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四阿哥要烧百官行述时,太子可不可以强行看?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4-06 02:41 2

摘要:如标题,如果太子以自己是未来的皇帝为理由,强行要看百官行述,那么老八说的“谁想看谁就是想挟持百官”就不成立了吧。感觉最起码当场的几位没法拦他,事后他也可以这样和康熙交代。毕竟他是太子,和其他皇子完全不同,地位不同所以做的事也不同。按照这个逻辑,他可以看了之后再

如标题,如果太子以自己是未来的皇帝为理由,强行要看百官行述,那么老八说的“谁想看谁就是想挟持百官”就不成立了吧。感觉最起码当场的几位没法拦他,事后他也可以这样和康熙交代。毕竟他是太子,和其他皇子完全不同,地位不同所以做的事也不同。按照这个逻辑,他可以看了之后再烧掉,之后他是否要挟持某个官员也是他一念之间的事。

简单说:

> 身份再高,越界就是死。

从理论上讲,太子作为储君,确实在身份上高于其他任何阿哥,

但在实际政治运作中,太子能不能做事,看的不是他有没有权利,而是做这件事对皇帝、对朝廷的意义和后果。

太子可以用“未来皇帝”的理由去要求看百官行述吗?

——当然可以提,但没人敢当场拦他,问题是:后果极其严重。

因为在清朝,尤其康熙朝,太子的权力并不是无限的,而是被康熙有意设限的。

清代没有明确的宪制保障太子权威,太子的权力全部来源于皇帝个人授予,而且皇帝可以随时收回。

康熙在剧中明确态度是:“行述写完,不许任何人过目。”

这不是简单为了防止篡改,更重要的是:

防止任何人,包括太子,通过掌握官员政绩材料,建立私人党羽体系;

保护朝廷百官的独立性,防止他们被某位权力人物提前“拿捏”或者威逼利诱。

如果太子强行要看,哪怕他说得再漂亮:“我是未来的皇帝,我要了解官员状况”,

这在康熙眼中,都意味着:

> 太子已经开始把自己凌驾于朝廷之上,开始越过君臣制度的边界,开始“预立私恩”。

这在清代,是极大的政治忌讳。

清朝讲究“君权不可分”,哪怕你是未来的皇帝,在现任皇帝面前,也必须保持绝对的臣子之礼。

康熙最忌讳的就是任何阿哥有“先帝”的气势。

更现实一点说,如果太子当场硬看了百官行述,不仅其他阿哥会群起攻击,

满朝文武也会心里警觉:

以后我们干得好不好,不是皇帝说了算,是太子手里有本账簿;

这不是未来朝局稳固,这是未来朝局乱成一锅粥。

所以老八那句“谁想看谁就是想挟持百官”,在清朝政治逻辑里,是完全成立的。

不是因为他怕太子,是因为任何人(包括太子)在没有皇帝明旨允许的情况下,私自掌握行述,就是变相控制了官僚系统。

再退一步讲,

哪怕事后太子能用各种理由跟康熙解释,

——“儿臣是为了解官情,不是结党”,

但康熙是老狐狸,他会怎么想?

太子权力欲太盛,不懂规矩,难以驯服;

太子不信任朕的判断,自己想另立规则;

太子一旦登基,恐怕会是第二个“自我为帝”的角色。

这才是可怕的地方。

所以,不是能不能的问题,是你敢不敢的问题。

太子真敢强行去看,现场没人敢硬拦,但他也基本就自己把自己给废了。

---

在清朝政治体系下,储君没有自己独立的政治权力,只能行使皇帝授予的职能。

太子可以是未来的天子,但在皇帝活着的时候,他就是臣子。

皇帝没让你看,你敢自己伸手,那就是僭越,哪怕理由再好听,性质也变了。

所以,

四阿哥要烧,符合规则;

老八说谁想看就是想挟持百官,也没错;

太子真敢看,可能当场没人拦,但从此失了帝心,输得更快。

来源:小蚂蚁的影视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