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一部被戏称为“无流量明星、无高配导演、无宣传预算”的“三无产品”,又经历了临时改名,开播后却以20.1%的市占率登顶猫眼剧集榜,首周播放量突破2亿。
撰文 | 程书书
编辑 | 李信马
题图 | 《雁回时》官博
已经迎来点映大结局,关于《雁回时》男主角形象和人设的讨论还在继续。
作为一部被戏称为“无流量明星、无高配导演、无宣传预算”的“三无产品”,又经历了临时改名,开播后却以20.1%的市占率登顶猫眼剧集榜,首周播放量突破2亿。
《雁回时》能够成功“逆袭”,网友总结了诸多原因,如紧凑的剧情、精良的服化道以及演员的演技等,但最受推崇的,是它以女性作为主体进行叙事,从女主的视角出发,剧情按照女性的思维方式和成长经历演绎推进。与过往大多数秉持“男本位”视角、将女性塑造为等待拯救形象的影视剧不同,《雁回时》中的女性角色均被赋予了极为丰富的内涵与强大的力量。而这种被称为“女本位”的叙事方式,标志着女性独立意识在影视剧中的表达正逐步迈向深刻。
然而,这部被认为代表着女性觉醒的剧,却在男主角的外貌以及人设上有着巨大争议。一部分观众吐槽男主角的古装扮相难看,因此被劝退;还有些观众因男主角有女儿且结过婚这种带有“瑕疵”的人设,而选择弃剧。但也存在另一种观点,认为在“女本位”剧中,男主角属于“功能性”角色,若太过出彩反而不符合剧情定位。大众看法不一,由此引出问题:在“女本位”剧中,到底需要怎样的男主角呢?
一、什么是“女本位”剧?
在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清晰地界定什么是“女本位”剧。
“女本位”,顾名思义是与“男本位”相对应的概念,它构建的是一个女性主导的世界,采用基于女性经验的叙事方式,着重强调女性的主观能动性,剧情围绕女性这一中心全方位展开。“女本位”剧便是依据这一核心准则来发展剧情。
在“她”经济主导消费市场的大环境下,过去二十多年间涌现出了大量以女性角色为主角的国产影视剧。但为何时至今日,观众仍然在强调和呼吁影视剧中女性独立意识的表达?原因在于,过去大多数此类剧集,即便披着“大女主”或者“女性主义”的外衣,本质上却依旧遵循着男性视角下对女性的评判标准。
回顾过往国产影视剧对女性的呈现,分为非常鲜明的五个阶段。
2005年之前:依附着男性而生的女性角色。这一时期电视剧女主角以金庸剧和琼瑶剧为典型,金庸剧如《射雕英雄传》等,女主符合传统女性审美,漂亮温顺,黄蓉、赵敏算“出格”,但仍受爱情束缚,追随男主;琼瑶剧如《梅花三弄》系列等,女主都是以爱情为生,依附在男主身上的“蒲草”。
2005-2011:婆媳剧中的苦命“媳妇”。2005年之后,影视剧的类型开始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谍战、仙侠、家庭、情景喜剧等多种题材均取得一定影响。但这一阶段大部分类型剧中的女性角色都是“镶边”角色,只有都市家庭题材,也就是大家口中的“婆媳剧”,对女性角色有较为重要的设定。像《媳妇的美好时代》《当婆婆遇上妈》《婆婆来了》《裸婚时代》等,剧情无一例外都是围绕媳妇与丈夫的相处、和婆婆的“斗法”等,而无论过程中媳妇经受多大委屈,最终也都会以大团圆结局。这些剧里,女性角色更多地被当成维系家庭关系的纽带与牺牲品。
图源:《媳妇的美好时代》剧集截图
2011—2018:玛丽苏叙事下的“傻白甜”和“大女主”。“婆媳剧”后,玛丽苏剧盛行,《宫》《杉杉来了》等剧的“傻白甜”女主受到追捧。审美疲劳后,市场出现《武媚娘传奇》等古装女性传奇剧的“大女主”形象。但“傻白甜”与“大女主”都以男性态度衡量女性意义,女性缺乏自我认知。
2018—2022:悬浮职业女性下的“伪女性主义”。现实主义题材崛起,“职场大女主”成为主流。但不少剧陷入伪职场、伪独立困境,如《我的前半生》中罗子君逆袭靠闺蜜男友,《欢乐颂》中安迪不懂人际边界,《玫瑰之战》中顾念感情戏份被放大。这些“大女主”虽看似独立,关键时刻仍需男性“救赎”,变化的是女主的背景、地位设定,不变的仍是不平等的两性关系,新大女主剧实质上仍是格局偏窄的“玛丽苏”剧。
图源:《我的前半生》官方微博
2022——至今:真实多元的女性形象。近几年,随着观众的呼吁,影视剧对于女性角色的刻画开始逐渐向真实多元的方向探索,像《三体》中用极端手段完成性别复仇的复杂符号式的叶文洁;《风吹半夏》中专心搞钱搞事业的许半夏;《山花烂漫时》中为了心中的信仰奉献半生的张桂梅......女性角色不依附于男性的爱而存在,有了自己的成长轨迹。
图源:《风吹半夏》官方微博
可以看到,前两个阶段里,女性角色多是在社会对其刻板定义和性别歧视下固定的“受虐”形象。从第三个阶段开始,女性角色似乎开始带有“反叛”精神,但这种“反叛”却离不开男性角色赋予的“权力”。直到近两年,不为他人意志所左右的“女性角色”才开始出现,或者说是才开始被更多的观众看见。
二、女性剧中,男主角们的使命
从女性角色有了“反抗”精神开始,女性剧里男主角的人设也统一地“完美”起来。
“傻白甜”时期盛行的各种深情霸总,从富二代到学霸再到社会精英,都是形象气质俱佳的上层人士;宫斗“大女主”剧里,围绕女主的是用情专一的天潢贵胄,如皇帝、皇子、王爷等,官职小一点的大臣根本挤不进去;仙侠“大女主”剧更是如此,痴情不悔的男主角人均“天龙人”,随便拎一部出来,都是气质绝尘的上神、帝君或是魔尊,根本找不到“普男”。
图源:《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官方微博
到了职业女性角色涌现时期,男主们更是都被设定成掌握丰富物质资源与社会权力的上位者。他们融合了男性魅力与权力光环,拥有英俊的外表、高大的身材以及冷峻的气质,契合大众心目中的完美男性形象,强势、果断,在特定的商业领域有着绝对掌控力,却唯独对女主无法抗拒。
之所以男主们的设定如此统一,是因为这些女性剧都有着“灰姑娘被王子拯救”的故事内核。无论女主是“傻白甜”,还是“大女主”,亦或是行业精英甚至女霸总,她们在追求自我价值与幸福生活的过程中,都离不开男主们的“拯救”。因而在剧中,呈现出女弱男强,女强男更强,男性始终最强的局面。
某种程度而言,灰姑娘身份逆袭的情节,在一定程度上也映射了社会阶层流动固化的困境。一些女性剧,尤其是偶像剧,通过爱情这一特殊媒介,让观众在虚拟的故事中体验到阶层跨越的快感,获得心理上的替代性满足,实现对现实困境的短暂逃离。
而男主们痴情不悔的人设,又给了女性一种主导者的错觉。因为在很多人看来,爱情中付出更多、爱得更深的一方才是“弱势”的,所以“霸道总裁爱上我”“追妻火葬场”等情节设定,在不断更换故事外衣的情况下,始终能俘获众多女性观众的心。
然而,无论怎样美化,这样的设定仍然带有社会对女性的性别歧视,即认为女性是弱者,需要被男性“拯救”。而当从“女本位”视角出发,女主们不必再通过靠近男主而走向理想和成功,男主们对于女主的成长线只是点缀而非核心时,他们是否还需要如此“完美”?
从《雁回时》男主引发的讨论中,不难发现观众对于这个问题的争议。在长期受“完美男主”标准熏陶的情况下,观众对剧中男主的外在形象和人设的不满,一度成为整部剧最大的热度来源。即使到大结局时,还有人因为男主曾经娶妻生子而感到惋惜。但随着女主视角叙事的不断展开,也有不少被剧情吸引的观众开始接受男主的设定,对这样反转的剧情、复杂的人性赞叹不已。
最近的另一部大热韩剧《苦尽柑来遇见你》,贯穿该剧始终的,是三代女性的觉醒接力。奶奶、婆婆、妈妈和女儿,她们既是告诉彼此如何在困苦中生存的人,也是给予下一代勇敢逃离困境、掀翻桌子勇气的人,更是像呵护种子长大一样呵护彼此梦想的人。即便每一代人能挣脱的桎梏有限,但通过一代一代积累实现的小小突破,如同齿轮慢慢转动,下一代女性才得以离那个自由而平等的明天更近一步。
图源:《苦尽柑来遇见你》剧集截图
而剧中的男主们,有的终其一生都只是普通渔民,有的只是女主的普通同学,他们没有强大的背景身份,也没有将女主从水火中“拯救”的设定,有的只是在某一阶段的点滴陪伴,却也收获了观众的喜爱。
当女性剧中的重点不再只有爱情,女主不再被困于被拯救的角色中,或许观众也就不再执着于“完美男主”的标准了。
三、撕下性别滤镜,落地真实
在《雁回时》男主形象引发的讨论中,还出现了另外一种声音。以“男本位”的视角叙事时,出现的女性角色也是男人所幻想的理想女人,拥有美丽的外在和以男性为主导的内心。当“女本位”叙事发生时,当女人们终于有机会得以边缘化、物化男性角色,为什么就不能按照女性理想来写一个“完美男主”呢?
面对这个问题,有着丰富女频剧创作经验的编剧凡凡在回答时,先讲述了男本位和女本位中对于异性幻想的不同:“可以看到,在一众男性传奇的剧中,迎合男性幻想的完美女性们无非都是美丽的外貌和以男性为主的内在;而女性叙事里的完美男人,却是有着更高维度的学识与理想。当我们在‘女本位’的叙事逻辑里追求女性们所幻想的完美男主时,他是否又会以一种理想化的姿态出现?”
根据张桂梅校长真实事迹改编的电视剧《她在丛中笑》和电影《我本是高山》,对比电视剧的高分好评,电影版的故事深受观众诟病。后者在共同的故事基础上,多创作出一个理想的男——由胡歌饰演的女主丈夫。平心而论,这位丈夫不过是一个镶边式的男主角,仅仅作为女主的回忆出现几次,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了故事的灵魂,他完成了对女主在成长道路上的思想引领。
海清饰演的张桂梅好几次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回忆胡歌饰演的亡夫,亡夫的温柔似乎能抚慰她现实中的伤痛。这样设计剧情的表层逻辑似乎是,因为丈夫的精神支撑,才有了女主的前行,也让这个打着女本位叙事旗号讲述女性传奇的故事变了意味。
因而,当我们在性别叙事的镜像迷宫中试图解构传统时,或许更需要警惕对位补偿的创作陷阱。正如劳拉・穆尔维(LauraMulvey)在解构“男性凝视”时揭示的视觉政治,当女性创作者试图建构理想化男性形象时,这种看似颠覆性的书写实则可能陷入反向凝视的窠臼。
真正的女本位叙事不应止步于性别角色的权力反转,女性无需成为男性那样的存在,同理,男性也不应仅仅成为被女性幻想的对象。就像李银河所说的,无论是女性人物,还是男性人物,都不能被简单贴上好人或坏人的标签,而应该是一个个真实可信、有血有肉的活人。当我们撕掉所有的性别滤镜,或许才能看见那一个个真实灵魂在时代浪潮中的自我觉醒与精神突围。
来源:Do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