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中文照样看,中国短剧为何在东南亚爆火?

西瓜影视 韩剧 2025-04-06 20:03 4

摘要:去年,中国出海短剧的收入和下载量呈爆发式增长。今年2月,海外短剧在东南亚的下载量更是一骑绝尘,位居各地区之首。其中,中国出海的公司是该市场的主力军。

眼下,一股中国短剧旋风正席卷东南亚。

去年,中国出海短剧的收入和下载量呈爆发式增长。今年2月,海外短剧在东南亚的下载量更是一骑绝尘,位居各地区之首。其中,中国出海的公司是该市场的主力军。

短剧风靡东南亚

27岁的法兹亚来自印尼,她去年底偶然刷到一部讲述中国霸道总裁爱上农村少女的短剧,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不懂中文的她仅靠英语字幕,一口气追完了全剧77集。过去一年,她已观看类似短剧超过50部。

近年,像法兹亚这样痴迷中国短剧的东南亚剧迷不断涌现。这些短剧多采用竖屏拍摄,每集一分钟左右,全集不超过100集,有的“迷你版” 甚至能在几分钟内讲完一个完整故事。

凭借快节奏剧情、高浓度情绪,短剧构建了极具冲击力的叙事体验。

2024年,中国出海微短剧单月收入突破5970万美元,下载量增长高达1893%。

据短剧公司LuckyShort创始人邓先耀介绍,如今中国的制片人每年能制作5000-8000部新微短剧,是世界其他地区总和的10倍。有行业报告显示,2024年新注册的微短剧公司达数千家。

今年2月,海外短剧在东南亚的下载量超780万次,位列各地区第一,其中印尼贡献了近六成的下载量。

目前,活跃于东南亚市场的中国微短剧平台包括九州文化的ShortMax、新阅时代的GoodShort、点众科技的DramaBox等。有统计称,上述三个平台去年前10个月下载量达1.2亿次。

当地用户表示,中国短剧填补了他们早上通勤的空隙时间;还有一条获得广大网友点赞的评论道出了大部分短剧迷的心声:“我知道它的故事内容很俗气,但我就是想知道结局是什么。”

企业竞相布局

随着东南亚成为短剧市场的热点区域,一些中国短剧企业迅速布局,在泰国、菲律宾等国设立制作中心。

乘风出海的同时,这些从业者们也在努力适应海外生态。

海外短剧市场主要分为两类——本土剧和译制剧。有数据显示,在出海的短剧内容中,译制剧占80%-90%,本土剧只有10%-20%。

得益于国内市场的丰富短剧资源,大部分进军东南亚的中国短剧企业目前仍以译制剧的创作模式为主。

而且,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在文化和习俗上相对接近,这让家庭或职场方面的短剧题材更易被当地观众接受。

来自菲律宾的家庭主妇玛丽亚在追完《豪门婆婆的复仇》后表示,剧中的婆媳关系让她共鸣不已;短剧《梅花香自苦寒来》则讲述了从小遭遇不平等待遇的女主在学习和工作上一路逆袭的故事,该剧在东南亚地区已累计超过3000万次播放量。

另外,中国短剧展现出的独特文化元素,同样成为吸引海外观众的“磁石”。法兹亚就表示,自己在追剧过程中对中国唐代的服装产生了兴趣。

舆论预测,当译制剧占出海短剧大头的背景下,能否精准把握用户喜好、实现针对性内容投放,会成为平台留存用户的关键。

有业内人士指出,甜宠、虐恋等剧情类型在东南亚市场更受欢迎,此类剧情能跨越文化和语言的障碍,精准触动观众的情感共鸣。

另一方面,本土剧从前期剧本选角到后期拍摄制作都在当地进行,存在拍摄周期较长、人员成本较高、试错风险较大的问题。

不过,精心打磨的本土剧也不乏有成功案例,比如前几年在北美爆火的《我的亿万富翁丈夫的双重生活》。

该剧由中国微短剧平台ReelShort出品,总共49集,单集片长仅1分钟左右,讲述了一位贫穷的女工因母亲生病被迫嫁给一位“刚从监狱出来的混混”,殊不知对方竟是个隐藏的亿万富翁,两人也在相处过程中逐渐产生感情。截至目前,该剧累计播放量已超过4.5亿次。

面临挑战

不过,中国短剧打入东南亚市场的过程,仍面临不少问题与挑战。

有分析指出,在出海的中国微短剧平台上,东南亚虽然在新增下载量方面超过美国,但在贡献收入上仍差后者一大截。

短剧公司之桃影视的内容总监朱古力指出,相较于美国观众,东南亚观众的付费能力较弱。

其次,内容本土化适配不足同样制约着中国短剧在东南亚市场的发展。

尽管部分作品已进行语言翻译,但其故事背景、角色设定、价值观传递仍带有浓厚的“中国烙印”。

而且,东南亚地区的宗教和文化传统极为复杂,部分含有特定文化元素的短剧在一个国家大受欢迎,到了另一个国家可能就无人问津。

再次,短剧市场快速迭代,用户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其口味也会越来越挑剔。

业内人士称,随着短剧行业步入出海2.0阶段,精品化的内容取向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需,跟不上市场变化的内容将会被快速淘汰。

来源:湖南日报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