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沈卓然与护士长连亦怜分开后,又邂逅科学家聂娟娟,却始终未曾对彭玉兰动过心思。
自从沈卓然开启寻找第二春,身边不乏想要与他开展黄昏恋的人。
孙宝琴的闺蜜彭玉兰,便是其中之一。
然而沈卓然与护士长连亦怜分开后,又邂逅科学家聂娟娟,却始终未曾对彭玉兰动过心思。
即便彭玉兰精心熬制鸡汤,主动承担家务,甚至特意穿上红色睡衣,沈卓然也未曾正眼瞧过她。
彭玉兰温柔大方且贤惠,为啥沈卓然却始终没将她纳入黄昏恋的候选之列呢?
在再次择偶这件事上,沈卓然并非单纯想找个仅能照料自己生活起居的老伴。
毕竟,儿媳刘丽娜及其母亲孙宝琴将沈家老小照顾得周到妥帖。
沈卓然更多追求的是精神层面的契合相融,这也是为何即便无法与聂娟娟共同生活,他仍每日乐此不疲地与之交流。
而彭玉兰在这方面,显然难以达到沈卓然的要求。
彭玉兰对沈卓然的示好之举,大多源自闺蜜孙宝琴的指点,诸如跑去沈家洗衣、做饭、拖地。
然而,从沈卓然平日里对孙宝琴的态度,便能看出他对这位亲家母颇为看不上,甚至避之不及。
而彭玉兰每次现身沈家,都与孙宝琴形影不离。
这使得沈卓然不自觉地将彭玉兰归为与孙宝琴一类的人,自然难以产生心动之感。
不难发现沈家的男人似乎都不太喜欢整天围着锅台转的女性。
沈卓然瞧不上彭玉兰和孙宝琴,沈青也逐渐疏远妻子刘丽娜,甚至嫌弃她愈发像其岳母。
可倘若沈家没有刘丽娜、孙宝琴这样甘愿牺牲、默默奉献的女性。
沈青又怎能毫无后顾之忧地工作、加班、夜跑?
沈卓然又怎会有那么多闲暇时光与聂娟娟吟诗作对?
刘丽娜说得没错,沈家的男人一边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她们的付出,一边又对她们的内涵不足予以批判。
这正是沈家男人“拿来主义”与“批判主义”的体现。
这种矛盾的态度,不仅显得自私,更暴露出他们对刘丽娜付出的不尊重。
沈家父子这种矛盾心理,本质上反映了传统家庭分工与现代情感需求之间的割裂。
他们既渴望有人承担起琐碎的家务劳动,保障生活的安稳有序,又追求精神层面的共鸣与陪伴。
这种“鱼与熊掌兼得”的心态,忽视了家庭关系的核心——尊重与平衡。
刘丽娜和孙宝琴的付出,不应被视作理所当然的“背景服务”,而应被看见、被感恩。
真正的家庭和谐,绝非单方面的牺牲,而是彼此间的理解与支持。
倘若沈家父子能够放下对“实用型”伴侣的轻视,学会欣赏身边人的价值。
大约他们就会发现,真正的“精神共鸣”,恰恰蕴含在那些最质朴的陪伴与关怀之中。
在现实生活里的众多家庭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我们是否也在不经意间,一边享受着亲人的付出,一边挑剔着他们不够高雅。
或许,真正的成熟,是学会在柴米油盐的烟火气中感知爱,在平凡日常里生活的意义。
来源:橙子麻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