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0日,澎湃新闻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现实主义法治题材微短剧《法官的荣耀》将于11日上午10:00在红果APP、抖音APP首播,央视频APP、澎湃新闻APP同步播出。此外,该剧还将在4月11日至17日东方卫视晚9:00,山东卫视4月11日晚9:30登录大屏。
普法微短剧《法官的荣耀》传递法官的“温度”。
4月10日,澎湃新闻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现实主义法治题材微短剧《法官的荣耀》将于11日上午10:00在红果APP、抖音APP首播,央视频APP、澎湃新闻APP同步播出。此外,该剧还将在4月11日至17日东方卫视晚9:00,山东卫视4月11日晚9:30登录大屏。
“把法律带到田间地头,把公平带到百姓心间。”《法官的荣耀》由范博洋执导,刘美含、霍青主演,聚焦基层法官奔波于田间地头为村民解决矛盾纠纷的工作日常,通过5个鲜活生动的现实题材故事,来呼应乡村社会热点话题,包括财产纠纷、赡养老人、抚养子女、售卖假烟、保护妇女权益等。
澎湃新闻注意到,该剧2025年2月入选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广电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第一届法治中国“三微”作品展播活动片单;3月,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4-2025年“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传播工程”扶持节目,以及“跟着微短剧来学法”创作计划第三批推荐剧目。
解决法治题材创作难题:收集大量真实案例,字斟句酌打磨剧本
故事的第一集,村民老李头家的牛犊子跑到了村长家,老李头索牛无果,将村长告到法庭上,“流动法庭”迎来了一起要给牛“验明正身”的民事案件。在法官张志民和法官助理林子涵的协调和帮助下,老李头夺回牛犊,既保护了自身的合法财产,又维护了自己在村里的面子。
在严肃的法律条文与现实的人情之间,法官作为法律的执行者,更应充分考虑当事人的实际情况、真实需求、社会公共利益等因素,既依法裁判,又兼顾情理。
就像张法官所说,“这一件件看起来不起眼的小案子,对村民来说,就是生计,是世世代代的荣辱。在村子里,那就是大案要案。”“我们背着国徽来这里办案,就是要让村民知道我们在乎他们,在乎他们的公道。”
为追求司法专业性与艺术创新性的有机统一,解决法治题材的创作难题,主创团队多次深入山东省沂源县人民法院东里法庭进行采风,了解东里法庭干警们的工作现状。同时,为了让剧情更加真实可信,主创团队还收集了大量真实案例,在剧本打磨阶段字斟句酌,反复研讨;为了让演员更贴近法官真实状态,深入基层法院,他们与法官朝夕相处;为了让剧情更加严谨、专业,还邀请了多位资深法官和法律专家对每一个案件情节、每一句法律台词进行把关。
从法官视角切入讲述:不讲大道理,只讲好故事
《法官的荣耀》从法官的视角切入讲述,阐释了司法裁判不是冰冷的条文堆砌,而是实现乡村和谐稳定与村民幸福感提升的保障,让观众更轻易地走进法治故事中,体会到“法”的尺度和温度。
法官助理林子涵开始时常常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村民矛盾,比如不理解张志民愿意帮助老李头做牛的DNA鉴定,后来则会主动想到给被家暴的产妇苏红梅支招。观众看剧时就会跟随林子涵的视角,经历着一波“法与现实”的洗礼,深化了对现实、对法的理解,那一句“(国徽)有点沉,但我会背好它”让观众对林子涵的成长也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在刻画法官的“温度”同时,该剧也着力表现了乡村、村民的良善底色,村民也是有“温度”的。村民们会指责非法占有老李头家牛的村长;还会拿着烂菜叶子追赶势利自私的不孝子;乡亲们更是会自掏腰包,帮助急需钱治疗患病妻子的“卖假烟的老廖”。
这些普通村民身上闪烁的道德微光,与法官的专业坚守交相辉映,体现的是乡村振兴背景下,村民法治观念和精神文明的进步。“不讲大道理,只讲好故事。”主创团队介绍,《法官的荣耀》把法律条文与人情结合起来,让法律贴近生活;通过法与人、理与情的巧妙结合,传递出的是法官的温度,也是法律的温度。
来源:澎湃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