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秦川那样把工作当学问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4-09 03:17 6

摘要:电视剧《我是刑警》播放后,我认真地看了两遍,秦川这个人物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了。印象之一就是他把工作当学问,他有一股雷锋的钉子精神,有一股陈景润钻研1+1=2这个哥德巴赫猜想的劲头,研究并攻破了一系列别人破不了的积案、难案、大案、要案,展示了超人的侦破能力、强烈

电视剧《我是刑警》播放后,我认真地看了两遍,秦川这个人物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了。印象之一就是他把工作当学问,他有一股雷锋的钉子精神,有一股陈景润钻研1+1=2这个哥德巴赫猜想的劲头,研究并攻破了一系列别人破不了的积案、难案、大案、要案,展示了超人的侦破能力、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及卓越的领导力、意志力、协调力,从一名普通民警,一路摸爬滚打,最后升到了省刑侦总队副总的位置上。

济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戴龙成曾就要”把工作干成学问”为题讲过自己的意见。他认为,对于干部来说,能否把工作当成学问做,往往能够看出其工作作风的优劣、工作能力的高低以及工作责任感的强弱。

戴龙成说,当前,一些机关干部面对单调琐碎工作显得心浮气躁,感到焦虑,无法静下心来苦干实干。做事上,总想一鸣惊人;学习上,总是拿来主义;为人处世上,热衷于搞关系而不是用成绩说话,这些都是急功近利的表现。

一些人只是把工作当职业,当做谋生的手段,虽然也很努力,但并未尽力。把领导交代的事,把自己职责内的事做完了,也就可以了。遇事先找借口再逃避,常常以文件没规定、领导没布置,该做的事不做,更别说创新了。有的人因为怕出事而不作为,甚至消极怠工,结果能力永远也提高不了。这些人不是被别人淘汰的,是自己把自己淘汰了。但像秦川这样的人绝不满足于此,他是把工作当事业,把刑侦当学问,他要尽百分之二百的努力投入工作。执法为民在他那里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最高行为准则。他觉得当警察的责任就是要保护老百姓,就是要为战友和许多无故被侵害的百姓讨回公道,维护正义。案子破不了就对不起头顶的国徽,就对不起失去的战友,对不起老百姓----。这也许就是逢案必破的内在动力,就是他拼命研究案例,提升业务能力的骨子里的动因。像秦川这样把工作上升到学问和事业的人,不仅能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也能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在东林3女孩被奸杀案中,他遇到了瓶颈,就是缺少对犯罪分子的心理分析,低估了人的复杂性。秦川没能看出凶手那扭曲的灵魂,还有他那种极端的情绪宣泄。后来他认识到,如果能够像那些心理学家一样,从作案手法里一点一点地分析,像剥茧抽丝一样,弄清楚凶手的内心世界,把他的性格画像给描绘出来,甚至能勾勒出他的生活轨迹的话,那这个案子的侦破肯定会顺利很多。

正是这种缺陷让秦川又学到了新的东西,他拿起创新思维这个武器,开始尝试把现代的科技和传统的侦查手段结合起来,比如,他利用大数据去分析嫌疑人的行动轨迹,这就像是给嫌疑人的行动安上了一个追踪器一样。然后他还通过心理侧写去重建犯罪现场,他还引入了人工智能来辅助分析作案手法,这一系列的做法,就像一套组合拳一样,一下子就让原本看起来像死胡同的侦查之路,慢慢地变得明朗起来了。

没有对张克寒生活习性、性格特征、犯罪动机、活动规律的深入研究,没有对他形成的十万字的汇总材料,要想抓住这个作案8年、有相当丰富的反侦查能力又十分狡诈凶残的职业犯罪分子,是不可能的。

一些做学问的精神、态度、方法、思路是可以嫁接到工作中的,是应该同工作相结合的,这对于我们提高工作整体水平、提升工作效率、增强工作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当把工作当成学问干,工作自然干成了一门学问。

一位领导说,要像做学问一样做工作,这话很有学问。因为把工作当学问做,就能认真学习,锐意创新,潜心实干,稳得住"摇晃椅",坐得住"冷板凳".用心把工作方案,推进措施,应对方法想得更深,更透,更周全,从而有效地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就不会“统计加估计”,心中无数点子多,头脑糊涂决心大,出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错误。

2025年4月8日

来源:刘军杂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