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以为罗柏.史塔克是赢家,虽然他与盟友毁约、谈恋爱另娶她人,但是我们的历史经验告诉一个道理:成功者不需要光明磊落。
颠 覆
最近刚看完《权力的游戏》,戏剧性和反转惊人不断,完全颠覆了传统的“主角光环”。
当用看国产剧的思维,以为奈德.史塔克是男主,他正直忠义,非常典型的正派角色。
结果奈德.史塔克死了,死在乔弗里那个典型的迟早领盒饭的小皇帝手上。
当以为罗柏.史塔克是赢家,虽然他与盟友毁约、谈恋爱另娶她人,但是我们的历史经验告诉一个道理:成功者不需要光明磊落。
结果,编剧似乎一点都不管读者的死活,罗柏.史塔克也死了,死在他悔婚不娶的姑娘的婚礼上。
千年杀局:瞒天过海
说实话,又大快人心,又心惊遗憾!
战事还没有一决胜负,就毁约,与盟友结仇,甚至毁约只因为谈恋爱感情用事,死的真的不冤。
但是北方之境一路向南打仗,一路势如破竹,死了多少人啊,结果没等兵临城下,被自己盟友玩死了。
罗柏.史塔克没想过盟友会倒戈,也没有防备鸿门宴,因为出席婚礼是多么正常的事啊,尤其这婚礼的新郎官本该是他,如果他不悔婚的话。如今为了拉拢盟友回来,他推出自己的舅舅成为新郎,更不能缺席了。
瞒天过海,在兵法里是一种疑兵之计,示假隐真。
原文说,(事)常见而不疑,意思就是对习以为常的事,人们就不会对其产生怀疑和防备。
这就有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效果。
隋灭陈之战&马陵之战
“瞒天过海”有两场我所知的战役,一是隋朝大将贺若弼的“灭陈之战”。
他在战前准备阶段,人为的制造了“习以为常”的场面,如频繁调动军队换防,每次都是大张旗鼓操练,阵仗大的陈国以为他要大举进攻,急的调兵遣将对敌,结果发现他们只是换防。多来几次之后,陈国就不那么戒备森严了,当然还有其他防线要防守的缘故在。
于是,等贺若弼突然进攻时,陈国这边的防守没有准备,溃散的一败涂地。
还有著名的马陵之战,魏打韩,韩向齐求救,齐国出兵魏国都城大梁,于是魏国主将庞涓只能撤军回援。
齐国出兵当然不只满足于魏军撤军,更在于削弱魏国。可是现在齐军也面临着前后夹击:继续往前就将与大梁城军队撞上,屁股后面还有追回来救援的庞涓带领的十万大军。
所以齐军军师孙膑出了个主意,考虑庞涓的行军速度、路线,和庞涓急躁轻敌的秉性,人为制造“减灶”,就是一路进魏国境内,埋锅灶饭的坑数不断减少,从十万,到五万,到三万。
庞涓急于立功,扭转之前桂陵之战他大败的不利局面,于是有了《史记》里那句话: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于是,庞涓率精锐骑兵连夜疾驰追赶齐军,最终在马陵一带落入陷阱,被伏击而死。
马陵之战里,减灶计就是一种示假隐真、示敌以弱的疑兵之计,但它又是合乎常理的“习以为常”的事,因为在那时候,急行军是有损兵折将的风险的,《孙子兵法》里就有关这方面的概率,:
急行百里,可能仅剩十分之一兵力,主将很容易被俘虏。
急行五十里,一半的兵力可能就会掉队或者丧失战斗力。
急行三十里,能够保持三分之二的战斗力。
庞涓作为战场老将,他很明白急行打仗的风险,但这里是他的主战场,齐军不远千里来到魏国打仗,首先失去的就是地利,现在从埋锅灶饭发现他们兵力折损,此时不乘胜追击拿下胜利果实还等什么?
结果是身死马陵。
结 语
无论是瞒天过海还是示弱诱敌,都是一种攻心计。
真的太精彩了,我们那么多场战役,那么多权利更迭的武门厮杀,那么多恢宏场面,攻城、坑杀、屠城,江面上十里连船、铁索寒铮,结果被一招草船借箭火烧溺杀……
求求哪位大神凝缩精华,创一部惊世大作出来吧,像血色婚礼,也只是借鉴一个历史事件,结果成就了多么辉煌的影视场面,至于真实历史,到时候很多人会自主去找来温习,并唏嘘不已的。
来源:程程观察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