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云之上》:编剧可以不懂刑侦,但至少要懂常识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4-07 19:39 1

摘要:由孙俪、罗晋主演的悬疑刑侦剧《乌云之上》开播后迅速引发热议,平台将其定位为“现实主义悬疑刑侦剧”,加上孙俪的国民度和迷雾剧场的口碑加持,本应是今年国产剧的潜力爆款。

撰稿/刚柔经史

编辑/刚柔经史

由孙俪、罗晋主演的悬疑刑侦剧《乌云之上》开播后迅速引发热议,平台将其定位为“现实主义悬疑刑侦剧”,加上孙俪的国民度和迷雾剧场的口碑加持,本应是今年国产剧的潜力爆款。

然而随着剧情展开,观众发现这部剧的“悬疑感”几乎全靠灯光滤镜和演员硬撑,刑侦逻辑漏洞多到令人扶额,甚至被调侃“编剧写剧本时可能没带脑子”。

剧情中的刑侦漏洞让人哭笑不得。比如剧中一段“等边三角形抛尸推理”,编剧让主角通过三处抛尸点连成等边三角形,从而推测出下一次抛尸位置,难道就不能是正方形、梯形或平行四边形吗?

看似充满数学美感的设定,实则完全脱离刑侦常识——现实中凶手抛尸受地理环境、心理动机甚至偶然因素影响,强行套用几何规律只会显得编剧对犯罪心理学一无所知。

更离谱的是,当凶手被设定为一名擅长易容的“伪装者”时,编剧又让警方全程对他的真实身份毫无察觉,直到最后一刻才恍然大悟。

这种“上帝视角”的叙事让观众早早猜透谜底,悬疑张力荡然无存,只剩下对主角破案效率的质疑:“警察查案靠玄学,凶手作案靠运气?”

如果说刑侦逻辑的崩塌还能用“艺术创作”勉强解释,那么叙事节奏的混乱则彻底暴露了创作团队的力不从心。

编剧试图用“碎尸案+搭档失踪案+毒品案”三线并行制造复杂感,实际呈现效果却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主线案件推进缓慢,四集过去了关键线索依然雾里看花,反而塞入大量与破案无关的回忆片段。孙俪饰演的女刑警韩青每隔十分钟就要陷入对失踪搭档钟伟(罗晋饰)的幻想,雨中拥抱、逆光对视等唯美镜头层出不穷。

有观众吐槽:“查案十分钟,恋爱半小时,这是悬疑剧还是中年偶像剧?” 角色塑造的扁平化让实力派演员也无力回天。

孙俪为贴近女警形象,剪去长发全程素颜,审讯戏份的眼神压迫感和勘查现场的专注度都可圈可点。可惜剧本给她的发挥空间仅限于“寻找失踪男友的痴情女子”,专业能力全靠配角台词烘托。

一场她在警局因座位被新人占用而情绪崩溃的戏码,让观众瞬间出戏:“二十年警龄的刑警队长因为一把椅子当众失控?编剧是不是对警察职业有什么误解?”

罗晋饰演的钟伟更沦为“回忆专用工具人”,戏份集中在与女主的暧昧互动中,对案件推进毫无实质作用。

新人刑警林嘉嘉烫着韩式卷发、涂着裸色唇膏出现时,弹幕直接炸锅:“这是来警队实习还是来拍杂志封面?” 该剧暴露的问题,本质是当下国产悬疑剧创作浮躁的缩影。

资方既要蹭刑侦题材的热度,又舍不得“孙俪+罗晋”的CP流量,于是出现刑侦线与感情线互相撕扯的怪象。

剧中警方查案不调监控、不查指纹,破案全靠线人递纸条;发现关键线索后不立即布控,反而大张旗鼓联系嫌疑人家属导致证人被杀。

这些违背基本刑侦逻辑的情节,被网友一针见血总结:“编剧可能觉得警察破案和玩剧本杀差不多。”

制作方或许以为用暗黑滤镜、雨夜凶案等“悬疑标配”就能糊弄观众,却忘了刑侦剧的核心永远是对专业性的敬畏。

反观同期播出的《沙尘暴》《棋士》等剧,前者用大量实地调研还原西北刑警的真实生态,后者以围棋博弈隐喻黑白交锋,都在专业性与戏剧性之间找到了平衡。

而《乌云之上》的创作团队显然没有这种耐心,从剧中照搬美剧镜头语言却忽略本土化改编、用“女性硬核”标签掩盖剧本单薄等操作就能看出,资方更在意如何快速复制爆款公式。

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最终让作品沦为“悬浮剧”——看似披着现实主义外衣,内里却是脱离地气的空中楼阁。

观众的差评并非吹毛求疵。当一部刑侦剧让专业人士看了想掀桌、普通观众看了直挠头时,制作方真该反思问题出在哪里。

毕竟,用再多的雨夜戏和慢镜头也堆不出真正的悬疑感,没有扎实的刑侦逻辑打底,所有“氛围感”都是空中楼阁。就像网友说的:“编剧可以不懂刑侦,但至少要懂常识。”

以上为刚柔经史原创作品,将持续输出更多优质文章,期待您的长期关注与支持。

来源:刚柔经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