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怜就是保证,就是允诺,就是永远对得起女子的起码的男人的诚实与决心……
细看书中描写连亦怜身世这几个段落,对她的选择突然就释然了。
在原著中,关于连亦怜这个名字做了很详细的解释,意义好深刻。
重点突出了“怜”字。
怜就是保证,就是允诺,就是永远对得起女子的起码的男人的诚实与决心……
我想,或许在父母心中,对连亦怜这个名字有着质朴的愿景和期许:
父母希望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她都能坚强,能被人温柔以待,能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亦刚亦柔;懂得自怜亦能怜人,不失纯真与善良,一生平安顺遂。
为什么沈卓然那么喜欢连亦怜?
先看对她的外貌、神态、气质的描写。
她刚刚50岁,身材苗条,长着一双丹凤眼,十分的可爱与不俗。说话声音小,话不多,如怨如慕,如凄如诉。她常常低着头。样子楚楚可怜。
除了漂亮,她是个有故事的人。
经历了半生的风霜,还依然有着不俗的气质,有着自己的欢喜与悲伤。
对过往的淡然,还有不易察觉的坚强,是个值得细细品味的角色。
写到这里,突然觉得杨童舒演的连亦怜,漂亮温柔有,气质不俗差了那么点。
50岁的年龄,如果让俞飞鸿演绎这个角色倒是很符合:
惊鸿仙子,西子湖畔。静如秋水,目光如钻。如果她演连亦怜又是另一番模样。
唉,说了也白说。
回到连亦怜这件事上,儿子有病,她的先生也是生病去世的。
她是为了照顾儿子提前两年退休的,退休金3000多,全部的存款只有3万元左右。
总的说来,她做事非常低调。
丈夫已经去世了7年,在这期间,很多人给他介绍男朋友,但她只有一个要求:
对方要有200平方米以上的,属于自家名下的住房,她很简单、很实在、完全靠得住。
她太渴望自己有个家了。
连亦怜大专毕业,学护理的,无房户,她是住在亲戚家。她都50岁了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
认识沈卓然后,他的条件符合连亦怜的要求,沈卓然对她更满意。
爱屋及乌,沈卓然很快就接受了她的儿子。
描写儿子的这部分和剧中不太一样,儿子也和妈妈一样娴静文雅,非常招人喜欢。
所有的事情都非常和谐,所以两个人打算结婚,结婚前连亦怜提了太多要求:
沈卓然的房子、票子都要给自己(剧中是连进)
在沈卓然心里,连亦怜要的太多了,他感觉变了味。
连亦怜觉得并不过分,她对沈卓然说:
您的好心,我会回报。我写保证书,我这一辈子什么罪都遭过可从来没有说话不算数。
沈卓然以为她是计划好的,所以非常反感,连亦怜受了太多的苦,她认为自己值得他出这个大价钱。
在连亦怜心里,她非常明白经济才是基础,她没有藏着掖着,她是光明正大的坦白了自己的所有要求,只不过她说的太直白了。
沈卓然不能接受这种要求,所以两个人的缘分就是这样告终的。
其实他们两个之间是存在一些误会的。
连亦怜说的太直白,老沈接受不了。
连亦怜并没有所谓的心机,甚至在这件事上,她的做法并不聪明。
否则她不会在婚姻登记前,明目张胆地进行商业谈判的道理,如果先登记上,底下的一切根本不成问题。
这件事就能证明她并没有用那些所谓迂回的手段。
在沈卓然的内心里,他觉得把自己的房子、财产赠给一个自己喜欢的女人也未尝不可,因为她确实值得。
一切的误会都因沟通的方式不当。
连亦怜以非常直接的方式表达了她的需求,却未曾考虑到沈卓然的情感接受度。
沈卓然从内心是愿意给的,只是连亦怜的直白让他觉得像交易。
心里有了疙瘩,两个人自然不可能再走下去,太可惜了。
连亦怜的身世非常坎坷。
她是旗人,妈妈是一位后来成了上.流人物的格格的非婚生女,也就是说,连亦怜的妈妈是一位私生女。
连亦怜太祖姥姥临去世的时候,给女儿也就是连亦怜的姥姥写了遗嘱:
要找一个根正苗红的共产.党员夫君,否则谁也不嫁。
她为自己的女儿指了条明路,看清形式,瞅准时代的风向,让女儿以后都顺顺利利的。
所以她的姥姥一直拖到32岁才结的婚。
她在二十九岁那年爱上了一个男人,两人有了孩子,却因为不符合太姥姥提的条件,两人只好分开,把生下来的孩子就是她的妈妈扔到了深山里。
连亦怜母亲的身世其实是很悲惨的,想想都是无奈和辛酸。
后来,连亦怜和妈妈终于弄清了自己的身世,找到姥姥后,却发现她很薄情,根本不想认她们。
姥姥咬牙切齿的说:
我对你没有母女的感情,也没有母女的关系,我的感情早已经被摧毁的一干二净了,这不是我个人的事,这是历史,这是沧桑,这是大时代的小小悲哀,不值一提,而且我没有钱。
当时连亦怜的姥姥是一名外交官,丈夫贫农出身,曾经是一名老八路,当时的那场风暴,让他难逃厄运,自杀了。
见到母女俩人认定是为了钱,随手便能掷出金银。
看看她说的话:
我不能给你钱,你们出身于劳动人民的家庭,这就是我给你们的最大贡献和礼物。
她认为给女儿的是比钱更宝贵的东西——劳动人民的坚韧与自尊。
她们母女也只不过是想要一份亲情,哪怕只是一个拥抱,一句关怀,却换来的是决绝的话语。
拿劳动人民的坚韧与自尊当挡箭牌,硬是把女儿往外推,自私自利,始终没有回心转意。
也许是丈夫的离开,让她变得无情,让她的心如死灰。毕竟那场风暴,卷走了她的依靠。
连亦怜和妈妈经历了这场亲情变故后,对于安全保障就看得非常重。
她曾经还生过一个孩子,因为供应匮乏得了更重的病,死了。
所以,这场亲情的变故,让她明白什么都是假的,只有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和生存才是真的。
她要保障就是想让儿子活下去。
这就是她想要沈卓然的房子、票子的心思。
《我的后半生》70出头的沈卓然因为再婚问题,争议是越来越多。
首先说他各方面的资源都是非常好的,儿女、儿媳都非常支持,所以他是有这个条件的。
沈卓然生活无忧,但他更需要的是情感需求。
他经历了老伴去世,更加懂得了陪伴的重要,老伴刚去世时他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直到遇到了连亦怜。
对他而言,是重新找回了生活的热情和希望。
我们年轻人需要做的就是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尊重、包容。
当人老了之后怕的就是孤独。
70岁的年龄,相亲、再婚,这些都不可耻,也无需回避。
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去追寻属于自己的幸福。
这才是养育之恩最大的回报。
我们每个人都会变老,也都会有那么一段路,要自己一个人走完,谁都无法逃避。
那时,愿我们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按照自己的喜好去生活,被尊重、被理解、被爱。
来源:凡布丁v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