但这不就是我们真实的人生吗?
一代又一代的女性拼尽全力去争取更好的生活,是整部剧最戳心的地方。
所以今天,壹心理想跟大家好好聊一聊:“母系托举”的巨大力量。
她是一个凄苦的女人,也是那个年代随处可见的普通女人。
丈夫早逝,改嫁后生活困苦无依,靠一己之力养活全家人。
她是济州岛最拼命的那个海女,每天冒着生命危险潜入海底,只为捡多一点100韩元一只的鲍鱼。
因为贫困,光礼改嫁后不得不把女儿爱纯寄养在小叔子家。当她知道一家六口人,唯独女儿没有鱼吃时,她怒了,拎着两串黄鱼冲进小叔子家,冲他咆哮:“不要这样对爱纯!”
表达愤怒和攻击性,是她反抗命运、保护女儿的唯一方式。
但有时,她连愤怒的资格都没有。
看不得女儿受委屈,光礼把爱纯接到自己家,没日没夜地捡鲍鱼,只因为她想供女儿读书,不要像自己这样活着。
10岁的爱纯很心疼妈妈,每天在海岸边急得直跺脚,希望妈妈能够早点上岸。
她不知道怎么帮到妈妈,只好写下《笨鲍鱼》这首诗,让妈妈感到无比骄傲:
每天除了鲍鱼就是鲍鱼
暴风雨中的鲍鱼 比孩子还金贵的鲍鱼
我多希望看你早点出水 但我为什么看不见你的踪影
是因为没有鲍鱼吗 是因为搜寻鲍鱼憋气太久吗
又担心又害怕的女儿 只能怪笨鲍鱼让妈妈火冒三丈
她卖一只鲍鱼能赚100韩元 我真想付钱买下她的一天
背痛的妈妈 咳嗽的妈妈
每天有100韩元 就能让她休息了
——《笨鲍鱼》吴爱纯 三年八班
在吃饭都成问题的年代,光礼不仅没有将自己的苦楚发泄在女儿身上,更不会给她套上“女人就该为家庭牺牲”的枷锁。
她对爱纯说:“在济州岛,做牛都比做女人强”,希望爱纯能够挣脱一切束缚,冲出济州岛,别当海女,也不要留在这里做廉价的佣人。
当她知道女儿在班上遭遇了不公,被一个有钱同学抢走了本该属于她的班长位置。
她帮邻居耕了几亩地,借来了珍珠项链,穿上最好的衣服,拿上自己辛苦攒的积蓄,低声下气地去给班主任送礼,希望他能让女儿名正言顺地当上班长,结果却失败了。
爱纯看了十分心疼母亲,也觉得自己很可怜。
光礼却坚定地对女儿说:“可怜的是我,不是你,不要退缩,去尽情享受人生。”
光礼清醒地知道自己身在这个时代,只能任由命运碾碎,但女儿属于下一个时代,应该拥有更好的生活。
她独自把苦难吞下,不让女儿重复自己的命运,哪怕牺牲自己,也竭尽全力为女儿完成精神上的托举。
妈妈的爱,深深影响了爱纯的整个人生,所以直至自己70岁临终前,她也不忘在海边呼喊着“妈妈”,诉说着自己无尽的思念。
弗洛伊德认为:“攻击性如同是一个人的生命力,如果一个人不能活出自己的攻击性,就会出现心理问题。”
即使环境很糟糕,只要一个人能够正常表达攻击性,就能够保护自我不受外界蹂躏。
光礼有一颗健全、强大的内心,她教会爱纯通过表达攻击性和愤怒来活出自己、保护自己。
在妈妈身边,爱纯可以活得“有刺”,不去讨好任何人,也不做任何人的“保姆”。
尽管,光礼29岁就因操劳过度去世,但她用自己的爱,给了爱纯强大的生命内核:
永远不会退缩,尽情享受人生。
爱纯才10岁,就成了孤儿。
但她没有自暴自弃,自称“文学少女”的她,不甘于困在这座小岛,一心想考大学、去首尔、做诗人。
可继父和叔叔都不愿供她读书,都想让她像光礼一样,做家里的“保姆”和“劳工”。迫于无奈她照做了,小小年纪就要照顾弟弟妹妹。
好不容易读到初中,却面临“初中毕业就要当工人挣钱”的安排,不然就无家可回。
这个不甘心的小女孩,第一次表达了自己的愤怒,想远走高飞。
青梅竹马的宽植,成了她唯一的依靠,可宽植的家人都觉得她晦气,不肯接纳她。绝境之下,她干脆拉着宽植一起私奔。
面对命运的安排,她没有退缩,而是用行动反抗全世界。
尽管因此被退学,无家可归,还被迫与二婚的有钱大龄男相亲,但她从未停止抗争。
在宽植坐船去首尔的时候,她拼命跑到码头,哭着喊他回来,勇敢说出了隐藏已久的爱。
最后,她为自己争来了爱情,和宽植结了婚,生下了长女金明。
然而,生活没有因此优待她。身为70年代的儿媳妇,她被婆家处处刁难:
天天被挑刺;整日要待在厨房干活;往她身上撒红豆祛晦气;被拉着去寺庙磕几百个头求二胎生个男孩......
这些委屈她都忍下来了,唯独不能容忍女儿受到任何伤害。
她想让金明学骑自行车,婆婆却说“哪有女孩子骑车的”,让爱纯把车扔掉,还打算让金明做海女,长大后好挣钱养家。
爱纯怒了,虽然宽植不在家,但为了保护女儿,她第一次反抗了婆家:“她是我女儿,不是要为这个家做牛做马!”因此被婆婆狠狠扇了一巴掌。
即使感到委屈,但爱纯和宽植说:“我要让她(金明)拥有她想要的一切,我不要让她做收拾桌子的人,我要让她做掀翻桌子的人。”
后来在金明的成长之路上,爱纯也真的言出必行:
宽植买了新船,按规矩女人不能上船,但爱纯怎么也无法对金明说出“女人上船不吉利”这句话,她不希望女儿活在她的旧世界里。
于是,她先做了那个“掀桌子”的人,让女儿上了船,还和宽植在船上写下了女儿的名字。
她做的所有这些反抗和努力,都是在为下一代争取自由。
当地的女人到了年龄就要结婚生子,爱纯却坚持供女儿上大学,甚至为了支持金明去日本留学,狠心卖掉妈妈留下的房子。
金明心疼父母的付出,爱纯却对此没有丝毫怨言。当金明坐上飞机的那一刻,她看着天空高兴地笑了:“当你们展翅高飞,我感觉像我也飞起来了,终于,梦想发出鼓动翅膀的声音。”
爱纯被时代桎梏的自我,也随着女儿一起自由翱翔。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任何身体的、精神的或是社会的障碍——不管是真实的或想象的障碍,都会使人产生自卑感,促使个体进行补偿。
爱纯虽然命运坎坷,但一直在尝试为自己做积极的心理补偿——
人在困难和逆境之中,如果我们不屈服,不甘于现状,就会在补偿心理的机制下,变得顽强,积极地突围,进而创造自我。
当爱纯成为一个母亲后,她展现了一个全新的自我,因为她不想女儿活成自己的样子,
所以她必须先一步掀翻桌子。
当一个母亲竭力给予女儿能力范围内最好的爱,托举女儿茁壮成长,也等于把自己重新养育了一遍。
金明在爱纯的托举下,与整日围着厨房转的母亲相比,成年后的她活得更自主和洒脱。
虽然她也有自己的拧巴与内耗。
小时候家里穷,尽管宽植和爱纯竭力满足她,仍然让她留下了心理阴影,工作后给自己买了一大堆便宜鞋子作为童年的“报复性补偿”。
当爱纯听到金明因为贫穷感到卑微时,她没有怒火中烧地指责“我们为你付出了那么多”。
只是温和地说“我们已经把能给的都给你了”,然后默默心疼女儿,独自消化情绪。
金明虽然嘴上总是说着冷冰冰的话,但和很多孩子一样,她只是不擅长表达对父母的爱意。
她知道“穷”不是父母的原罪,每个月都会把一部分工资寄回家;
难过时总是第一时间想给家里打电话;
看到爸爸在寒风中等自己会心疼不已......
她没有因为贫穷的童年,而后悔生在这样的家庭;也没有因为生活施加的打击,怀疑过家人对自己的爱。
她只是把所有的不甘,都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金明和前男友第一次安排双方父母见面时,未来婆婆当着爱纯和宽植的面,要金明给所有人盛汤,并嫌弃她做得不好。
爱纯看到心疼不已,抢过汤勺帮她。
未来婆婆借此暗讽金明:“你妈妈什么都帮你做,所以你才什么都不懂”。
金明尴尬得不知该说什么,爱纯却抢先替女儿说话:“这个我教不了她,她对我们来说太珍贵、太宝贝,所以我选择不教她。”
爱纯的无限理解和支持,培养了金明强大的“主体性”。
面对未来婆婆提出的“婚后辞职做全职太太”的要求,她果断拒绝:
“我想用自己的钱养家糊口,所以光是找份工作对我来说还不够,我想当科长、部长甚至社长,这没什么好丢脸的吧。”
当金明意识到,这场恋爱让父母很难受,也会让之后的自己彻底失去自主权,仔细思考之后,即使很痛苦,她还是选择了分手:“我非常深爱你,但是我也深爱我自己。”
在爱纯的托举中长大的金明,得以全然活出自己的形状。
世间固然有很多桎梏,但内心足够自由,她便可以不受限制,选择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
除了母系托举,剧中其他的女性托举同样令人触动:
海女阿姨们,在光礼去世后,自觉充当爱纯最好的朋友,默默照顾她、为她挺身而出;
爱纯的奶奶,在爱纯最穷困时,瞒着家人,掏出毕生积蓄给她买船渡过难关;
就连继母,表面上把爱纯赶出家,其实是心疼爱纯留在这个家当保姆,还偷偷给她送钱;
甚至,爱纯私奔时曾经帮助过的女性,也在几十年后帮助了金明……
剧中并没有点明,她们到底是谁的女儿、谁的妈妈、谁的外婆,她们都有自己的难处,却还是托举了困境中的女性。
这提醒了我们:就算小时候没有被托举过,长大后也可以拥有托举别人的力量,成为父母后也可以试着托举自己的孩子。
那么,我们普通人可以怎样托举下一代呢?
我从心理学的角度,结合剧中光礼、爱纯、金明的经历,总结了3点。
1、重视精神独立与自主意识的培养。
父母成为孩子的安全基地,孩子就会独立自主地探索外界,有足够的力量去承受失败。
就像爱纯,即使命运坎坷,但是在妈妈的影响下,她从没有向生活低过头,而是与之抗争到底:
“我找到了属于我的幸福,我生活里也有阳光,我也有过很多完美时刻,我只是希望你承认我的人生也有价值。”
2、父母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的力量”。
努力自我实现的父母,无形中教会了孩子如何与这个世界好好相处,就像光礼敢于愤怒,爱纯才敢于掀翻桌子,金明才能忠于自己的选择。
哈佛大学的一项实验显示: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镜像神经元激活源”,当孩子观察父母行为时,前运动皮层会激活与执行该动作相同的神经通路。父母每周展示3次以上目标行为(如阅读),6个月后孩子自发模仿率高达79%。
就像剧中的爱纯和宽植,夫妻间彼此深爱、理解、支持,给女儿金明塑造了“什么是好的亲密关系”的榜样,才让金明最终选择对的那个人共度人生。
3、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与兜底支持。
多觉察自己对孩子的爱:哪些是有条件的,哪些是无条件的?
接受并调整有条件的部分,放大并重视无条件的部分,认识到这个部分才是托举孩子的关键。尤其是孩子遭遇挫折时,尽量多给予鼓励和支持,而非指责和打压。
这能提升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和配得感,始终相信自己值得拥有美好的一切。
这种支持需贯穿其一生,即使成年后仍让她感受到“父母永远是退路”。
就像金明一开始因为自己的家庭条件和前男友差距很大,而感到自卑时,爱纯坚定地对她说:“我们忍是因为不想你太辛苦,不是觉得你不如他。”
外婆在海里游,妈妈在地上跑,女儿才能在天上飞。
母系接力托举所产生的力量,就是如此磅礴。
看这部剧时,我在无数个场景中泪流满面。
只因我反复看到了我妈妈的影子,她和爱纯一样,一步一步托举着我慢慢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去年结婚前,我忐忑地和妈妈说:“我不太会做家务,洗碗、打扫卫生都做得不好,未来婆婆会不会嫌弃我?”
一旁的姐姐听到后对我说:“那你现在就好好学,别让人笑话了。”
妈妈却立刻抢过我手里的碗接着洗:“你读过大学、在大城市工作、会写文章、口才很好、帮家里做了很多事情……你有那么多的优点,不会洗碗和做家务算什么?”
如同大结局最后出现的一句台词,我想对那些为了改变生活努力奋斗、为了托举孩子默默付出、为了实现自我勇敢争取的所有人,说一句:
“敬你所经历的一切,你辛苦了。”
愿我们都能在爱的滋养下,“人生日日是春日”。
世界和我爱着你。
来源:左右图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