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 月 2 日,时代敢爱剧《值得爱》登陆腾讯视频萤火单元,以极具先锋性的视角完成对八零后一代的青春爱情故事进行实验性重构,始于浪漫又败给现实的爱情将乌托邦交还现实世界,以 " 值不值得爱 " 的深刻命题完成时代叩问。
作者 / 乔苗儿
有人说,人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
也有例外。
八零后尚拽着青春的尾巴尖晃荡,如何回味 TA 们尚未远走的青春时光?
4 月 2 日,时代敢爱剧《值得爱》登陆腾讯视频萤火单元,以极具先锋性的视角完成对八零后一代的青春爱情故事进行实验性重构,始于浪漫又败给现实的爱情将乌托邦交还现实世界,以 " 值不值得爱 " 的深刻命题完成时代叩问。
《值得爱》从开始便将目光锁定在普通人身上——周水和代大吉,人均 " 小镇青年 ",家境一般无法给予世俗的托举;个人能力一般对未来缺乏系统的规划;甚至连运气也很一般,贵人相助的戏码在他们的身上似乎也无从上演。
谈起恋爱的两人先后投身 " 北漂一族 ",五个环的北京璀璨耀眼,满嘴跑火车的黑车司机都被 " 冒着傻气 " 的俩人搞得像是陷入时间循环。都说人不会两次踏入相同的河流,骗子都想不到同一套骗术能蒙上同一对情侣。
因为时而贴地飞行,时而离地三尺,有人说《值得爱》里描绘的爱情像 " 青春疼痛文学 ",认为它充斥着无病呻吟和无理取闹。有没有一种可能," 青春疼痛 " 本就是二十出头爱情本身的样子。就像如今败给现实的周水和代大吉,当年的干柴烈火抵不过世俗的温饱成败,恋人陌路。
又有没有一种可能,爱情也不只有终成眷属一种美好结局。发轫于情动,却走向一拍两散,甚至最终反目。《值得爱》通过一种独特的爱情范式,引出关于爱情和爱人相处若干种走向,个体境遇千差万别,能在其中对镜自照,不必全然认同,也是剧集本身一重意趣。
要共情《值得爱》的爱情,还得共情爱情发生的年代和地域。
那是个充满希望和生机,每个人相信未来在脚下,未来在手中的时代。奥运召开在即,全体国人摩拳擦掌准备用最好的精神面貌展现给世界。有一组数据,2007 年年末,北京市外来人口的数量达到 419.7 万人,占到常住人口的 25.7%,市区平均房价 8000 元 / 平。
北上逐梦成为时代趋势,在这里英雄不问出处,头顶名校光环的天之骄子可以在外企里大展拳脚,百花齐放的各类企业让赤手空拳的年轻人也能打下一片天地。如果互联网有记忆,选择到大城市当 " 城漂 " 还是回家乡寻安逸,一度是各种社交媒体上最热的话题,争论的结果就是谁都说服不了谁,这一争议也延续至今," 县城婆罗门 " 跟 " 打工皇帝(金领高管一类)" 互看不顺眼。
《值得爱》给青春驶向何方的选择再填了一把火,同样用一针见血的方式。
他们碰壁、失败和沮丧,甚至自此心生裂隙,乃至分道扬镳。追梦的青春岁月变得愈发残酷且现实,梦想在现实面前如卵击石,可谁又能否认,这种经历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呢?甚至再细想,看着不计后果 " 挥霍 " 青春的他们,屏幕前的我们是否会升起那么一丝丝的羡慕,因为他们勇敢地去做了我们连尝试都不敢去做的事情?
先锋实验的意义有时候并不在于运用了怎样炫目的转场,革新了如何意想不到的叙事方式。所谓先锋表达,恰在观念。这种带有强烈假设性观念的提出,没有得到时间和经历的验证,未必正确;甚至无关是否超前,哪怕仅仅是已经存在的观念里提出新的视角,都是一种探索。至于值不值得,则留给时间去检验。
《值得爱》用 " 戏中戏 " 的方式完成了八零后一代青春岁月的当代转译,不以结果为导向,不以成败论英雄,不用世俗的标准量化内心的欢愉和满足,精神旨归已见高格。
互联网语境下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的见识远非八零、九零后能及,他们在信息爆炸中早早见识过更广阔的世界,也有着超越年龄的少年老成——在他们看来,爱不爱被加了前缀,变成值不值得爱,形成闭环的同时,细品多了几番 " 有用与否 " 的价值考量,对待生活亦如是。在 Z 世代的世界里,一切事物都被承重标价,有着清晰不可逾越的界限,再与八零后们不管不顾不问前路的 " 盲目 " 形成鲜明对照。
《值得爱》在内容市场独树一帜,将它置身于生长的腾讯视频萤火单元中,便知创新求变对内容活力的滋养。萤火单元屡在 " 话题性 " 维度上进行破圈尝试,不拘泥形式、不限制表达,创新再创新成为第一要义,不仅催生了新奇的创想,也令经典议题焕发新生。
毫无疑问,《值得爱》属于后者。
无所畏惧的爱情,无往不利的岁月,不被定义的创新都同样 " 值得爱 ",这便是这场先锋实验最笃定的回响。
来源:圆扁眯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