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探狄仁杰》—“捧哏”曾泰温开,在武周权力游戏中的仕途悲喜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4-11 08:52 3

摘要:《神探狄仁杰》系列电视剧中,在被誉为“贞观遗风”的武周王朝(一般认为是唐高宗和武周前期),仍可窥见当时的政治环境复杂严峻,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权力的更迭与争夺使朝堂走向充满不确定性。做忠臣还是做奸臣,甚至忠臣和奸臣的界线都不是非常清晰,而且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神探狄仁杰》系列电视剧中,在被誉为“贞观遗风”的武周王朝(一般认为是唐高宗和武周前期),仍可窥见当时的政治环境复杂严峻,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权力的更迭与争夺使朝堂走向充满不确定性。做忠臣还是做奸臣,甚至忠臣和奸臣的界线都不是非常清晰,而且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狄仁杰屡破奇案大案,期间收获了曾泰、温开、林永忠等门生,他们亦师亦友,袍泽情深,情同父子。还有一个无名的小角色因为表现突出,受到狄仁杰的提携,一跃成为封疆大吏。

《神探狄仁杰》系列电视剧通常被认为有四部,共十个案子。

《神探狄仁杰》第一部又名《武朝迷案》。第一案《使团惊魂》,简称幽州案。第二案《蓝衫记》,又称湖州案。第三案《滴血雄鹰》,著名的无头将军案。

《神探狄仁杰第二部》。第一案《关河疑影》,也称崇州案。第二案《蛇灵》。第三案《血色江州》。

《神探狄仁杰第三部》。第一案《黑衣社》。第二案《漕渠魅影》。

第四部改名《神断狄仁杰》。第一案《金银奇案》。第二案《杀人陷阱》。

1

曾泰自从做了狄仁杰的门生仕途亨达,是“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典型人物,全剧第一“捧哏”,网友戏称“舔灵”。

湖州案,狄仁杰时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兼江南道黜置使,负责巡察江南道,考察地方官员的政绩,第一次见到了时任湖州县令的曾泰。曾泰是天授元年的状元,因朝中无人已在地方担任了近十年的县令,仕途不顺,憋屈苦闷,很想在狄仁杰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曾泰给狄仁杰的初印象是一副郁郁不得志的小官的模样,有些迂腐和刻板,断案方面行事粗糙,但和其他堂官相比心理素质较稳定,懂得体恤百姓,不乱动刑罚。

状元出身说明曾泰个人能力比较突出,可是一直被打压,没有适合生长的条件,一般很难成才。唐朝还是比较看重阶层出身,普通老百姓跨不过去市农工商的天然鸿沟,阶层低下的后代甚至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将门王府出身竞争也非常激烈。盛唐之下,看似繁华,其名难副。唐诗三百首唱绝天下,可是仍然有很多人大志难酬。”

湖州案后,曾泰拜入狄仁杰门下,对恩师极为敬重,言听计从,积极学习狄仁杰的办案方法和为官之道,仕途顺利,节节高升,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担任湖州县令(湖州案)—永昌县令(滴血雄鹰案,京城附近的永昌县)—卫尉卿(崇州案)—凉州刺史(黑衣社案)—江淮都察使(邯沟覆船案)—洛州刺史(金银奇案)—葱山道、流沙道黜置副使(杀人陷阱案),既是狄仁杰的得力助手,而且官职品阶接近狄仁杰。

像狄仁杰那样既能断案如神又能勤政爱民的官员已是凤毛麟角,哪怕能做到勤政爱民的官员也不多。狄仁杰在幽州案时曾说过:“举凡诸事以民生为第一,本阁查察官吏不看别的,第一是时刻有替天子巡牧之心,安抚百姓之举;第二是劝课农桑、水利诸要;第三是刑狱诉讼,晓民以理,三者皆备者上品,三有其二者中品,三有其一者下品,三者俱无者,罢官。”曾泰落寞时蒙受狄仁杰赏识,非常感恩,一直铭记在心,自然忠心耿耿,虽然不太擅长断案,但是他尽力践行恩师的教诲去做一个好官。

狄仁杰把曾泰当做“儿徒”培养,主动参与过曾泰治下发生的滴血雄鹰案、黑衣社案、金银奇案。曾泰担任凉州刺史时,已经独当一面,正逢当地遭遇大地震,但灾后救助得当,逐步恢复生产,社会秩序稳定,具有较高的治理地方的能力,狄仁杰赞不绝口。事实上,狄仁杰让曾泰继承衣钵,为治理武周天下,恢复李唐神器储备了重要力量。

曾泰的“梅花内卫”事件。湖州案,曾泰加入内卫,间接置太子与死地,狄仁杰对此痛心疾首,恨铁不成钢。内卫是皇帝的私人武装,满足皇帝私人欲望,几乎独立于朝廷法治之外。朝中没有根基的普通官员为了升迁加入内卫反而增加了仕途的不确定性,不如做一个纯臣。幸好,曾泰涉入未深,在狄仁杰的帮助下及时脱离了内卫控制。

曾泰和狄仁杰在一起办案时,对狄仁杰极为崇拜忠诚,经常称赞“恩师真乃神人也”之类的话,被观众调侃为“舔”。由于李元芳为武官,经常外出办案不在狄仁杰身边,需要在狄仁杰身边安排一个文职辅助类的“工具人”角色,帮助梳理案情,上传下达,推进剧情,接近相声表演当中的“捧哏”,俗话说,“三分逗七分捧”,做个好捧哏不容易。所以,曾泰为全剧第一“捧哏”,当之无愧。

2

温开“带艺入门”,投入狄仁杰门下,凭借一身本事游走政坛与内卫之间,江湖人称“捧灵”,全剧第二“捧哏”。

狄仁杰奉旨查察蛇灵案,当时的温开已任柳州刺史,说明他具备较强的治理才能,适应官场规则,受到朝廷信任。在青阳客栈发生人命案时,温开发现案发现场的狄仁杰精于断案,早已猜出真实身份,但是他并未慌张,以自己深研过狄仁杰所著《案经》引出话题,不着痕迹地拉近与上官的关系,引起狄仁杰的好感。温开协助狄仁杰率大军进攻大杨山,成功击破蛇灵总坛,获得了狄仁杰的欣赏,有了师徒之谊。

江州案中,温开明面上调任江州刺史,奉旨照顾正在江州休养的狄仁杰,对狄仁杰十分尊敬,以学生之礼相待。暗中以内卫府阁领身份率内卫寻找二十年前梁王武三思写给薛青麟密信。治下武五平县接连发生命案,温开一方面主动向狄仁杰请教侦破案件,另一方面还要完成武则天交代的秘密任务,身兼数职,能应对复杂关系,处事灵活,政治能力强。直到温开情急之下率内卫血洗侯府,身份暴露,狄仁杰念在他没有滥杀无辜,让他将功折罪,两人携手铲除了平南侯薛青麟,拿到密信,圆满完成任务。

温开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只需要老师稍稍点拨便可一通百通。江州案后,狄仁杰让温开好好写案件报告上呈皇帝,暗示“林县令难道不好吗?”温开非常懂得人情世故,马上领会了上官的意思,保住了林永忠。为什么这么优秀的学生不如曾泰晋升快呢?他在遇到狄仁杰之前,已经在仕途上有所成绩,相当于“带艺入门”,保持很正常的师生关系,没有发展出亲如父子的感情。

温开“梅花内卫”事件。温开内卫身份暴露后,虽然狄仁杰也训斥过他,替皇帝干一些见不得人的差事,但此时的温开已经是皇帝的亲信,两人的政治立场不太相同,很难脱离内卫做一个“纯臣”,不如互相尊重,保持适当距离。

温开作为狄仁杰的“捧哏”,其艺术水平明显高于曾泰,为什么只能屈居第二呢?因为狄仁杰是整部剧的主角,角色光环非常强,需要一个还离不开老师提点照顾的听话学生,而且以温开在剧中的人物设定已经是内卫高级官员,直属皇帝管理,不可能时刻跟随狄仁杰身边,所以只能位列曾泰之后。

3

假作真时真亦假,薛青麟真假难辨,错真身蛰伏二十载,化身“锤灵”,开启复仇之路。

江州案,五平县令林永忠也以狄仁杰的学生自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官,对朝廷中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暗流涌动的权力斗争,以及官僚体系的运作模式,几乎一窍不通,全靠狄仁杰悉心指点,一步步学会为官之道。

林永忠本名薛青麟,是初唐名将薛万彻的后人,天生神力。早年间背负了灭门的血海深仇,赵富才等一帮水匪杀人越货,假冒薛青麟的身份,勾结武三思诬陷黄国公一家,事后升官发财,变成危害地方的恶霸。短短一行字,概括了林永忠前半生的遭遇,他前半生活着的唯一目的就是报仇,杀掉以赵富才为首的水匪,不惜搭上女儿、书童的前途。因为他无法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为自己讨还公道,构陷黄国公很可能是武则天授意的,没人在意这件事要牺牲多少人,只要达到当权者的目的就行,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人在政治斗争中牺牲掉了,消失得无影无踪。

“其情可悯,其行可原”。狄仁杰非常欣赏林永忠,相信他将来能做一个好官,却他不是个好父亲。但是,遭遇了如此不幸的人,又有什么资格苛责他呢?最后,狄仁杰只能替他掩盖了杀人罪行,全部担待了下来,保举他为江州长史。

4

还有一个无名小角色因为表现突出,受到狄仁杰提携,一跃成为封疆大吏。

幽州案中的幽州长史,剧中没有明确姓名。当时,幽州官场上接近三分之二的官员附逆假方谦谋反集团,但是这位幽州长史能在政治斗争中屹立不倒,没有被被对方害死,说明处事能力比较强,懂得是非黑白,洁身自好,明哲保身。

狄仁杰铲除假方谦谋反集团后,幽州归治,幽州长史尽心竭力地协助狄仁杰处理政务,尽职尽责,日常汇报工作条理分明很能理领会上官的意思,还能执行到位。先是找到了重要证物“大汗之戒”,接到清查幽州境内所有钱庄银号的命令后,不仅查账还细查钱庄银号异常举动,发现了天宝银号囤积大量粮食等关键线索,独立思考,懂得灵活变通。

狄仁杰对幽州长史赞誉有加,当案件进入攻坚阶段之后,破格提拔他为幽州代刺史,并承诺保举他为幽州刺史。

《神探狄仁杰》系列电视剧的每个案子都能真相大白,但是也充满了无奈和遗憾。许多学子入仕后都想做一个好官,为国为民,建功立业,可能不是直奔升官发财去的。曾泰、温开、林永忠以及幽州长史幸亏遇到狄仁杰的提携,否则午夜梦回,他们也会看不起镜子里那个三观毁尽的自己吧。

所以,历史自古以来只有一种历史。

来源:娱乐12时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