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家的祖籍是山东人,100多年前,我爷爷闯关东来到了东北。先是在丹东生活了几年,后经几次转辗,最终在吉林省延边地区距石头镇12里地的一个小山村落脚了。
《笑傲人生》(长篇电视剧)
序章 童年时光 青少年花絮
第一集 爷爷晚年幸福,孙儿“连福”连福(修改稿)
我爷爷是1942年腊月初,出生在中国吉林省延边地区距石头镇12里地的一个小山村里。80多年过去了,他是这样记忆和回顾自己的童年和青少年生活和时光的:
我们家的祖籍是山东人,100多年前,我爷爷闯关东来到了东北。先是在丹东生活了几年,后经几次转辗,最终在吉林省延边地区距石头镇12里地的一个小山村落脚了。
这个小山村住着几十户人家。我们家的四合院,座落在村子的东北角上,由坐北朝南的五间正房、坐东朝西的三间侧房组成。靠进院大门的右边还有一个双层苞米楼子,左边和后院都是一大片菜地。出了村不远的北边还有一片更大的菜地。再往村子北面100米处,有一条林业局设置的东西走向的小火车道;600米外有一条东西走向6米宽的小河。村子南边600米内是田地,之外,便是一片丘陵且高低不等的起伏山脉。
奶奶去世的早,我没有见过。爷爷是一个标准格(1、76米,真巧,我父亲和我也都是1、76米的身材)。他的品格同他的名字(刘元厚)一样,非常厚道,很有长者风范。他和奶奶共养育了六个孩子,“五儿一女“。可巧,我父母也养育了六个孩子,也是”五儿一女“。我的一大爷、四大爷和大姑去世的早。二大爷住在翻身村,他家老大去世的早,老二在林业局工作,老三、老四务农,老五精神不正常。在我当图安车站公安派出所当所长的时候,他因坐火车不买车票,有关部门和人员经常给我打电话让我证明,给我增添了不少麻烦。
我三大爷曾经和父母同住在四合院里,分家后,自己盖了新房,就搬到村东南角上居住了。他大儿子务农,二儿子偏瘫,但有拐杖能走路,脑子好使,我小时经常陪他下象棋,他三儿子在林业局工会,开始搞宣传,后当上了工会主席。
我爷爷和父母在村里都是有名的生产和生活能手,特别能勤俭持家,自己家有地、有马、有车,农忙时还能雇短工帮助劳动,生活比较宽裕,土改时被划定为中农。1956年成立人民公社后,我父亲被村民推举为生产队长,母亲负责管理大食堂,一直到1959年跟我哥搬迁到吉林省蛟河县八家子村为止。
特别是我母亲,在村里是有名的刘大脚(没有裹脚),地里和家里的活,样样都干的非常精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夏天上“山上”收获野菜、蘑菇、樱桃等,秋天收获葡萄、梨等野果,,每次收获都颇丰,而且还快,别人在她后面又喊又叫的追赶时,她已经满载而归了(轻车熟路,反应快,手脚非常利索)。
我父亲最小,排行老五,非常仁义;我母亲又特贤惠,所以,我爷爷便选择由他(她)们为自己养老送终。
我父母对爷爷非常好,特意请高人为他打造了一个色木包(木质坚硬,花纹精美)的小饭桌,他一个人坐在火炕上吃饭。只要家里有的,我母亲每天三顿饭主、副食都换样做着给他老人家吃。
我爷爷非常关心和爱护自己晚辈的生活和成长,我哥哥刘是福、姐姐刘清和我的大名刘是文、小名连福(取接连有福之意),都是他老人家给起的。我爷爷经常教育我们:“做人一定要厚道,要与人为善;要有本事,要多干大事和实事;要知道感恩,要多顾家,还要照顾好自己。”几十年后,我在总结人生成长过程的经验时,归纳了“三会”(会做人、会干事、会生活,各自六句话,即“666”),均受益于爷爷的生前教导。
我小时候比较聪明伶俐和乖巧,倍受爷爷的宠爱。他老人家经常喊我到他的小饭桌陪他吃饭,还经常用筷头沾点白酒给我食用,我一生酷爱饮酒,80多了,还坚持每天在吃晚饭时喝1两左右白酒的良好习惯和口福,就是他老人家培育和造就的硕果。
在我父母的精心照料下,爷爷晚年非常幸福,每天好吃好喝,无忧无虑的生活,直到93岁无疾而终。父母将爷爷与奶奶合葬在板桥子山上(生前在此居住过)。墓地距家比较远,走平路8里地后,再翻过三座山才到。过去上坟来回得用一天时间,现在好了,驾驶机动车辆用不了20分钟就到了。这得感谢日本人和当地政府,因为,日本人在附近的山上存放了不少化学武器,日本投降后,为了强化管理,由日本出资修建了公路。我爷爷和奶奶的坟地就在路旁边,中间还有一条小河流,,环境既优雅,又便于扫墓。
现在回忆,我儿时的生活是非常幸福的,家里生活条件比较宽裕,有爷爷宠着自己,父母爱护自己,再加上爷爷和父母在村子里的威望和自己的小灵气,村里的大人和小孩都对我另眼相看。
村里人无论是谁家娶媳妇办喜事,第一个就想着让我给新娘子压轿。根据东北人的不同习惯,有的是两个人或者四个人抬轿;有的是用马车拉轿。我和新娘子坐在轿里,开始不知道应当做什么,感到无所措手足。后来长大了,习惯了,东瞧瞧,西看看,感觉挺好玩挺有意思的。
经常有人问我,村里有哪么多小孩,为什么偏偏让你给他(她)们压轿?我正在思考如何回答的时候,有人就帮我回答了:“我想至少应当有这么两个原因,一是村里人都认为他的父亲刘老五(刘队长)和他的母亲林桂珍(刘大脚)都是村里的能人,都高人一等;二是刘家老二(小名连福)聪明伶俐,还很乖巧,小小年纪,象棋就下的那么好,大人都下不过他,可见,他的聪明之处不同一般。大家都想借他小名的吉言“连连得子”、“连连得福”。
有时我自己也感觉不可思议,我小时,没有人教我,我怎么就会下象棋呢?
仔细想来,也不奇怪,人都是学而知之,耳闻目睹,耳闻目染,经常看大人下棋,认真总结输赢的经验和教训,久而久之,实践出真知,不就自然而然的学会了嘛!(实践证明,“自学成才”是我的看家本事,我的一生不都是“自学成才”一路走过来的嘛!)
小的时候,我总是愿意看别人下棋,跟着别人学习,偶尔也给别人支着,特别是一旦看到有好棋了,无论哪一方,都会情不自禁的支着。经常有人问,小连福,你究竟是哪头的?
我经常到三大爷家陪着二哥下棋,他偏瘫,左腿不太好使,支个拐杖站着在高柜上与我下棋。他下不过我,还不服气,每次和他下棋,我都故意的让他几局,尽量让他掌握心理平衡。我三大爷和大娘总说,是文(连福)真是一个好孩子,真懂事,利用下棋陪着和哄着他二哥玩。
每逢过年,三十晚上给爷爷和父母磕头,大年初一到三大爷、三大娘和大舅、舅妈家给老人拜年磕头,都给不少压岁钱。特别是到大舅、舅妈家,依仗他(她)们喜欢我,便在家里到处乱翻,见好吃好玩的就拿。越这样,他(她)们反倒越喜欢我。我要走时,他(她)们(特别是我大舅妈)经常喊着和我说:“下次还来啊!”我也大声的回应:那是肯定的,不来白不来!
来源:百岁梦想刘士文教授