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剧《侠客行不通》突然扔出一颗重磅消息:4月11日正式开播,徐志胜扛起男主角大旗。
网剧《侠客行不通》突然扔出一颗重磅消息:4月11日正式开播,徐志胜扛起男主角大旗。
消息一出,微博评论区瞬间炸开锅,有人直接甩出问号三连:“徐志胜当男主?内娱没人了?”也有人乐得拍大腿:“这剧必须看,志胜哥演喜剧绝对稳!”
时间倒回去年1月,制作方冷不丁官宣徐志胜出演男主时,舆论场就划过几道闪电。
当时不少观众翻出徐志胜在《脱口秀大会》里挤眉弄眼的片段,调侃“这是要开创喜剧新流派”。
三个月拍摄期里,剧组捂得严严实实,连路透照都没漏出几张,直到最近定档海报放出,人们才看清这位脱口秀演员的古装扮相——头顶歪斜发髻,手执折扇半遮面,活脱脱从漫画里走出来的“非典型大侠”。
故事改编自点击量破十亿的同名漫画,主角苟凌风本是富二代,放着家产不继承,偏要上山当大侠。
按套路该练成绝世武功,结果他阴差阳错把魔教神功学了个十成十。
下山后每次见义勇为,总被当成反派追杀,这设定自带荒诞底色。
更绝的是编剧让主角团搞了个“虎丑者联盟”,剑圣传人、毒女这些边缘人物凑在一起,摆明要打破传统武侠剧的颜值定律。
徐志胜的表演履历表上,正经演戏经历只有《庆余年2》里晃过镜头的书史。
当时他顶着标志性逗号刘海,捧着竹简念了两句台词就退场,却让观众记了半年。
这次突然升格为领衔主演,质疑声浪比预想中还猛。
豆瓣小组里飘着热帖:“普通话都说不利索,能撑起二十集?”不过也有剧评人反向分析:武侠喜剧要的就是这种接地气的喜感,换个小鲜肉反而油腻。
翻看官微评论区,点赞最高的两条形成鲜明对比。
热评第一写着:“冲着徐志胜,烂剧也追!”第二条立刻呛声:“资本强推资源咖,坐等扑街。”
有趣的是,两种声音都承认同一点——徐志胜的出现本身已成话题。
有营销号扒出数据,定档话题阅读量破亿的功劳簿上,徐志胜单人贡献了七成热度。
制作方显然预判了这些争议。
放出的先导片里,徐志胜对着镜头自黑:“导演说选我是看中‘剧抛脸’,我寻思这不就是说我长得像路人甲?”这种把槽点主动摊开的操作,反而消解了部分质疑。
观众发现,当徐志胜穿着戏服在竹林里狼狈逃窜时,那种浑然天成的窘态,确实比刻意耍帅更有喜剧张力。
从项目时间线看,去年1月底开机时,剧组或许就打着“错位竞争”的算盘。
同期武侠剧要么走玄幻炫技路线,要么玩深沉权谋,《侠客行不通》直接打出“反套路喜剧”招牌。
徐志胜的角色需要同时承载荒诞与热血,这种矛盾性恰好撞上他的表演舒适区。
曝光的片花中有个细节:主角苦练十八年出山,结果被村民当骗子追打,徐志胜边跑边喊“我真是大侠”的哭腔,意外带出小人物的心酸感。
观众分成两大阵营。
武侠迷更关注动作设计是否还原漫画分镜,有人指出预告片里的“蛤蟆神功”特效过于五毛。
喜剧爱好者则盯着徐志胜和客串的腰部喜剧演员互动,发现他们即兴发挥的台词比剧本更戳笑点。
制作组透露,全组NG最多的场景反而是因为演员们笑场太多,这种幕后故事某种程度上成了另类宣传。
定档消息放出后,平台预约量出现有意思的波动。
首日爆发式增长主要来自18-24岁群体,这部分人多数通过短视频片段了解徐志胜。
第二波增长出现在30岁以上观众群,他们更多是被“武侠+喜剧”的类型组合吸引。
有院线经理透露,如果前五集能立住口碑,这部剧可能成为线下聚会的新社交货币——毕竟能同时满足武侠情怀和轻松解压的需求。
徐志胜在路演时被问及选角争议,他摸着后脑勺嘿嘿一笑:“可能我长得像剧组绑架了资方吧。”
这句自嘲被剪成十五秒短视频,播放量两天破千万。
比起正经回应,这种带着脱口秀基因的应对,反而强化了观众对他“本色出演”的期待。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风险:过度依赖演员个人特质,可能削弱角色塑造的深度。
原著党现在分成两派。
激进派在超话刷起“求别毁原著”的标语,保守派则翻出漫画里苟凌风被武林协会拒之门外的章节,发现主角的憋屈经历与徐志胜的草根气质确有契合点。
还有眼尖的网友发现,徐志胜的定妆照眼神里带着股执拗劲儿,和后期黑化的剧情伏笔形成微妙呼应。
平台排播策略透着精明。
4月11日开播正好撞上清明假期后的流量空窗期,同期竞争对手多是都市情感剧。
前六集免费试看,七到二十集需要会员解锁的设置,既能吸引路人观众,又能转化忠实粉丝。
制作方预留了三个衍生综艺的录制档期,显然准备把“喜剧人剧组”的标签打到底。
舆情监控显示,“徐志胜演技”成为近三天上升最快的关键词。
有表演老师逐帧分析预告片,指出他在无台词场景的微表情控制超出预期。
比如被误认为魔教妖人时,面部肌肉的抽搐既有滑稽感,又透出无奈,这种层次感或许来自多年开放麦练就的观众洞察力。
开播前七十二小时,徐志胜发了条微博:“苟凌风来了,准备好笑破肚皮。”
配图是他抱着剧组道具剑睡着的花絮照。
评论区瞬间涌入五万条留言,最高赞回复是:“就冲你这张脸,我已经开始笑了。”
这条看似戏谑的评论,或许正揭示了《侠客行不通》最大的筹码——在这个追求解压的时代,观众愿意为真实的笑声买单,哪怕这笑声带着点荒诞的底色。
来源:南柯寻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