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部剧的尾声,袁朗说:“你的路还很长,成才,比许三多要长的多”。
在《士兵突击》中,对许三多,我更多的感佩。
对成才,是经常带着一种仰望。
对,算是一种慕 强吧。
在这部剧的尾声,袁朗说:“你的路还很长,成才,比许三多要长的多”。
这是对成才莫大的肯定。
所以,我特别想从袁朗的这句话,去聊聊这个兵王。
袁朗的话,剖开的是两个士兵的灵魂底色。
不是简单的比较,而是对两种人生轨迹的深刻洞察。
许三多如同河流般笔直向前,而成才像蜿蜒的山路,需要翻越无数自我设限的高峰。
一、起点:功利与纯粹的分野
许三多和成才一同走出山村,却从一开始就走向了不同的岔路。
许三多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他的纯粹源于对“活着”最本真的理解。
背技术手册,做333个腹部绕杠……
这些看似笨拙的坚持,实则是将“不抛弃不放弃”内化成生命本能。
成才的聪明,却带着锋利的棱角。
他带着三盒烟周旋于人际关系,把钢七连当作跳板,甚至在高城最痛心时选择“叛逃”。
袁朗却从这种精明的背后,看到了他的“脆弱”。
当拓永刚挑衅时,成才的沉默不是隐忍,而是利己本能的自然流露。
本质就是怕输。
怕输的人,从来都不是真正的强者。
二、转折:破碎与重建的淬炼
草原五班成了两个人的镜像。
许三多在这里用石头铺路,完成的是对孤独的驯服;
而成才在此经历的,却是灵魂的坍塌与重塑。
当他被袁朗用“好好做人”四个字击溃后,五班的荒原成了照见自我的镜子。
带着残破的自尊回到这里,他不再执着于当“最耀眼的兵”。
而是学着用狙击手的专注,去丈量每一粒沙土的重量。
把荒废的哨所,变成了演习部队的补给站。
这种改变不是表演给谁看,而是真正理解了“枝枝蔓蔓”对生命的意义。
袁朗在老A的望远镜里重新看见的,是一个学会弯下了腰身的成才。
这比许三多天生挺直的脊梁,更难能可贵。
三、归途:迷茫与笃定的博弈
袁朗说成才“比许三多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话其实藏着残酷的真相。
许三多的目标始终纯粹如初,从守护史今到坚守钢七连。
他的路,是一条单行道。
而成才的清醒,里掺杂着太多计算。
即便后来重返老A,袁朗依然要撕开他的伪装:“我要什么你给什么,哪怕你没有”。
这种清醒带来的不是捷径,而是更深重的迷茫。
他必须时刻与骨子里的功利心搏斗。
在每一次选择中重新确认“军人”二字的重量。
就像袁朗年轻时经历过的那颗子弹,穿透的不仅是身体,更是对生存意义的拷问。
四、终点:有限与无限的可能
许三多的路是向内的修行。
他像一棵树,年轮清晰可见;
而成才的路是向外的拓荒,充满未知的险峰与深谷。
当袁朗说出“你的迷茫要比他多得多”的时时,其实就是对成才给出了最高的期许。
迷茫,意味着尚未定型;
意味着还有无数蜕变的可能。
许三多会成为最锋利的剑,但成才或许能成长为执剑的人。
这种成长,不是军衔或战绩能衡量的。
它需要无数次把自我打碎又重组;
在反复的怀疑与确认中,让军魂真正融入血脉。
最后在皮划艇上,成才抱着许三多痛哭的画面,很像两个世界的短暂交叠。
一个终于抵达终点,一个刚刚找到起点。
坐着四个人的皮艇最后慢慢融入海水霞光天际……
令人感伤,但更多是看见值得期待的未末。
或许,有些路注定孤独漫长;
但那些在黑暗中摸索过的足迹,终将会成为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的星光。
来源:米柴视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